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悦美,书香校园#艺术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艺术形象是艺术反应社会生活的特殊行式,艺术是人的精神食粮能坚定人的精神信念。本文以《名人传》的鉴赏为例,来表现艺术的对于人生的作用。《名人传》是罗曼罗兰的作品,写的是米开朗琪罗、贝多芬和列夫托尔斯泰三位艺术大师传奇的一生,以平易近人的风格写出大师不同凡人的魅力,表现艺术的魅力和强大感染力。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应社会生活的特殊行式,艺术的作用是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艺术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坚定人的精神信念。罗曼罗兰的著作《名人传》带领我们走进大师的世界,感受大师的精神世界,认识到艺术对人生的作用。通过欣赏艺术,去感悟生活,艺术形象是艺术反应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在《名人传》中,作者描绘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大师的任务形象。《名人传》作为传记,分为《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列夫托尔斯泰传》三大传记。传记的艺术表现形式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的形象,向大众展示这个人各方面的表现,传记也会传达出这个人所在的时代、生活背景、社会风貌、艺术科学等方面。在《名人传》中就明确体现了这一点,三位大师,三个社会背景,三种精神意志。 在《贝多芬传》中,贝多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懦夫的时代,他觉得自己有必要用自己的音乐去斥责那些懦夫,当时社会上的人们忍受着皇权的压迫和贵族的剥削却还安然自得。贝多芬所生活的社会是政府文化控制非常严格的社会,他一度认识到自己的音乐是这个社会上的自由之声,他觉得他有唤醒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使命。贝多芬这样做,贵族们也不愿意扼杀他的艺术,他们对这位天才的艺术家很宽容,原文的话是“他们宽容他,就像对待一个调皮的小孩。”艺术家知道他的使命后,即使身患重病,仍不忘创作。但他的声音是有限的。庸俗的听众们大都无法明白他的意思,社会上的大众大都不明白他的艺术,贝多芬本人也因此陷入贫困,几次想出走到英国。理解他音乐的几位贵族朋友不愿意让祖国失去贝多芬这样的艺术天才,他们一起写信挽留了这位天才。艺术家感动了,但现实没有改变什么,他依旧贫困,直到他去世。他的音乐会即使尝尝爆满,也没给他来什么收入,当时的维也纳重视政治,轻视艺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他一度被指责,贵族对他的态度也忽冷忽热,这一切都让贝多芬感到窒息。 《米开朗琪罗传》的主人公米开朗琪罗也是一个对社会感到失望的艺术家,他出身于佛罗伦萨的一个富裕家族,从小天赋非凡,他生活的时代是文艺复兴的时代,他本人也被称作文艺复兴的巨匠。文艺复兴的原因是小市民阶层的崛起,米开朗琪罗就是小市民阶层出身,他身上不可避免的带有小市民的气息,这一直困扰了他的一生。他一直讨厌懦弱的自己却无法战胜恐惧,在佛罗伦萨即将被攻陷时,他被吓住了,跑到保加利亚,甚至想给土耳其的苏丹写一封信,表示想到那里去避难。但他最终被教皇找到了,他向教皇臣服,为这些杀害他的朋友的人作画。他的内心是煎熬的,但他无法战胜恐惧,后来遭到对手诬陷时,他再一次因为害怕而出逃,他给法王写信,法王派一个大臣来接他,但他没接到米开朗琪罗,米开朗琪罗被带回去了。他身上有小市民的害怕,也有小市民的好利。他在接手西斯廷教堂后又接手了梅迪契二世的陵墓建造,他太骄傲了,想把所有的荣誉都归到自己身上,他的对手利用这一点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他接了太多的工作,直到去世没有一件完工,老年的时候,他亲眼目睹了文艺复兴的消亡。佛罗伦萨开始重政治而轻视艺术,他的作品也被称为淫画邪作,教皇下令销毁他的作品时,他没有反抗,一声不坑。文艺复兴正在消亡,他的心也正在消亡,他的艺术被人唾弃,这是他所不能忍的。但他还是忍住了,继续为教皇服务,一点反抗也没有。他的辉煌被乌云遮住了,最后消散在夜空中。 和米开朗琪罗相比,《列夫托尔斯泰传》的主人公列夫托尔斯泰显得很幸运。列夫托尔斯泰生活的社会是沙俄时代,沙皇俄国和土耳其帝国打仗,他作为士兵到高加索前线,在那里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亲身感受写成了《战争与和平》。他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重视,甚至沙皇的重视,命令军队保护好作家的安危,并把他从前线送回来。