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BPM),即业务流程管理,是一套达成企业各种业务环节整合的全面管理模式。BPM涵盖了人员、设备、桌面应用系统、企业级 Backoffice 应用等内容的优化组合,从而实现跨应用、跨部门、跨合作伙伴与客户的企业运作。 BPM通常以Internet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数据同步、业务监控和企业业务流程的持续升级优化。显而易见,BPM不但涵盖了传统“工作流”的流程传递、流程监控的范畴,而且突破了传统“工作流”技术的瓶颈。BPM的推出,是工作流技术和企业管理理念的一次划时代飞跃。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种管理思想、方法,能够像业务流程再造那样,在短短不到的10年时间,就被全球各国企业家、理论家们一致肯定并迅速应用。自1993年美国学者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首次提出业务流程再造的概念之后,美国、西欧、东欧、日本乃至一些发展中的国家的著名学者、企业家,也纷纷往业务流程再造这座新的管理大厦上添砖加瓦。美国哈佛商学院以及各国的MBA工商管理硕士的核心课程,都以业务流程再造的思想为指导进行重新修订。各国企业,尤其是全球500强企业,无不着手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所幸的是,我们中国也已有少数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股份公司、中国民航、TCL集团、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等率先进行业务流程再造。这,标志着业务流程再造已在全球范围内取得全面胜利,旧的传统的职能管理将被彻底抛弃。
业务流程再造之所以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全球企业界和理论界一致肯定和应用,就因为它不像以往的一些管理思想或方法,只照顾到某些关系人,而忽视乃至牺牲另一些关系人,它是一种能照顾到股东、经理人、消费者、供应者等关系人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就企业股东方面来说,再造减掉了传统职能管理70%以上的不必要的工作,立即节省成本,并大大提高了交货速度或服务速度,立即获得利润的大幅度提高。
就企业经理人方面来说,再造使企业80%以上的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化,从而使经理人真正能够超脱于日常管理之上,避免日常琐事的烦扰,而能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思考和研究企业的重大发展战略、发展方针、政策以及人才的培育、开发等等。
就企业员工方面来说,再造一方面使工作所需的信息公开化,大大地减轻员工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价值决策的置前化,又大大地提高了员工工作的挑战性、工作的丰富性,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员工工作的价值感和精神满足感。
就消费者方面来说,再造使企业组织系统更加柔性,能够满足顾客的随时改变的服务要求;尤其是再造使企业的价值决策置前化,而使顾客更容易和直接找到企业里能够拍板的人,确保问题解决的速度,从而大大地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就供应商方面来说,再造使企业把供应商的供应纳入自己的业务流程之中,使企业与供应商的接口界面化、流程化,从而大大地减少断炊的可能性。并且,由于企业把供应商也纳入自己的业务流程中进行整合,从而也提高了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从上可知,业务流程再造不是一般的管理工具,仅对企业管理的某一方面发挥作用,也不像诸如知识经济、新经济那些概念,仅提供一种新的观念,而只发挥软作用。业务流程再造,既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又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它既能迅速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提高管理水平,更能即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正因为如此,几乎所有业务流程再造的咨询顾问,都敢于以企业经济效益提高多少、成本减少多少等来作为自己服务的承诺。由此也可见,21世纪是业务流程再造的世纪,是流程导向型企业的时代。
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不仅在于投入了多少资金、选购了多少设备,更重要的在于企业用户可以站在业务应用的角度,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企业具体的业务运作中。本文选择了一位企业用户对于进行业务流程再造所做的思考和“适应性”做法。希望由此引起这样的思考——对于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内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如何成功地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在企业信息化的进程中,业务流程再造应该采取怎样的实施策略
BPMI是提出网络服务组件标准的组织之一。BPMI.org定义了业务流程建模语言BPML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Language)和业务流程查询语言BPQL (Business Process Query Language)等开放的规范,它们利用即将推出的企业流程管理系统BPMS(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s),促进电子商务流程标准化管理,就象SQL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信息技术已改变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业务流程。越来越多的工作流运行依赖于流程模型驱动的信息系统,如工作流管理系统Staffware、企业资源计划系统SAP和Bann,还有许多领域特殊的信息系统。
难以想象与流程无关的企业信息系统。尽管运用信息技术来帮助业务流程的管理早已被咨询顾问和软件开发人员炒作,但一个更基本的方法则却被忽略了。直至90年代,研究人员才开始研究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的基础。结果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此外, 网络服务(Web Services)之类的新技术发展也引出了新问题。
趋势
为了将工作流管理置于合适的环境来讨论,先看看它的发展趋势。60年代,信息系统基于小型的操作系统,功能也有限。由于既无通用,也无领域相关的软件,这些系统主要由特定的应用程序构成。从那时起,每年都有提供新功能的软件产品出现。如今的操作系统比60年代提供了更多的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定制应用的功能。
这种趋势导致从注重程序设计转向复杂软件系统的集成。挑战不再是单个模块的编程,而是把四个层面的软件模块连接,使其协同工作。另一个趋势是从数据到流程的转移。70和80年代是数据驱动的方法占主流,信息技术主要用作存取信息,结果数据建模成为信息系统构造的始点。
业务流程的建模经常被忽视,流程不得不适应信息技术。业务流程重组等管理理论的发展体现了对流程的重视,使得系统工程师更趋向流程驱动的方法。最近值得提及的趋势是从仔细规划设计转向重新设计和组织增长型的方式。由于因特网及其标准的无处不在,信息系统也不断变化。很少有系统从头构建。已有的部分应用经常会在新的系统中使用, 使得软件开发更加动态化。
业务流程管理系统是一种面向流程的信息系统,即超越单个任务自动化的系统。如工作流管理系统Staffware、MQSeries和 COSA,案例处理系统FLOWer。值得注意的是主要的ERP系统也提供了工作流管理的模块。SAP、Baan、PeopleSoft、Oracle和 JD Edwards的工作流引擎可被视为集成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
把业务流程的管理独立成一个单独的组件的思想是与以上三个趋势一致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可避免把工作流固化在定制的应用程序中,支持从程序设计到应用组装的转变。此外还支持面向流程、流程再设计以及组织增长(organic growth)。目前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可用来集成已有的应用,支持通过仅改变流程图的流程变化。
工作流管理系统
尽管工作流管理联盟(WfMC)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基于不同范例(paradigms)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仍使用多种语言和概念。大多数的产品使用专用而不是一种工具无关的语言。一些工作流管理系统是基于Petri网的,但增加了产品相关的扩展和限制。其他的系统使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机制。如IBM的MQSeries工作流使用主动和被动的线程,而非拖肯(token)传递。不同的工具的差别是明显的。导致工作流规范不能达成共识的原因之一是业务流程的描述方式的多样化。
缺乏通用的组织“理论”和标准商务流程建模概念解释了工作流语言间差别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不同工作流产品的比较更多促进产品的发布(dissemination),而非对工作流语言能力的指责。在艾恩德霍芬工业大学(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和昆士兰州工业大学(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新的用来比较和评价工作流的系统被开发。这个框架基于一个全面的模式(pattern)集,考虑了对工作流管理系统更客观的评价。
我们已收集了大约30个工作流模式,并采取其中的20个比较15个工作流管理系统(COSA、Visual Workflow、Staffware、Verve Workflow、I-Flow、InConcert、Changengine、 SAP R/3 Workflow、 Eastman和FLOWer)。如果您需要更多的信息,请访问http://www.tm.tue.nl/it/research/patterns.
