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半个月前,“317北京房产新政”前,学区房经历了最后一波狂欢。最经典的段子是,一朋友买房,卖家报价728万,从7点半砍价到夜里11点半,745万成交……
而就在不久后的几天,清华大学报告厅来了一位重量级的大咖——“DNA之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詹姆斯·杜威·沃森。
沃森在20多分钟的主题演讲中,谈到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读书”。他说,他的学术生涯第一个渊源就是书本:“我一直都很喜欢读书,成长的过程中,比起和男生在一起,我更喜欢跟书在一起。”
1928年,美国一个普通家庭中出生了一个普通的男孩。这个家庭普通到相当贫困,沃森的爸爸买不起豪宅,然而,父亲却把所有的积蓄都花在了买书上(妈咪读呀)。请注意,是所有的积蓄。
因为家里太穷,沃森说:“我父亲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可以与之分享想法的人,除了我。”沃森回忆说。沃森和他的妹妹贝蒂挤在一间很小的阁楼内睡觉。10多岁时的沃森,可谓皮包骨头,身体虚弱,在学校经常受到别人欺负。到上大学时,他仍然骨瘦如柴,连一个俯卧撑都做不了(Mommyread)。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沃森家里仅剩的就是杂志。虽然沃森没有在学区房里长大,但是他的家就是最好的学区——你想穷得就只剩下书了,除了看书还能干什么?
如果换做今天,沃森,真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告诉你:最好的学区房是哪里?
2
但是,沃森输了吗?要知道他15岁就考进了牛逼哄哄的芝加哥大学。今天我遍查各种资料,完全查不到他小学、中学的痕迹。
可以说,学校环境对沃森的影响是有限的。真正让他闪光的,是他读的那些书。
你家里有多少书?孩子看的是什么书?
沃森回忆,他小时候最喜欢的是阅读《世界年鉴》,从而记住了大量的知识,因此在参加一次广播节目比赛中,还获得了“天才儿童”的称号,赢得100美元的奖励。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双筒望远镜,专门用它来观察鸟。这也是他和爸爸的共同爱好。
我同学问我说,孩子也看书,为什么学习还是不好。我说你家那些书都是xxx游戏机实用技术、xxx美容美发杂志、xx漫画,这是厚厚的一沓纸吧?
《世界年鉴》,全世界最畅销的英文版年鉴。它编制了最全面、最权威和最新的客观资料信息。成千上万人的家里都拥有《世界年鉴》,以便通过它查阅一年当中的资料和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成千上万的学生、研究人员、新闻工作者和商人都要用到《世界年鉴》。
看人家这段位!如果在中国,相当于一个孩子10岁就开始看《四库全书》。姑且不说有多少孩子看得进去了,你家有《四库全书》吗?
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告诉你:最好的学区房是哪里?
3
沃森绝对属于中途发力的人。大量阅读奠定了他扎实而深厚的知识基础。父亲对他的鼓励激励着他对生物学的兴趣。他15岁进入芝加哥大学学习(Mommyread),34岁就摘取了人类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34岁!没住过学区房的穷小子沃森,站在诺贝尔奖的舞台上。他发现的DNA双螺旋模型(包括中心法则)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生物学历史上惟一可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比的最重大的发现。这一发现与自然选择一起,统一了生物学的大概念,标志着分子遗传学的诞生。
这门综合了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信息学,主宰了生物学所有学科研究的新生学科的诞生,尽管是许多人共同奋斗的结果,但詹姆斯·沃森无疑是其中最为杰出的英雄。
你看,沃森的父母留给他的不是财富、学区房,送他去名校。而他们馈赠的,是汗牛充栋的图书。沃森的父亲因贫穷上不起大学,只能在家中自学,后来到函授学校工作。每到周末,他陪着儿子去户外观鸟,探索大自然。而在家中,他和妻子总是带头读书,那么——沃森是不是输在起跑线上?
是金子,不念名校也会发光。不是金子,进入名校不过也是找虐而已。同样的,父母自己不读书,却想当然地以为进入名校,孩子就成龙凤了。不过是另一种方式,买一个心安理得而已。
六神磊磊说得好,最好的学区房,其实不贵,别人也抢不了,就是你家的书房!学区房买不起,书还买不起么?
与诸位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