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爱好不多,写几段孤独的文字似乎是我全部业余生活,不过鼓弄文字也只是爱好,更没想搞出啥个名堂,权当心情日记或是生活随感。出于兴趣,也本喜欢借鉴交流,所以在一些文学网站尝试发了些习作。很多朋友给了很好的建议和修正,感激不尽。
本以为老师们必然有精妙之处,就算偶尔理解角度有些悖勃,不能共鸣,但所有给出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也无可厚非,都应感恩。高山流水本来就是奢侈的期待。
前日在某个网站的一个编辑老师的回复,同样感激之余,但其指导建议实在不敢苟同。或许文人都很执拗,我这个伪文人也不例外。在我礼貌地反复回复解释文字意图后,老师竟然颇没耐心,直至大口讽刺,搞得一天都不太舒服。
后来越来越感觉有些不对劲,想起了另一个话题:文字向来崇尚百家争鸣,各明心志这些大道理先不提,如果是文学爱好者在求进的路上倘若遇到此类编辑或指导老师,胡乱指点江山,随意伤情,我想本来就萧条的文学领域更加堪忧。心悸之余,写出来,“心事说出既却无”,算是自我慰藉吧:
早就听说云水谣有【云水相合】的美誉,春节后,正值梅雨季,携妻家人游云水谣,参观了景区多株千年榕树和百年世遗土楼及诸多美景,并兴致醉饮当地有名的糯米酒,就连平时滴酒不沾的妻子也心血来潮以致小醉。后来又在一个朋友茶庄品了几道好茶。此次出游意犹未尽,感而则学作以下两首格律,后来自己端详,虽格律规范没有太大错误,但觉得是泛泛之作,不能抒胸臆,怎奈才情有限,姑且算是一个顺口溜的游记吧!
出于对某网站的尊敬,常被站长抬爱是高产写手,需时常受命提交作业,后来将2篇发往之以滥竽充数。更之后重阳前后习作一首《五律.重阳》也一并发至该网站,此事过去多时,前日闲来无事,打开网站,看到以下评复,尝试回复消息,竟然老师及时妙复,但信息往复经过着实让我吓一跳:
《七律.梅雨季游云水谣》
(平水.下平.十二侵)
莫道黄梅阻客临,相交云水意涔涔。
三观土堡千家近,一望神榕万树阴。
长教溪边筛糯酒,古原村上醉伊衾。
年年若许闲乘月,不负佳期不负心。
《五律.品茶》
(平水.下平.十一尤)
玉碗绿芽浮,舒姿婉且柔。
无花香自溢,有酒酽当羞。
馥郁同夸味,甘滋独品悠。
三杯知五蕴,物外远闲愁。
想不到与编老师辑几轮交流竟然不欢而散!一向琐事不放于心的性格的我,而且多年来也乐于接受和习惯了别人的批评,不知为何那日耿耿于怀一个下午,或许还是自己格局不够,欠少虚怀,不善纳谏,以下是对话内容,记录下来以警策之:
编辑安老师:你好!【云水谣】这首诸多不通,不但对仗不严谨,而且【长教】一词更是费解,【长】:是经常还有时间长或是长短之意。【教】:是指导,教人做事之意,怎么能用在一起,放在诗里更是不通;
我回复:谢谢先生指导,或许先生有所不知,【长教】是地名,位于福建漳州“南靖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镇,位于漳州市南靖县境内,西边有中国最大的土楼永定土楼,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电影文学剧本《寻找》改编的电影《云水谣》,曾经在此拍摄取景。故后来长教镇改成云水谣镇。
编辑老师:如果是这样,为什么不注释?
我回复:谢谢老师提醒,是我疏忽了。我以为提起云水谣自然会想到长教。
编辑老师:为什么是【筛】糯酒,如果用【斟】不是更明确更好吗?
我回复:谢谢您的建议,我参考!但是【筛】字并不费解,古语很常见,而且就算当今筛酒一词也是常用,更适合用在糯米酒啊!呵呵!宋·陈师道·送晁无咎守蒲中诗: “圣世急才常患少, 栈羊筛酒待公归。 ” 等诗中常见该词;
编辑老师:古原就古原,村就是村,到底是古原还是村?
我回复:长教镇历史古远,当地村庄的人都自豪地这么称谓呀!
编辑老师:我是为了你好,随便你!
我回复:再次感谢!
编辑老师:【品茶】这首问题就多了。
我回复:烦请老师斧正。
编辑老师:前有【玉碗】,后又【三杯】,到底是碗还是杯?能不能统一?您这茶品得也太奢侈了----还用玉碗??!!