网络服务组件语言(Composition Languages)
在电子商务领域同时出现了两个趋势,它们引发了实现跨组织业务流程自动化的机遇和压力。一个趋势是技术的推动力,产生于基于XML的标准和因特网的使能技术。另一个趋势是从商务角度改善流程效率的需要。网络泡沫后,通过自动化跨企业的业务流程来充分利用因特网技术的潜力变得紧迫起来。网络服务的目标就是利用XML和互联网集成能在web上发布、定位和调用的应用。
一个网络服务的典型实例是Galieo系统,它将42,000多个旅行代理连接到37个汽车租赁公司、47,000个旅馆和350个旅游承办商。为了真正集成跨企业流程,利用标准的消息和协议支持简单的交流已不能满足需求。商务交流需要由直观的流程模型驱动的长时间(long-running)交互过程。这就需要Web Services组件语言,如BPEL4WS、WSFL、 XLANG、WSCI和 BPML。
采用网络服务组件语言的开发主要是由IBM、Microsoft、Sun、BEA、 SAP和Intalio等软件提供商驱动的,结果出现了许多功能重复的标准。当更仔细地考虑这些标准时,它们很明显都基于现有的产品,如WSFL基本上是IBM的Flowmark/MQ Series工作流语言的复制品。许多软件供应商参与的标准往往是不同观点的一种妥协,这样的标准导致不精确以及不必要的复杂。如工作流管理联盟的XPDL使软件供应厂商有各自的解释标准(使标准变得毫无用处)。BPEL4WS融入了WSFL和XLANG两种标准,使得这种语言十分复杂。
通过这些观察,寻找一些比较网络服务组件语言的客观测度是有用的。对于这些语言的控制流方面,可以利用工作流研究的一些结果。比较BPEL4WS、BPML、WSCI、XLANG和WSFL等标准的一种方法是使用http://www.tm.tue.nl/it/research/patterns上的工作流模式。最近此站点在20种基本工作流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BPEL4WS、BPML、WSCI、XLANG 和 WSFL等多种语言的评价。
结论
BPMI是提出网络服务组件标准的组织之一。BPMI.org定义了业务流程建模语言BPML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Language)和业务流程查询语言BPQL (Business Process Query Language)等开放的规范,它们利用即将推出的企业流程管理系统BPMS(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s),促进电子商务流程标准化管理,就象SQL使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企业数据的标准化管理。
类似SQL的网络服务标准是雄心勃勃的目标。如历史展示的那样,这样的标准不会在厂商推广自己产品的过程中出现。想当初Chen提出的实体-关系模型(Entity-Relationship model)和Codd的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促进了SQL等语言的产生。虽然存在集表示、简单、形式语义(Petri网和过程代数)于一体的流程建模技术(比较.Petri网和过程代数),软件行业却忽略这些技术。结果世界面临着太多的标准,它们主要由具体产品和/或商业利益驱动的。结束这种状况的唯一途径是忽略那些不使用已有流程建模技术的标准提议。这使软件提供商重视实际问题而非产生新的问题。
原文作者:Wil M.P. van der Aalst,著名的工作流专家、教授
BPMA的基础是开放性的流程,这些流程能够在图形界面中组合成更大的流程。这些更大的流程内的数据流通过一种开放性的公开语言来展现。由于流程的独立性和可存取性,以及XML创建半结构化数据的能力,这些流程能够存取工具软件,从而能享受e-mail和办公软件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这构成了BPMA和端到端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基础。
业务流程管理(BPM,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提供了很多可能,它能够:
消除长期以来存在于IT人员和IT用户之间的隔阂
能够用图形来模拟用户的想法,并自动地把这些想法转换为可执行的业务流程
解决现存的软件维护和集成问题
实现新型的自动化
消除业务目标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
BPM代表了一种重要的技术转变,它使得企业应用之间不再孤立,能够在全公司范围内实现自动化,企业软件更加模块化标准化,从而使公司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灵活。
BPM能够用来使任何流程实现自动化。最常用的就是实现跨系统流程的自动化,比如涉及到多个系统的顾客供货流程。BPM最突出的,就是能够实现自动和手工混合流程的自动化。
举个例子,信用处理和购买确认涉及到与多个系统的交互,还包括一些手工处理。BPM能够把这个流程中的所有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所有步骤(包括手工的和系统实现的)的自动化。多个流程可以作为独立的单元进行存取,也可以联合起来形成一个更高层次的流程。
本文主要关注于BPM作为一种架构,或称为BPMA(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 Architecture)的情况。本文主要的目的是探讨BPMA对软件和商业的影响。BPMA是BPM软件包及其不断产生的性能集的代称。
1. 为什么需要BPMA?
