考研逻辑整理 - 类比推理和归纳推理

类比推理

1) 定义: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推断他们在另外的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推理。
2) 逻辑结构表达式为:
   A 事物具有属性a、b、c、d;
   B 事物具有属性a、b、c;
   所以,B 事物也可能具有属性d。

3) 正确应用类比推理须注意的问题
   ①. 前提中确认的对象间的相同属性愈多,那么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愈大。(从相同属性的量上来考察)
   ②. 前提中确认的相同属性与类推的属性之间相关程度愈高,那么结论的可靠性程度也就愈大。(从相同属性的质上来考察)

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概述

1) 什么是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是以个别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推理。它的结论所断定的知识范围超出了前提所断定的知识范围,因此,归纳推理的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完全归纳推理除外)具有或然性。

2) 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性知识推出特殊性知识;归纳推理是从特殊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知识。
   演绎推理结论具有必然性,归纳推理结论是或然的。

3) 归纳推理的分类
   根据前提所考察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
   ①. 完全归纳推理
   ②. 不完全归纳推理

完全归纳推理

1) 定义:是根据一类事物对象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对象全体都具有(或不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2) 逻辑结构式为:
   S1是(不是)P
   S2是(不是)P
   S3是(不是)P
   ……….
   Sn是(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
3) 特点:
   ①. 考察了某类的全部对象;
   ②. 结论是个一般性结论;
   ③. 前提真实,结论必然真实。

不完全归纳推理

1) 定义: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不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该类对象全体都具有(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例如:
   金是导电的;
   银是导电的;
   铜是导电的;
   铁是导电的;
   (金、银、铜、铁都是金属。)
   所以,金属都是导电的。

2) 逻辑结构式为:
   S1是(不是)P
   S2是(不是)P
   S3是(不是)P
   ……….
   Sn是(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
   所以,所有的S都是(或不是)P。

3) 特点:
   ①. 前提只是断定了某类的部分对象。
   ②. 结论是断定了该类的全部对象。
   ③. 结论具有或然性。

4) 不完全归纳推理的分类:
   根据是否考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分为:
   ①. 简单归纳枚举推理。
   ②. 科学归纳推理。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1) 定义:是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不具有)某种属性并且未遇到相反情况,从而推出该类对象全体都具有(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
   例如:
   水稻可进行光合作用
   玉米可进行光合作用
   大豆可进行光合作用
   水稻、玉米、大豆是绿色植物中的部分对象,且没有出现反例。
   所以,绿色植物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 逻辑结构式为:
   S1是(不是)P
   S2是(不是)P
   S3是(不是)P
   ……….
   Sn是(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没有出现反例)
   所以,所有的S是(不是)P

3) 特点:
   ①. 简单枚举法是一种最直接的经验归纳,直观性最强。
   ②.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性质也是或然性推理。
   ③. 当研究对象无法穷尽不能进行完全归纳推理时,简单枚举对事物所进行的概括或扩展,是人类探求科学规律和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
   ④. 简单枚举归纳的依据是不充分的,可靠性较低。一旦在实践中出现了反例,原先推论则被推翻。

4) 运用简单归纳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 应尽量增加枚举数量,扩展考察范围,这样才能尽可能地增加结论的可靠性。
   ②. 一旦发生反例,就应推翻原来带有普遍性的结论,这就是所谓的”证伪”
   ③. 避免”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
   (备注:所谓轻率概括或以偏概全,是以不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为根据,概括出一类对象的总体都具有某种属性的结论。)

科学归纳推理

1) 定义:科学归纳推理又叫科学归纳法,是根据一类对象中的部分对象与其属性之间的联系具有必然性,推出该类对象的全部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类。

2) 逻辑结构式为:
   S1是P
   S2是P
   S3是P
   …..
   Sn是P
   (S1、S2、S3….Sn是S类的部分对象,并且S与P之间具有必然联系)
   所以,所有的S是P


寄语

    人人生而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套生活原则和智慧,不盲从,不偏激,不虚伪,不妄自菲薄,
然后,用它来指导眼前的生活,发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内心真诚,才是靠近幸福的捷径。

— 人民日报

你可能感兴趣的:(Log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