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技术专家,他怎么看中年危机?

点击上方关注我择“置顶或者星标”

40岁技术专家,他怎么看中年危机?_第1张图片

我们很多时候经常会迷茫、焦虑,总是在想 35 岁的中年危机怎么办?很多时候与其焦虑,还不如想想看应该怎么办。很幸运的是,我在知道上遇到了一位年过中年还从事技术工作的技术专家。他写的很多经历和观点都让我受益,今天我把他推荐给你们。

截止到发稿时间为止,他在知乎上有 6 万多的粉丝,获得了 36 万的赞同,有 5 个回答、1 篇文章被知乎圆桌、知乎日报收录。

40岁技术专家,他怎么看中年危机?_第2张图片

沈老师的经历比较丰富。一开始与我们一样都是一线的开发,之后转到管理岗位。但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管理岗位之后,发现自己还是适合往技术专家方向走,于是重新拿起技术研究 Spring 源码。从此之后,专注于技术专家方向。

40岁技术专家,他怎么看中年危机?_第3张图片

但实际上吸引我的并不是沈老师的这些 title,而是他的一些观点,经常能够给之启发。看他的文字多了,你会发现他就像一个长辈一样为你指明前方的路。很多东西,人家都经历过了,多了解他的经历,你就可以少走一些弯路,少去一些迷茫。

不思上进 OR 独立思考?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感觉工作没有动力、职业发展没有希望,迷茫和中年危机等现象普遍发生?

沈老师谈了谈他身上的一个例子,事情大概是这样的:他手下有一个工作了 5 年的小伙子,很聪明没干劲。于是去了解了解原因。了解了发现,他要赶回西安摇号买房子,很奔波劳累。沈老师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在北京买房,而去西安?小伙子将首付凑不到,即使凑到了,孩子也上不了学。与其苦留在北京,不如回西安安居乐业。

离开北京回西安,这样的一个操作会让人觉得这就是不思上进,走回头路。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这恰恰才是「独立思考」,因为知道北京留不下,所以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方。看起来,似乎是“不思上进”,但绝不是“迷茫”,反而是清醒,是独立思考。

如何看待 996?

996 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沈老师也聊到了这个话题。他的核心观点是:996 是在经济上赤裸裸的盘剥员工,更使得中年危机成为每个职场人的必然。

干IT的,中年危机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对此,不断有人提出各种解决方案。对个人来说,建议最多的就是持续保持学习能力,从而跟上时代的变化。

不过在我看来,这都是避重就轻,隔靴搔痒的方案,完全于事无补!我做开发将近20年了,年龄也不小(40岁),目前还混迹在开发一线,算得上开发老兵。让我感到骄傲的是,现在依然保持着高效的产出,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 

年龄大了,你的身体非常忠诚,高强度的工作在物理上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和一块锂电池的原理是一样的,用的多了,续航能力就会下降。你就是再励志也没用。没电了就是没电了,汽车会抛锚,手机会关机。只有充电(休息)才能重新启动。 

而我现在还能保持高质量的产出,那是因为现在的公司能够保证8小时工作制,因此工作之余能保证充分的休息,也让我这块老电池有正常的循环,从而发挥“余热”。反过来,如果现在中国所有的IT公司都强行996制度,那么像我这样的老工程师,也就被直接被踢出了劳动力市场。不是我矫情,是身体真的挣不了这个钱,即使我不要命也不行。 

说一百道一万,996的原因非常简单:一个是资本的逐利本性,另一个就是管理层的无能。我们公司的hr曾经在一次员工沟通大会上给大家仔细的算过账,说外企的成本非常高,包括人力成本。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限于法律,公司不能成制度的组织加班,但我们的竞争对手却可以。

这样在人力成本上,我们就处于绝对劣势。而在中国当前的企业中,有太多低劣的管理者,既无能在8小时内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怕承担责任,所以只能追求表面功夫,堆砌劳动时间,自我欺骗、自我麻木。

于是白天上班的时候大家一块磨洋工,下班的时候,拉扯着不走,装作努力和奋斗的样子。硬生生把整个职场搞的乌烟瘴气,硬生生把这一代职场人的生活变得悲催不堪。

沈老师的话并不大而空,而是简简单单陈述事实,讲述自己的经历。他并不会给出具体的建议,而是讲述经历,让你自己去选择。很多时候,这种影响远大于直接说出某个观点。

35岁的程序员

知乎上的一个提问:找工作时单位普遍要求 35 岁以下,那 35 岁以上的人都干嘛去了?沈老师 2019 年就 40 岁了,所以他也聊了聊自己的经历。

今年刚好40岁,算是非常幸运了,目前在一家世界100强的外企(欧美)做到技术专家的位置,工作强度还算合理,至少在保证健康的情况下,还有时间照顾家庭。我在这家公司已经服务了10年,做过3年软件开发工程师,然后又做了5年的开发经理,现在又主动申请转到技术岗(技术专家)。 

坦率的说,无论作管理还是做技术,过了35岁都一样焦虑,因为一旦失业,在就业市场上都一样没有竞争力,甚至管理岗更没有竞争力,毕竟一则管理岗本身就少,二则普通的中级管理岗更倾向于公司内部提拔,至少在目前的公司,10年了我都没见过一个空降的经理。 

我所在的事业部目前盈利还不错,自我评估了下,3年内大概率不会失业,但更长远的未来就很难预料了,但唯一可以确定的下岗是早晚的事,一则这些年外企在国内一直处于颓势,二则放眼世界也没见过基业长青的科技公司。 

人过了35,且不是说社会上赤裸裸的年龄歧视,就拿当前中国的劳动氛围来说,动辄就是996的工作强度,就算这些公司能够给你offer,以35岁之后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有几个人能吃得消,只怕是有命挣钱无命消受。 

所以说“中年危机”的局怎么破?从个人来说很难,因为这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在或远或近的将社会的劳动环境会变得更健康,更合法。等待将来整个社会都消灭了恶性加班,消灭了非法解雇,消灭了年龄歧视,消灭了…,只有那一天才是“中年危机”真正破局的时候。

喜欢沈老师的文字,更多在于喜欢他的思考。就说中年危机而言,别人就只是贩卖焦虑,但沈老师讲出了自己的思考。他觉得中年危机是个社会问题,是恶性加班,是非法解雇,是年龄歧视!

最后他给出了自己对于中年危机的几点建议:

  • 35岁之前尽量进入一个温和的公司,避免盲目的跳槽

  • 转行做咨询师讲师等

  • 主动降低生活的期望

黄金时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希望你们喜欢今天的推荐,也希望大家都能少点迷茫,多点行动。最后也用沈老师的在回答中引用的《黄金时代》片段结束本文,希望大家也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

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


推荐阅读

公众号@陈树义,用最简单的语言,分享我的技术见解。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转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40岁技术专家,他怎么看中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