软件为公司内大部分业务流程提供了接口和执行能力。在目前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必须变得敏捷灵活才能生存下来。而企业软件系统缺乏灵活性,这正成为企业竞争成功的障碍。
这种状况通常是企业经过20到30年的发展而形成的。公司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硬件、接口、软件平台以及行业软件包。这些遗留技术的大杂烩——又叫做功能“烟囱”——使得公司的IT系统变得十分脆弱,难以维护或加强。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开发应用软件的方法,它必须支持变化、连接、较短的开发周期以及企业间协作流程的自动化。并且这种方法不需要企业在实施前几个月或几年就做出设计决策。
我们不能因为原来的企业软件无法适应变化——不管这种变化来自于业务方向的调整还是解决问题新思路的发现——而丧失商业机会。我们需要一种更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来开发灵活的适应性强的软件。
软件需要一种新的改进的制造流程,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质量。现在的许多焦点技术(例如Web services、XML以及一系列新的图形模型工具)正使软件变得模块化、可连接。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软件将会是从一些现有的模块中组装起来,而不是每次都要从头开始写。
一种新的开发方法是必需的,因为要达到灵活性不是靠创建一个新系统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把所有的应用联合起来形成一个网络来解决。
即使是在现在这么不景气的IT环境下,BPMA仍能紧紧抓住IT执行官的目光,因为它能够解决三个重要问题,这三个问题几乎能在每个IT部门前五位问题列表上找到:
软件集成的成本和难度
软件维护的成本和难度
现有技术所能创建软件类型和范围的局限性
不仅如此,BPMA还能够以增量方式在已有的系统上进行实施,因此就不会有把系统推倒重来那样的高成本、长时间和高风险。
2. BPMA的推动力
BPMA的市场推动力包括:
它与Web services的协作关系
基于标准的通用语言
半结构化的数据和工具软件
面向大众市场的BPMA开发工具
开放而清晰的流程
目前的经济形势
(1) BPMA与Web services的关系
由于BPMA与Web services是一种协作关系,因此它能够利用Web services已经建立好的市场声誉。BPMA被认为是一种能够从业务领域和应用领域出发提供全盘的商业解决方案的方法论。而具有平台独立性的Web services能够为达成BPMA的目标提供一个技术平台。但是与抽象的Web services比起来,BPMA更能够引起用户的共鸣。
Web services还提供了标准化的组件,使得企业能够把现有的网络用作集成基础设施;这也使BPMA能够更方便的对需要整合的IT资产进行存取。
简言之,Web services为BPMA的兴旺发达提供了标准化的土壤。
(2) 通用的语言
有两种通用的流程建模语言,它们属于Web services的扩展。正是如此,业内对于它们是否应该归入Web services的范围存在着争论。在这种情况下,这两种语言——业务流程执行语言(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BPEL)和业务流程建模语言(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Language,BPML)被独立起来了,因为它们是Web services专门为BPMA设计的语言。
这两种语言都能够用一种通用标准的方式把企业和应用内的流程串联起来。有的人还认为它们能够用一种不可预见的非确定性的方式来描述业务流程,从而提供一种高度的灵活性。具体的讲,他们认为这两种语言能够描述以人为中心的活动、自动化的机器业务、流程中变化,能够比传统的计算机语言更有效的实现并行活动。
这两种语言是模拟和连接业务流程的方法,是实现BPMA的关键。
(3) XML和工具软件
对于BPMA来说,还有两个因素和Web services一样重要:
非结构化数据向半结构化数据的转换
把工具软件整合到业务流程中的能力
半结构化的数据是指像手工信息、文本处理、电子表文件这样有一定的格式,但不能被应用直接处理的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只有转换成半结构化数据,才能进行有效处理。采用半结构化数据主要原因是:内容管理系统与BPMA越来越紧密的结合;基于XML的用户界面;XML作为标准文件格式的使用。
这儿有使用半结构化数据和工具软件进行集成能够带来好处的三个例子:
所有数据库、电子表、word文件、传真、电话消息中的数据都能够精确地为业务流程所使用。
业务流程能够使用e-mail、电子表格、工具软件。业务流程执行时也能够进行扩展,与这些工具进行协作。
用户界面正从业务流程中分离出来,能够更大程度的重用流程,更容易地从各种软件产品中存取和使用流程。
存取非结构化的数据、使用工具软件、连接不同的软件层次,这些能力使得BPMA能够实现所有系统和手工操作的自动化。
(4) 开放而清晰的流程
一个软件是由多个组件或功能构成的。任何改进组件或功能创建、组件或功能连接的方法都是对整个软件的改进。BPMA提供了一种比以往任何软件开发方法都更强大的方法。过去的开发出来的是植入式的、不清晰的、紧耦合的流程,而BPMA的方法能够开发除开放的、清晰的、松散耦合的流程。
所谓开放的、清晰的、松散耦合的流程是指:这些流程是独立的,有着与具体实施无关的通用接口,既可以单个流程进行存取,也可以多个流程联合成更大的流程单元。其他的流程、业务应用和工具软件都能对它们进行存取。它们能够不受系统架构的限制或约束,解决业务问题。这些流程与相关的文档和业务绑定。
XML和Web services标准为实现流程独立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SOAP(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和WSDL(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这两个低层次的Web services标准提供了消息独立性和低成本的集成能力。
BPEL和BPML这两种公开建模语言提供了工作流独立性。
XML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分类标准——XSLT(eXtensible Stylesheet Language Transformation)和XML模式实现了数据层接口独立性。
用户界面的独立性由XSLT和XML形式软件包以及工具软件前端实现。
上述的这些标准同下面“有条理地管理资产”部分将提到的一些标准一起,实现了流程独立性。
BPMA被认为能够提供很多优势;但是BPMA的成功与流程自身的改进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流程是清晰的、独立的、与相关数据绑定的,那么建模、分析、模拟、管理流程(BPMA的主要性能)的工具自然而然就能建立起来。
在关系型数据库出现之前,数据都是和应用连在一起的,这成了一个发展瓶颈。现在流程是和应用连在一起的,这也成了一种瓶颈。事实上,流程独立性和数据独立性是相似的。数据独立性的发展导致了关系型数据库的产生,对软件开发造成了根本性的变革,现在流程独立性也正经历着相同的过程。不过流程独立性更进步的一个地方在于,它是一种高层次的单元,它的抽象性可能会引起语义的发展,这些数据独立性都是无法做到的。
所有的关键发展趋势对BPMA来说都很重要,但松散耦合的清晰的流程在多大程度上取代目前植入式的紧耦合的流程是最关键的驱动因素。
(5)面向大众市场的BPMA开发工具
