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时候的我们来说(不好意思,特指80后),变形金刚、机器猫、圣斗士星矢、孙悟空、葫芦娃是厉害的,他们都有异于常人的特殊能力,在关键时刻大显神通。我们总是梦想变得像他们一样,有三头六臂,可以抵挡成长路上的各种拦路怪。
长大后,我们惊奇地发现,现实世界中比动漫主角厉害的人多了去了。有不到三十岁,就拥有300亿美元身家的互联网神奇小子;有自造火箭并成功发射升空的科学牛人;有八十岁才开始学画并一发不可收拾大开画展的老奶奶;有仅仅因为会做家务而登上时代杂志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的日本妹子……还有更多的高手在民间,比如在知乎贡献了975个回答,获得了60万人次赞同与感谢的大神采铜。
采铜原名崔宇翔,是浙大心理学专业博士,他的知乎ID“采铜”源于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治学态度采铜于山。顾炎武将作学问的资料比作是铜,采铜于山即是讲作学问要从“铜山”上搜集原始材料,而非“废铜铸钱”,用不明真相的二手资料治学,以此来说明学术原创的重要性。崔宇翔深以为然,并将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应用到了知乎答题中,成为最符合知乎社区理想和追求的楷模。
在自己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知乎大神后,采铜继续用“采铜于山”的治学态度完成了《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本书,从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七个关键方面为普通人设计了走向厉害的精进路径。这不是一锅鸡汤,而是从全世界心理学、社会学大家的理论和观点中提炼出来的独到见解和精辟演绎,满满的尽是从经典中挖掘出的适合普通人快速成长,精进成功的方法。
作为一个渴求进步的互联网新青年,如果你还不知道采铜,你应该立刻关注他;如果你还没有读过《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那至少你应该知道下面这五个让你变厉害的方法。
1.智慧地选择取舍的方法
我们之所以成为了现在的自己,除了客观环境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因为我们的选择。人生就是一套活到老做到老的关联选择题,我们做的每一个选择,都可能把我们导向一条不同的人生路径。面对物质和精神诱惑空前撩人的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选择?又怎样去判断一件事是否值得做?
针对这个问题,《精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用收益值高低及收益的半衰期两个维度来衡量一件事是否值得做。所谓收益值,就是做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这是我们基本价值观的反映。而收益的半衰期则是指收益随时间的衰减速度,半衰期短的事件,持续影响时间较短,反之亦然。两个维度组合在一起,得到收益半衰期矩阵,这是一个帮助我们智慧地进行选择取舍的工具。
我们在手机上漫无目的地刷朋友圈刷微博逛淘宝,这可能是我们最不应该做的事情:低收益短半衰期事件。
我们誓要尝遍世间美食,称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满足,问题是这种收益能持续多久?可能仅仅三四个小时之后,我们又需要另一轮的饕餮盛宴才能将降至为零的收益重新往上提。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收益,短半衰期事件。
我们花了一个下午,终于搞明白了利率、通货膨胀、汇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这可能不能立即给我们带来大的价值,但却可以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经济走势。这样低收益,长半衰期的事件也是值得去做的。
我们参加了一个写作培训班,将自己对写作的兴趣强化为写作能力,继而用写作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是高收益长半衰期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自己做了很多既符合自己价值观又有收益的事情,却总是不能突破自我实现成长,很可能就是我们只关注事件的收益,而忽略了收益的半衰期。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做了太多短半衰期的事情,先是热闹了一阵子,然后寂寞了一辈子。
是时候将收益半衰期加入选择评判的标准了。多做半衰期长的事件,它们更能帮助我们成长,用更深远的方式影响我们生命的质量。命运总是青睐那些看得远准备足的人。
关于半衰期,采铜说:
它就像一把“时间之尺”,丈量出具有长远价值的事物,提醒我们避免沉迷于对短暂欲望的追逐之中。当然,它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杜绝短半衰期的事,毕竟人还是需要当下的快乐和即兴的满足,只不过,它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作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采铜还列了一个长半衰期事件表给我们参考:
*积累可信的知识
*训练实践技能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提升审美品味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和促进健康
*建立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获得高峰体验
2.用精益思维探索人生的方法