接着,列夫托尔斯泰又写了几部优秀的作品,这些都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他不仅得到俄国的认可,还得到了西欧文学界的认可。然而,成就巨大的列夫也有苦恼,这个苦恼来源于他所处的社会,源自他平时的社会生活。当时的沙皇俄国,宗教争端很严重,列夫也因此有了思想斗争。他一度说自己不信教,但他后来又信教。他自己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但他看到农奴的悲惨境遇后,他十分自责,他恨那些剥削者但他也是一个剥削者。他意识到教会的虚伪性,但他又是一个教徒,内心的斗争越来越激烈。有一天,他决定放弃现在这些建立在农奴的痛苦上的一切,重新开始,他倒在了离家出走的半路上。和前面的两位一样,他们的思想都局限于当时的社会,因此他们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巨人,也代表了那个时代。” 艺术让人的精神得到升华,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贝多芬的作品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德国的铁血宰相俾斯麦说过,“如果我常听贝多芬的作品,我肯定会勇气倍增。”贝多芬的力量源自他的遭遇,他把他所受的苦难变成一种力量,一种排山倒海的力量。尽管现实很惨忍,但精神上他的力量是巨大的,他说他是艺术界的拿破仑,“我的帝国在空中。”表明他的意志。他的艺术传递了这种力量,他的《英雄交响曲》气势非凡。他要斥责那些懦夫,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那音乐让观众如痴如醉,他们兴奋得哭了。胜利了!作家以英雄的杰作征服了庸俗的听众,全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贝多芬胜利了,他征服了听众,他的音乐也飞过高山海峡,让世人痴迷。他的精神让人可敬,他说,“我有义务拯救这些可怜的家伙。”他的意志也让人惊叹,“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艺术让他的精神非同凡人,同时艺术也把他的精神传递给别人。罗曼罗兰对贝多芬的评价是“尽管内心充满痛苦,他仍要歌颂欢乐的最高境界”。而米开朗琪罗则没有那么顽强,他的没有那么勇敢的反抗命运。他代表了小市民阶级,在祖国被外敌进攻时,他亲自布置城防。后来又吓得逃走,回来后不断责怪自己的懦弱。但他无法挣脱,他甚至歌颂昨天的敌人,仅仅是出于恐惧。作为一个小市民,他的这些缺点是肯定会有的,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也是得到承认的。当时的几任教皇们都希望米开朗琪罗为他们服务,其中有几位教皇都戏耍过他,但他还是选择顺从。做为一个艺术家,我们不能要求他像个军人一样,但他也有勇敢的时候。在朋友死的时候他做了《耶稣之死》,在对手攻击他的时候,他也会向教皇争取帮助,在教皇耍他的时候,他也离开过宫廷,想要出走法国。晚年的时候,他亲眼看着自己的作品被一件一件的摧毁,此刻他已白发苍苍,他能想到的是死亡,“死亡,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我。”但他没有自杀,他还要继续完成他的任务,继续完成他的艺术。在一片谩骂声中,他继续创作,他晚年很悲惨,偏偏他的寿命很长,他活到九十二岁。罗曼罗兰说他是“一个可怜的人”。在庸俗的身体里住着思想上的巨人。米开朗琪罗思想是矛盾的,列夫也是如此。在发现了教会的虚伪性后,他讨厌教会但又信教,他讨厌那些伪善的剥削者,偏偏他是他们中的一员。他觉得自己有罪,他像那些自己嘲讽过的对象,他无法忍受这样的自己。宗教的迷幻剂也不能催眠他,他不断的处于自责之中,他陷入自我挣扎之中。罗曼罗兰说列夫是伟大的作家,他写了沙皇俄国当时的黑暗,他写社会现象,鞭笞社会制度,讨厌自己所处的阶级甚至讨厌现在的自己。尽管结果不好,但他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他没有心安理得的去享受剥削成果,而是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 艺术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坚定人的精神信念。无论是贝多芬的音乐、米开朗琪罗的雕塑、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都体现了作家的精神信念和艺术造诣。他们的作品鼓舞了很多人,因为他们用信念在创作。身残志坚的贝多芬本身就是一个励志的典型,处于对音乐的热爱,他始终没有停止创作,即使穷困潦倒,他也没有放弃。米开朗琪罗是文艺复兴的主将之一,他的追求是“让凡人领略到艺术的魅力”。在教皇下令禁止他创作那些裸体画时,他仍没有改变自己的艺术风格,“我首先忠诚于我的艺术,其次才是教皇。”即使他的作品被禁被销毁,他也不放弃创作,创作是他对艺术的忠诚。列夫在目睹社会现状后,用自己的文字来描写社会现实,把它们放进书本,供世人去评判。 读《名人传》,就像在与三位大师交流,我呼吸着大师的气息,领略英雄的力量,感受名人的魅力,欣赏艺术的风华,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