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公司向软件行业各个主要领域的供应商提出了BPMA要求。不同领域的供应商由于各自的能力、兴趣不同,它们提供的产品也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支持对业务流程的图形化建模。随着这种大范围竞争的进行,一种大众市场的开发工具事实上正在形成,而许多BPMA特性将成为大部分开发商都拥有的共同特点。
这些开发工具最终将实现系统和手工操作的端到端业务流程的大规模生产。
(6)目前的经济形势
目前的经济形势迫使企业更充分的利用它们的现有系统。IT预算不允许公司引进新的系统。由于BPMA能够提高运营效率,而且不需要对现有系统进行大变动,是一种添加型的技术,所以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
总的来说,BPMA的基础是开放性的流程,这些流程能够在图形界面中组合成更大的流程。这些更大的流程内的数据流通过一种开放性的公开语言来展现。由于流程的独立性和可存取性,以及XML创建半结构化数据的能力,这些流程能够存取工具软件,从而能享受e-mail和办公软件的强大功能和灵活性。这构成了BPMA和端到端业务流程自动化的基础。
3. 流程建模
BPMA的精要就是图形化地建立可执行的业务流程。这个过程通过两个步骤来实现:
业务流程建模
为模型分配IT资产和人员资产
比如说,一个业务分析员或一个程序员使用BPMA软件包的流程图工具为一个购买定单的业务规则和例外处理建模,然后某个程序员就为这个业务模型分配IT资产。分配资产这个过程被称为编制。本文中建模和编制这两个词的意思是一样的。
业务流程编制(Business Process Orchestration,BPO)能够实现图形化的业务流程建模和业务流程IT资产分配。BPO能够缩短从流程图向可执行的业务流程转化的时间,同时降低这一过程的成本。BPO填补了IT和具有业务流程知识的使用者之间的空白,而这些业务流程知识对于建立高效的流程软件十分重要。最后,BPO还在连接软件的设计、文档和执行方面做了很多贡献。
BPO是BPMA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也是BPMA应用的开发平台。BPO主要的组成部分包括:
端到端的编制
编制资产的连接
集成开发环境(Integrate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的集成
(1) 端到端的编制
BPO模型能够进行应用内、应用间、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建模。BPO模型把系统看作人来进行模拟,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任务列表、办公软件、收件箱。BPO模型也包括在里面了,它能够被各个业务流程进行存取。
人不像计算机那样按部就班。人们有自己的工作方式,BPO模型必须足够灵活以支持不同人员的工作习惯。同时,BPO模型也要管理和协调流程,并在必要的时候强制实行规则。端到端流程的建模和执行是十分复杂的,但这也是BPMA的基础。它是业务流程自动化能带来长远利益的基础。
我们把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定义为,它是由业务流程从头到尾所涉及到的所有的人员、软件组件和业务系统、收件箱、任务列表、用户界面、工作流组成的。端到端的业务流程既模拟涉及系统元素的流程部分,也模拟涉及人工协作的流程部分。
端到端的业务流程建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功能,因为它把以前截然分开的工作流和业务系统连接起来了。工作流通常会涉及到人工作业,以文档和收件箱为中心,一般用在特殊的面向文档的非企业级的系统中。保险公司和医院通常使用独立的工作流系统处理纸质文件和人工作业捣钡乃髋狻?/P>
企业应用集成(Enterprise Application Integration,EAI)是以系统和消息为中心的,运作在企业层上,跨系统、跨应用的集成。它能够集成独立的平台和系统。有许多运用EAI集成应用和交易伙伴的案例。
(2) 编制资产
接下来所列出的产品特性——流程建模和流程编制,以及在上面驱动力部分列出的一些特性是BPMA流程实现的支柱。
IT资产
BPO能够利用各种IT资产,包括COM(组件对象模型,Component Object Model)对象、EJB(Enterprise JavaBean)组件、主流业务系统的公开业务逻辑、其他编制或子流程、Web services。因为它能够内观APIs(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s)和对象元数据的内在构成。
人员资产
BPO能够把诸如收件箱、任务列表、表格等人员资产整合到模型中来。
在流程层进行资产存取
BPO为发布的资产提供了标准的抽象接口。这使得外部系统不必依赖于编制资产的状态就能进行存取。这也使IT资产首先能够集成到BPO工具中,进而为整个企业内的应用所使用。
实施一种企业流程抽象策略是明智的。企业能够把它们特别的和非商品的逻辑放在这一附加层。然后把这一层和用户界面连接起来,把两者同商品层隔离开来。商品层往往是通用的软件包。
扩展编制实体
BPO能够通过脚本、规则引擎和其他实体对编制实体进行扩展,所以可以根据特定需要定制编制实体。
全生命周期支持
BPO能够存储元数据,包括业务细节、交易历史、文档、规则等与流程有关的信息。这对流程执行和文档进行了绑定,能够提供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支持。
业务流程模板
BPO工具支持模板的建立。模板是实践证明比较好的流程纲要,IT人员和业务分析员可以扩展这些模板来建立可执行的流程。流程纲要的使用能够帮助业务分析员在没有IT人员的帮助下创建可执行的流程,从而提高生产率,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的设计样式。
元素建模
BPO工具应该提供一些通用的元素,包括动作、流、接点、多条件分支、并行处理等等。这些元素应该以图形的方式提供,与IT资产进行绑定,并用行业标准执行语言XML来描述。
对长时间业务、赔偿、例外和异步的支持
BPO必须支持业务的编制。比如,BPO的图形编制工具必须足够灵活以模拟一个基于资金和库存的购买定单流程。此外,编制必须提供一种机制,保证购买定单或者在交易的两边都创建,或者两边都不创建。
上面提到的定单创建问题是跨企业的业务流程固有的问题,因为流程缺乏控制。在有控制的系统中,如果某个步骤出错,那么整个业务就能被取消,大部分消息也能得到实时的反馈。但是在处理分布的业务时,情况完全不是这样。被呼叫的系统有可能宕机。
赔偿业务要求对原有数据进行相反的输入,而不是完全取消业务数据。异步消息是一种单向的消息,不需要即时的反馈。
(3) IDE集成
随着BPO成为系统开发的通用方法,仅仅使用不能很好共同工作的编制和开发工具是不够的,或者某个工具没有达到标准化也是不行的。图形化工具能够在许多环境下正常工作,但是还是有许多例外情况需要进行编程。就像VB(Visual Basic)在开发环境内拥有与代码绑定的图形控件一样,BPO工具也应该提供用代码绑定和扩展的模型控件。
事实上,建模和编程的关系是如此密切以至于许多传统的开发工具都不再提供独立的建模工具。它们用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把建模植入开发环境中。这使得XML语言能够用Java、C++以及其他传统编程语言来创建,实现对编制组件、流逻辑和代码的无缝管理。
4. 使用模型
大概了解了业务流程模型的建立后,让我们来看看它的作用。主要的作用包括:
业务流程集成(Business Process Integration,BPI)
业务流程自动化(Business Process Automation,BPA)
业务流程监控和分析
(1) BPI
BPMA第一个关键用途就是BPI。BPI能够是企业更高效、更经济地整合内部系统以及连接交易伙伴。
BPI的驱动力是建模工具和Web services,这两者合起来提供了一个更强壮的集成平台。此外,BPMA工具供应商们正在开发针对特定行业的垂直应用,包括针对医疗业、制造业等行业的应用。这些垂直应用提供与主流应用软件包整合的解决方案。
在BPI中,软件组件是模块化的,在流程层进行组合,这与过去高度复杂的集成技术相比是一种改进。在流程层进行组合也代表了集成和应用开发相融合的开始。