精益创业是这几年在创投界大红大紫的创业方法论,其核心是利用最少的资源快速做出具备基本功能的试用产品并发布,再通过用户和市场的反馈对产品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完善。精益创业方法在“构建(产品)-测量(产品数据)-学习(反馈意见)”这样一个动态循环中反复打磨产品,直至产品满足用户和市场需求,正式发布。
这和传统的产品创造过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传统的产品创造过程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周密的调研和计划,然后在几乎对外封闭的环境下完成产品的开发和制作,快则半年,慢则几年数十年,然后拿出一个正式的产品推出市场。
传统的产品创造过程是和彼时的知识更新速度相适应的。有数据显示,人类知识的更新速度在19世纪中期是50年左右,到20世纪90年代缩短到3至5年。
而进入信息时代,根据摩尔定律,知识更新速度可达18个月甚至更短,人类近30年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几乎占了人类有史以来所积累知识总量的90%。如果在互联网的秒更时代下闭门造车,还没等产品完成开发,市场环境和用户偏好可能就已经翻了好几篇了。封闭、僵化和缓慢是任何企业都承担不了的风险和成本。
采铜认为,人生就如同创业。
在人生的航线上,我们也面临着不可预知、无法确定的未来,虽然我们可以对未来订立高远的目标,制订完美的计划,施加种种美好的遐想,但这些事前的勾画却总被猝不及防的现实打乱。更糟糕的情形是,在漫长的筹划、准备、酝酿之后,遇到无法预料的困难而中途放弃。如果借鉴精益创业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这种遗憾。
对精益创业来说,最核心的概念是最小化可行产品MVP,这是可以最快推出的具备基本功能的测试性产品。在人生中,我们也应打造自己的MVP,放弃“万事俱备”才去行动的陈旧观点,因为事实上我们永远无法做好完美的准备,多变的环境和不可控因素的出现总是需要我们不断调整策略和行动,边做边学习边优化。
例如,在这个内容为王,知识型IP不断创造高价值的时代,写作输出的超强变现能力吸引了众多小伙伴们蠢蠢欲试,但是大部分人在行动前都觉得自己需要多做一些准备:我得先阅读经典;我得先练好文笔;我得找个写作培训班学习一下;我得等有钱买个mac才开始写……总之就是很多必要和不必要的准备之后才肯开始行动,而最终动笔时,可能写作红利时代已经过去,再也赶不上可以把猪吹上天的风口了。
相反,如果一开始就采用精益创业的思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笔来先写先发布,然后在读者的反馈、批评甚至是谩骂中学习改进,我们提高写作能力的速度和把握时代机遇的能力必然比闭门造车做完美准备要强一百倍。
采铜说,以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要做到以下三点:
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2.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3.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3.成为高段位学习者的方法
学习能力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能力之一,任何停止学习的人都会被时代狠狠地甩掉,持续有效的学习才能给我们带来走向精进的机会。可惜我们中大多数人的学习能力还停留在学校里应试教育死记硬背考完就忘的阶段,完全无法支撑知识和信息爆炸式发展的多变社会环境中高效学习的要求。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能帮助我们成长为一个厉害的人呢?采铜认为学习者首先要学会提问;采取“做中学”这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将分离的知识加以融合;拒绝只做信息的搬运工;并以技能作为学习的终点。
采铜所说的,其实就是当下最热门的知识管理方法: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以实践强化知识的吸收,整合碎片化知识,最后通过运用来检验学习的效果。将知识的主动输入转化为技能的有效输出,这就是高段位学习方法的精髓。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采铜提供了三种知识操练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加有效地将输入转化为输出:
一、写作式操练:即利用写作输出对知识进行操练。写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构建活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
二、游戏式操练:利用游戏的高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帮助人们在既定规则下完成对知识的操练。
三、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4.以核心优势塑造个人品牌的方法
互联网时代之前,限制个人取得成功的因素往往是他的短板,因为一个均衡发展是那时的社会主流价值观。木桶原理在个人和团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突出才能但也有明显缺陷的人往往比一个各方面发展均衡的人更难获得社会的认可。
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的分工已经到了极其精细的程度,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与此对应,社会主流价值观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和其独特性给社会带来的价值,对其平庸的一面给予了更多的包容。反木桶理论横空出世,强调挖掘和培养个人长板。投入大量资源坚持不懈专注于核心优势的培养,是塑造个人品牌,成长为一个厉害之人的最快捷途径。