一个BPI模型只包括业务系统。许多公司使用这种简易的集成方法,来保持从系统连接中获得的效率提高和成本降低。但是BPI不包括收件箱、表格功能以及端到端BPA中所包括的其他的以人为中心的协作工作。
许多公司,尤其是那些使用EAI软件包的公司,正从数据级集成向流程级集成升级。大部分EAI软件包提供编制功能,于是编制数据流的公司能够通过加入流程流开始逻辑升级。经过一段时间后,流程流的比例应该逐步上升,数据流则逐步下降。在完成这一过程后,或与这一过程同时,公司可以加入人的因素,并向BPA进军。
过去所有的技术所能够提供的自动化程度都是有限的,因为它们无法把异构的系统连接起来或是执行以人为中心的合作活动。这些限制使得许多手工操作和难使用的工作区成为必需。BPM被认为能够在系统之间和手工操作点整个范围内实现自动化和监控,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和业务流程分析。
(2)BPA
第二个主要作用就是实现BPA。BPA第一次为企业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提供了机会。此外,BPA还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BPA能够实现一种新型的软件,这种软件从企业系统开始,经过人工协作活动,再回到企业系统,同时还能够对软件进行必要的监控、调整、提高。BPA首次使得软件成为可描述的,并对一个业务流程整个事件链的前后关系了如指掌。图3列出了BPA的一些特性。
图3 手工流程被安排为整个流程的一部分
BPA这个词有一点误导作用,因为业务流程往往不是全部自动化的。事实上,它们只在可能的地方,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从端到端的更好的协同和控制时,才实现自动化。随着这种透明度的增加,对流程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流程自动化的程度也会提高。据分析员估计,一个业务流程有90%的时间花在延迟上,只有10%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执行时间。如果能更有效地使用这90%的延迟时间,那么就能更好地进行分析、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循环时间。调整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能够帮助企业避免一些低效率的事情:
自动化业务流程可见性的缺乏,会扩散到相关的手工活动部分。要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一组程序来对流程进行追踪分析,找出引起问题的部分。但是构建起这样一组程序是很费时很昂贵的。而BPA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自动化流程与手工流程之间的连接如果缺乏透明度,就会造成错误的发生、时间的延迟以及其他低效率的事情产生。BPA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因为它负责管理流程的时限、通告和改进。
通常只占业务量一小部分的例外情况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占用很多时间。BPA能够减少这些例外情况带来的问题和它们占用的时间。
能够把业务流程同办公软件、表格、任务列表和email联系起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业务流程的大部分自动化部分都存在于业务系统中。业务流程的例外事件、主观部分和协作部分则通过email、电子表格和文字处理器来处理。把业务流程同办公软件、表格、任务列表和email联系起来更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在流程中对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存取,把它用作支持实时决策的一个组件。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BPA的实例。仓库缺货例外流程的手工部分与基本流程是绑定的。例外流程负责协调处理相关的email、日志以及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人员和分销人员填写的表格。例外流程会利用库存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商务智能系统来分析情况,然后采取恰当的行动(可能是新的制造命令,也可能是对库存计划员的一个通知)。
是否增加产量,这要取决于顾客的重要性、顾客的反应和销售人员的反应。此外,如果负责此种产品的库存计划员太忙了,那么这个任务也可以分配给另一个员工。因为流程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的,所以要对其中的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来保证流程的流畅执行,也为将来更精确的分析做好准备。这与植入式的产品功能不同,不需要把流程局限在预先定义好的应用界限内。相反,这是灵活的、能在系统间共用的流程。
(3) 业务流程监控和分析
BPMA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就是实现流程的独立封装,并把它们与相关的业务绑定。业务流程监控运用了这种绑定,来进行实时的业务流程检查,为更有力的流程分析做好准备。业务流程监控和分析能够带来以下好处:
能够把抽象的高层次的业务逻辑解析为最底层的细节。这需要有对视图进行下钻和回滚的能力。应该为不同的参与者(包括公司执行人员和程序员)设定不同的模型或视图。
建立最优业务流程的模型,并与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下钻功能来衡量。分析衡量结果得出哪些流程值得进行自动化。
业务流程监控还提供了业务追踪功能。流程模型的逻辑结构可供浏览,执行层相关业务的报表也可提供。此外,业务经理能够实时存取运营业务,按照预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衡量,警告和增产会在恰当的时候触发。这种与实时业务交互的工作能力常常被称为数字“仪表板”。
用透明的方式把流程同相关业务联系起来,这使得衡量性能和优化流程都变得十分容易。
由于流程的开放性,Excel或商务智能工具能够像SAP定价系统用户界面一样,轻松使用SAP定价功能,从而能够进行更有力的、更方便的分析。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个优点,BPMA软件包正进一步加深与Excel和商务智能软件的集成度。
虽然集成赢得了大部分的关注,但是业务流程监控和分析为企业报表和信息搜集功能提供的力量和高效率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5. 实时的企业和架构
BPM常常与实时企业相提并论。前面提到过,大部分的企业业务流程是在软件中体现和执行的。因此,连接各种软件系统和建立跨越制造车间到办公室的业务流程所达到的成功程度,与BPMA所支持的实时企业的成功程度是一致的。
BPMA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达成敏捷企业。为了这个目标,BPMA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支持附加的短期项目,从而帮助企业不断适应各种变化,最终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实施BPMA的企业能够很快获得上述的好处。但是采用自上而下方法的企业则需要花些时间来找出最好的业务流程,制定一个更加精细的架构计划。
由于BPMA是一种新的主流技术产品,许多公司都采用自下而上的实施方法,因为这样有利于它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技术,同时也留给产品发展成熟的余地。同时,企业都在实现它们认为能够很快产生收益的特定流程的自动化。
自上而下的实施方法对于那些做过市场调查并且已经识别出要进行自动化的企业级业务流程的企业来说是合适的。此外,自上而下的方法也是那些想快速实现实时的企业的一个选择。
除了上面两种方法,还有一个选择是采用BPM供应商为特定行业(包括制造业、医疗业、信用处理等)开发的软件包解决方案。
选择自下而上方法的公司要花更多的时间好好地计划整个的目标。选择自上而下方法的公司则需要花时间好好学习一下自下而上的方法,从中吸取经验,以便于成功实现自上而下方法。
6. 业务流程重组
BPMA和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PR致力于打破原来的业务流程,重新组合。这个概念是要从头到尾地改变企业。
BPMA的目标是建立灵活的系统,适应持续的变化,达成敏捷企业。BPMA并不提供企业是否应该或者如何改变业务流程的建议。从技术的观点来看,BPMA遵守如下的原则:形成一个BPO架构,按照上述的结构化选择实施业务流程自动化和业务流程集成。
7. 结论
BPMA实现了用更简单、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开发工作得更好、更容易维护、更灵活的软件。影响BPMA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Web services、XML、半结构化的数据。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创造了新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系统能够运用企业软件和办公软件的好处。但是,定义BPMA的是贯穿于系统和人工协作活动中的开放、清晰、松散耦合的端到端的流程。
实施一个BPMA系统涉及到业务流程建模和IT资产编制。这些把所有人员资产和IT资产联系起来的流程模型能够:
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或协调化
提供更有效的业务流程监控、分析和优化
封装IT资产和人员资产,并向外部提供接口
企业必须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中选择一种实施方法。此外,它们还要选择应用服务器供应商、应用软件供应商、BPM供应商、工作流供应商、Web services集成供应商和EAI供应商。
BPMA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软件平台,十分有吸引力。这个平台真正地解决了集成问题,提高了运营效率,并能够稳定地运行。BPMA代表了下一代的软件。企业们应该明智地迎接它的到来。
过去所有的技术所能够提供的自动化程度都是有限的,因为它们无法把异构的系统连接起来或是执行以人为中心的合作活动。这些限制使得许多手工操作和难使用的工作区成为必需。BPM被认为能够在系统之间和手工操作点整个范围内实现自动化和监控,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和业务流程分析。
(2)BPA
第二个主要作用就是实现BPA。BPA第一次为企业实现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自动化提供了机会。此外,BPA还能够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
BPA能够实现一种新型的软件,这种软件从企业系统开始,经过人工协作活动,再回到企业系统,同时还能够对软件进行必要的监控、调整、提高。BPA首次使得软件成为可描述的,并对一个业务流程整个事件链的前后关系了如指掌。图3列出了BPA的一些特性。
图3 手工流程被安排为整个流程的一部分
BPA这个词有一点误导作用,因为业务流程往往不是全部自动化的。事实上,它们只在可能的地方,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从端到端的更好的协同和控制时,才实现自动化。随着这种透明度的增加,对流程的理解就会更透彻,流程自动化的程度也会提高。据分析员估计,一个业务流程有90%的时间花在延迟上,只有10%的时间才是真正的执行时间。如果能更有效地使用这90%的延迟时间,那么就能更好地进行分析、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循环时间。调整端到端的业务流程能够帮助企业避免一些低效率的事情:
自动化业务流程可见性的缺乏,会扩散到相关的手工活动部分。要解决这种情况,就需要一组程序来对流程进行追踪分析,找出引起问题的部分。但是构建起这样一组程序是很费时很昂贵的。而BPA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自动化流程与手工流程之间的连接如果缺乏透明度,就会造成错误的发生、时间的延迟以及其他低效率的事情产生。BPA能够避免这些问题,因为它负责管理流程的时限、通告和改进。
通常只占业务量一小部分的例外情况往往会带来很多问题、占用很多时间。BPA能够减少这些例外情况带来的问题和它们占用的时间。
能够把业务流程同办公软件、表格、任务列表和email联系起来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业务流程的大部分自动化部分都存在于业务系统中。业务流程的例外事件、主观部分和协作部分则通过email、电子表格和文字处理器来处理。把业务流程同办公软件、表格、任务列表和email联系起来更大的好处在于,能够在流程中对商务智能系统进行存取,把它用作支持实时决策的一个组件。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BPA的实例。仓库缺货例外流程的手工部分与基本流程是绑定的。例外流程负责协调处理相关的email、日志以及销售人员、客户服务人员和分销人员填写的表格。例外流程会利用库存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商务智能系统来分析情况,然后采取恰当的行动(可能是新的制造命令,也可能是对库存计划员的一个通知)。
是否增加产量,这要取决于顾客的重要性、顾客的反应和销售人员的反应。此外,如果负责此种产品的库存计划员太忙了,那么这个任务也可以分配给另一个员工。因为流程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的,所以要对其中的活动进行协调和管理来保证流程的流畅执行,也为将来更精确的分析做好准备。这与植入式的产品功能不同,不需要把流程局限在预先定义好的应用界限内。相反,这是灵活的、能在系统间共用的流程。
(3) 业务流程监控和分析
BPMA的一个主要驱动力就是实现流程的独立封装,并把它们与相关的业务绑定。业务流程监控运用了这种绑定,来进行实时的业务流程检查,为更有力的流程分析做好准备。业务流程监控和分析能够带来以下好处:
能够把抽象的高层次的业务逻辑解析为最底层的细节。这需要有对视图进行下钻和回滚的能力。应该为不同的参与者(包括公司执行人员和程序员)设定不同的模型或视图。
建立最优业务流程的模型,并与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下钻功能来衡量。分析衡量结果得出哪些流程值得进行自动化。
业务流程监控还提供了业务追踪功能。流程模型的逻辑结构可供浏览,执行层相关业务的报表也可提供。此外,业务经理能够实时存取运营业务,按照预定的标准对其进行衡量,警告和增产会在恰当的时候触发。这种与实时业务交互的工作能力常常被称为数字“仪表板”。
用透明的方式把流程同相关业务联系起来,这使得衡量性能和优化流程都变得十分容易。
由于流程的开放性,Excel或商务智能工具能够像SAP定价系统用户界面一样,轻松使用SAP定价功能,从而能够进行更有力的、更方便的分析。为了进一步发挥这个优点,BPMA软件包正进一步加深与Excel和商务智能软件的集成度。
虽然集成赢得了大部分的关注,但是业务流程监控和分析为企业报表和信息搜集功能提供的力量和高效率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5. 实时的企业和架构