采铜用一张图向我们说明了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的人很可能将一无所获,而专注投入走到最后的人将获得超额收益。
在长久以来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我们将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都平摊到了成长的方方面面,这虽然有利于我们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却对我们在社会中出类拔萃帮助不大。要想以最快的速度打造出自己的独特优势,树立个人品牌,就必须专注于核心优势,持续精进。这个社会多的是为独特性买单的人;而一个四平八稳的人却很难引起别人的关注。专注于培养一个拿得出手的核心优势,终有一天你也能变成一个厉害的人。
采铜引用了哈佛商学院1963届毕业生,后来创立了国家商务家具公司(National Business Furniture)的乔治·莫舍先生对年轻人的职业发展建议:
“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莫舍的这段话可谓金玉良言。人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提升的方面实在太多,在有限的精力下,只能竭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将其发挥到淋漓尽致,而自己的弱势带来的问题则可以通过与他人组成优势互补的团队来解决。但要是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显而易见的优势,有谁会愿意和你组队打怪呢?
5.不痛苦地坚持到底的方法
前面我们说了专注和坚持可以打造独特的核心优势,给我们带来超额回报,那怎样才能不痛苦地坚持呢?
对于坚持这件事,采铜说他从来没有相信过意志力的神话:
在我看来,意志力是非常不可靠的,你越强调它,越依赖它,你中途放弃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意志力总有可以承受的极限,就像一根已经绷得很紧的绳子,若是再用力的话,随时都会绷断。
如果我能长期坚持去做一件事,一定是这件事带给我的丰盈感和满足感超过了我的所有付出,一定是这件事日日夜夜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欲罢不能,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赐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环顾我们周围,那些稍有成就,或者活得精彩的人,几乎都是用热爱和兴趣去谱写自己人生的人,对他们而言,不存在“坚持” ,“毅力”,“奋斗”这些概念,因为对他们而言,他们正在做的一切都是最理所当然的事。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满足快乐,更让我体会到我之为我。”我表妹曾经这样对我说。她是一位社区文化活动组织者,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热爱,为了将精彩的文化活动带入一个又一个普通的社区,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坚持,但一切在她看来又是那么自然,好像不费什么力气。出人意料的是,她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这个工作,甚至刚开始还有抵触的情绪。但在“再坚持一下下”的自我暗示推动下,她不仅坚持下来,而且发现了这份工作给她带来的价值,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
采铜对“兴趣”的独到见解正正是我表妹经历的心路历程:
如果对一件事的了解不深、不透,总是浅尝辄止,那自然体会不到这件事的妙处,也自然不会产生持久的兴趣。这让人容易滑入一个死循环:了解不够导致兴趣不足,而兴趣不足又无法加深对它的了解。
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上去又富有挑战的事,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并且咬咬牙,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开启新的良性的循环。不以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并不是说不再追求兴趣或者忽视兴趣的重要性,而是调整一下顺序,不再是要求先有兴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热爱。
意志力是个稀缺物品,用得太多存量就会减少,用意志力度过的一生应该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生。如果我们能用探索,尝试,培养来找到自己热爱的事情,坚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兴趣和恋爱一样,一见钟情可能不会常常都有;多些了解,因了解而爱上就不会在不断的浅尝辄止中浪费生命。
“好厉害!”可能是我们最喜欢听到的赞许之一。面对我们周围涌现出来的越多来越多的厉害人物,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成长为厉害是有迹可循,可以后天习得的,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是否投入了足够的精力。
我相信采铜也不是生来就厉害的,他也是在自己不断地摸索、学习和总结中练就了强悍的精进能力,从一位公司的普通职员,练就成知乎大神,再成为今天带领你我一起走向厉害的导师。跟着采铜的修炼心经《精进》练习,也许能少走几年弯路。
生命不能重来,人生总可重启,为时未晚。我是为时未晚,资深策划,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每周两个免费生涯咨询机会,简信详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