BPM常常与实时企业相提并论。前面提到过,大部分的企业业务流程是在软件中体现和执行的。因此,连接各种软件系统和建立跨越制造车间到办公室的业务流程所达到的成功程度,与BPMA所支持的实时企业的成功程度是一致的。
BPMA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达成敏捷企业。为了这个目标,BPMA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平台,支持附加的短期项目,从而帮助企业不断适应各种变化,最终实现可观的投资回报。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实施BPMA的企业能够很快获得上述的好处。但是采用自上而下方法的企业则需要花些时间来找出最好的业务流程,制定一个更加精细的架构计划。
由于BPMA是一种新的主流技术产品,许多公司都采用自下而上的实施方法,因为这样有利于它们更好地了解这种技术,同时也留给产品发展成熟的余地。同时,企业都在实现它们认为能够很快产生收益的特定流程的自动化。
自上而下的实施方法对于那些做过市场调查并且已经识别出要进行自动化的企业级业务流程的企业来说是合适的。此外,自上而下的方法也是那些想快速实现实时的企业的一个选择。
除了上面两种方法,还有一个选择是采用BPM供应商为特定行业(包括制造业、医疗业、信用处理等)开发的软件包解决方案。
选择自下而上方法的公司要花更多的时间好好地计划整个的目标。选择自上而下方法的公司则需要花时间好好学习一下自下而上的方法,从中吸取经验,以便于成功实现自上而下方法。
6. 业务流程重组
BPMA和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两个不同的概念。BPR致力于打破原来的业务流程,重新组合。这个概念是要从头到尾地改变企业。
BPMA的目标是建立灵活的系统,适应持续的变化,达成敏捷企业。BPMA并不提供企业是否应该或者如何改变业务流程的建议。从技术的观点来看,BPMA遵守如下的原则:形成一个BPO架构,按照上述的结构化选择实施业务流程自动化和业务流程集成。
7. 结论
BPMA实现了用更简单、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开发工作得更好、更容易维护、更灵活的软件。影响BPMA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Web services、XML、半结构化的数据。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创造了新的软件系统,这种软件系统能够运用企业软件和办公软件的好处。但是,定义BPMA的是贯穿于系统和人工协作活动中的开放、清晰、松散耦合的端到端的流程。
实施一个BPMA系统涉及到业务流程建模和IT资产编制。这些把所有人员资产和IT资产联系起来的流程模型能够:
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或协调化
提供更有效的业务流程监控、分析和优化
封装IT资产和人员资产,并向外部提供接口
企业必须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中选择一种实施方法。此外,它们还要选择应用服务器供应商、应用软件供应商、BPM供应商、工作流供应商、Web services集成供应商和EAI供应商。
BPMA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软件平台,十分有吸引力。这个平台真正地解决了集成问题,提高了运营效率,并能够稳定地运行。BPMA代表了下一代的软件。企业们应该明智地迎接它的到来。
关于ERP与BPR之间关系已是一个老话题,关于这个话题已经有了许多的辩论。但大多是从组织扁平化的角度来论述的,这里我们要从系统的角度来考察二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是一个在一定环境中把输入转变成输出的系统。这个有三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运作系统、控制系统和信息系统等三个子系统。
运作系统是创造客户价值的子系统系统, 它由进行业务活动的流程组成, 如生产流程、销售流程、供应流程等。
控制系统是对运作子系统进行监控和调节的子系统, 它是企业的决策系统。
信息系统记录和提供企业业务活动的状态信息,如库存、定单跟踪、发货、物料采购、工资发放、总帐、应收、应付等等信息。这些信息一方面可以用来协调运作系统的活动,另一方面为控制系统提供决策依据。例如,在按定单生产的企业中,客户定单是生产和采购活动的依据;而在按库存生产的企业中,成品的库存是生产和采购活动的依据;本年度的生产、销售、成本等方面的数据是企业制定下一年预算的依据。
信息系统一般具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存放、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的检索等四项基本功能。
从这个意义上讲,信息系统并不一定都要使用计算机。事实上,计算机出现之前,企业早就开始记录、使用各种业务信息。因此,信息系统有广义信息系统和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之分。通常,信息系统一般都是指基于计算机的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与运作系统是相互影响的。不同的运作系统,对于信息收集、信息存放、信息分析和处理以及信息检索等功能的具体要求就不同,信息系统的结构必须考虑到运作系统的特点。另一方面,信息系统结构和功能又可能反过来影响运作方式。例如,当企业不考虑库存成本、以高库存量来保证满足客户需要时,信息系统可以每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提供一次进销存的数据。反过来,如果信息系统只能在每月的月底提供当月的进销存数据,企业就不可每周对调整其生产和供应计划进行调整。
信息系统是建立在一定技术手段之上的,使用的技术手段不同,信息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就会有很大差异。例如,一家在全国各地有许多销售分支机构的企业,如果要对各个分支机构的库存进行集中管理,就必须有一个能够能将各分支机构的进销存信息及时录入和整合的信息系统。而如果不采用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就不会具备有这样的功能。
管理信息化,上ERP,事实上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的信息系统。企业的运作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更新信息系统,企业收集、处理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就会加强。这时,如果继续使用原有的运作系统,新的信息系统的优势就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所以,在上ERP之前对运作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对于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管理信息化投资的回报率,有着重要意义。
管理信息化之前的BPR需要做什么
管理信息化之前做BPR,其根本目的是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运作系统。这里,“优化”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最优,而是技术和文化两方面综合起来的最优。换句话说,优化不仅要考虑技术的要素,使得流程从技术角度上来看是最优的、效率最高的,而且还要考虑企业的人文因素,使得改进后的流程能被企业的员工所接受。因为,不被员工接受的流程最终是无法实施的。
业务流程重组的创建者之一Thomas H. Davenport曾于1995年撰写了一篇题为《忽视人的时尚》(The Fad That Forgot People)的文章,讲述了业务流程重组怎样由一个质朴的想法转变成为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时尚,总结了几条教训。其中之一是这样说的:
对于技术专家而言,业务流程重组的教训重申了一个真理:信息技术只有在帮助人们改变和改进他们的工作时才是有用的。许多公司仍然在往技术上扔钱,而不是通过做人的工作来引进技术。
因此,在管理信息化之前做流程重组,不仅要改进现有流程,同时还要做人的工作,改变企业的文化,改变现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将流程的改进同企业文化的改造同步进行。
具体而言,管理信息化之前的流程重组包括如下工作内容:
综合考虑信息技术和企业文化两个方面因素优化业务流程
确定需要录入新系统的数据
确定新系统应提供的报表
制定与新流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
怎样进行管理信息化之前的BPR
管理信息化之前的流程重组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识别现有业务流程
通过了解现有的运作系统,包括它工作流、信息流和物资流,发现现有业务流程中的改进点,例如,不增值的环节、不必要的串行处理、流程之间过多的相互牵连等等。
第二步、分析流程之间信息/数据的交流
信息的交流是流程之间的重要联系,是不同流程协同工作的保证。这一步就是弄清每个流程的运行需要什么信息、产生什么信息,输入的信息从何而来,输出的信息到哪里去。通过这番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为杜绝信息的重复录入、如何使用信息技术优化现有业务流程提供依据。
第三步、结合信息技术制定流程优化的方案
利用第一、第二步的分析结果,结合信息技术提供的技术可能性优化业务流程。流程优化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剔除或减少不增值的环节;
将可以并行活动进行并行处理;
让每个流程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通过信息共享杜绝信息的重复录入
通过知识共享消除瓶颈
流程优化方案包括录入到新系统的数据和新系统应该提供的报表。
第四步、评估和选择流程优化方案
对流程优化方案评估和选择同时考虑技术(效率)和企业文化(员工的习惯、技能等)两方面因素,具体做法是:
将每个流程优化方案从技术角度进行评估
找出每个方案同现有企业文化之间的差距,评估消除差距所须的代价(时间、资金、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代价)
根据两项评估结果确定最优方案
第五步、制定文化变革计划
任何新流程的实施都会或多或少地触动企业文化,任何流程优化方案都会有与企业文化不相符合的地方。因此,为了保证新流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制定文化变革计划。这个计划包括:
培训和训练计划—让员工转变观念,获得必要的技能
沟通计划—员工及时地了解新流程的意义和实施情况;员工对新流程的意见可以及时反馈到领导层
与新流程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让员工积极地实施新流程
管理信息化之前的BPR团队
管理信息化之前进行也业务流程重组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有一个具有一定素质的团队才可能完成。面向管理信息化的业务流程重组团队应该具备的素质有:
对企业的了解
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基本问题、正式和非正式的关系等等。
没有最好的流程,只有最适合企业的流程。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特有的组织构架、特有的员工和特有的文化,流程只有同这些要素整合,才能真正起作用。而了解企业是根据企业实际优化流程的必要前提。
对信息技术的了解
这里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既不是对对具体软件的了解(如某某ERP软件有哪些模块,每个模块怎样操作等等),也不是对硬件的了解,而是了解信息技术给管理提升开拓的空间,了解信息技术能为提升企业管理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一般而言,信息技术可以从下几个方面促进管理的提升:
规范业务操作: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非正规的操作变成规范的操作
突破空间局限: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信息方便、快捷地远距离传送,使得业务流程不再受距离的限制 (异地办公)
普及专家工作: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只有少数专家才能够进行的工作变成可以被一般员工所能进行的工作
提供决策支持: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决策提供大量详尽的数据 (预算的制定)
协调并行作业: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改变业务流程的作业顺序,使得多个任务协同进行
实现知识管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将个人手中的知识和经验汇总,变成被可以为组织内全体成员共享的知识和经验(专家系统,知识库)
业务进展跟踪: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各项业务进展情况进行跟踪
避开中间环节:使用信息技术,原来需要第三方作为中介的双方可以直接进行接触
从这样的角度了解信息技术,就可以结合信息技术的特点进行业务流程重组(BPR)。
掌握有关流程管理的技术
流程管理的技术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基本技能之一,它包括识别流程、描述流程、评估流程、优化流程和维护流程的技巧。
具有变革管理的能力
业务流程重组的创建者之一Thomas H. Davenport总结的教训告诉我们,任何忽视人、不以人为本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都终究要失败的。管理信息化也不例外。因此,在实施ERP之前的业务流程重组也应该关注人、做人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企业才能从管理信息化中获取最大的回报。
变革管理是对企业变革中人的层面进行管理的一整套方法、工具和技术,其目的是在企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有效地实施变革,从而实现既定的企业目标;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促使人的心态和行为的改变来有效地实现战略、组织机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技术、产品等方面的改变。
掌握变革管理的技能包括如何获得高层对变革的支持、如何让所有人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如何帮助人们获得变革所必须的新知识和新技能、如何给在变革中感到失落的以感情上的支持、如何巩固变革的成果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