我回复:谢谢老师细心,可能老师是北方人,没有泡茶的习惯,南方的茶不同于北方的茶,我也曾是北方人,后才移居厦门多年。北方大多是大杯牛饮,南方的泡茶和品茶很讲究,不是在一个大杯里泡,而是茶碗,茶盅,茶杯,漏斗等一整套的工具,也是一整套的程序,从开始泡茶到喝到嘴里一系列的动作,整过过程看似琐碎,正是南方人崇尚的茶道。特别是【碗】和【杯】不是一回事,但是它们同时使用,只是次序不同。我也是泡茶外行,但见茶者把茶放在较大的瓷碗里,用沸水让茶叶舒姿婉柔,再通过漏斗过滤掉茶叶,再由茶盅导入每个小杯中,杯里往往是没有茶叶的。【玉碗】:泡茶的碗多半是白瓷碗或其他颜色的瓷器,但多不是高贵的汉白玉奢侈的器皿,寓意而已,呵呵!
编辑老师:首先是我孤陋寡闻了,但是我闻所未闻茶具里有碗,天大的笑话,你在哪部著作里看到泡茶用碗?当然,你一定用碗泡茶我也管不了。另外,看你写的像制茶,不像品茶,到底是制茶还是品茶?你是不是跑题了?
我回复:谢谢老师,那我再斟酌。
编辑老师:[同夸味]何意?和[独品悠]不是又自相矛盾?
我回复:老师好,这也是闽南茶道的部分,一般品茶的客人,无论主人茶好坏,常常饮后都道声“好茶”,以示感谢和尊敬。如果真是好茶,更是齐声赞叹。又因每个人品味和品茶角度、习惯不同,各自领会茶之奥妙,所以我尝试凑作【独品悠】。
编辑老师:那【三杯】何解?
我回复:南方功夫茶品茶往往通过三泡左右来评定茶的好坏,也就是每个人同一泡茶大概喝三杯左右来品定茶。就算不是三杯,三,六,九在诗词中是常用数量虚词,不难理解吧?太白的《将进酒》中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也不会是诗仙那么能喝吧!哈哈!
编辑老师:你这是在教我语文知识喽?我觉得非常非常非常难理解,那你把这首诗白话解释一下?
我回复:呵呵,老师,岂敢!真的只是交流而已,那我尝试解释一下,老师见笑了:
白瓷茶碗泡茶,绿芽浮于水上,茶叶慢慢舒展而柔软;
虽然并没有花,但是茶香气自溢,就算是酒也自羞于它的浓香;
馥郁之中都夸赞茶的好味道,那种甘滋入喉的感觉让每个人不禁都在独自品味无穷;
几杯下去似乎感受五蕴皆空的悠然意境,彷如脱离世俗,远离愁闷的惬意!
编辑老师:费解!费解!费解!胡扯!哪里能体现这么多意思?
我回复:老师,我再努力,有机会请您品茶,品这里的茶。
之后我的另一篇习作《五律.重阳》可谓把交流推到了高潮:
《五律.重阳》
西风弄野芜,怀思自南输。
菊伴乡音梦,枫垂客泪珠。
茱萸人易采,酹酒我难沽。
有意登高望,幽人畏寂途。
编辑老师:我问一下,客泪珠是啥意思?枫树或枫叶怎能垂下泪珠??
我回复:谢谢老师关注,我的意思是思乡之泪,泪珠的意思!
编辑老师:哪里能读出是这个意思?
我回复:老师,我正在学习中,有些词还不能运用精准。我是这样用意:首先这首不成诗是重阳思乡的主题,颌联上句已有菊和乡代表乡思的词做铺陈,下句又有明显有个“流”字,我想我用作【客泪珠】这个词句表现泪珠应该不会太牵强吧?常见的“海上月明珠有泪”等等诗句都有用到这个词。
编辑老师:这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就算上下联系一千遍,一万遍,读者也不会领会是泪珠的意思,太太牵强。
我回复:谢谢老师,那我再推敲。老师可否拨冗给修改一下?
编辑老师:古体诗是非常严谨的,不是凑几个字就是诗了,你写的很多诗我都看过,那哪是格律诗,整体没有一点古风的影子,太初级了,没有老师或内行人指导你么?
我回复:感谢老师指点,我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课程,闭门造车,俚句不成诗,给老师编审添麻烦了,不好意思!
编辑老师:我不是随便给人改诗的,除非是上乘大作,需要我的画龙点睛,你的格律底子太差,没有丝毫天赋,最好不要再写格律诗让内行人笑话了吧!丢人现眼!如果要写,可以写点日记之类的,那些垃圾东西可以随便你写,没人管你!
我回复:老师,那是学生错了,不该献丑。希望能有机会瞻仰先生大作,也让学生开开眼界,不然怎可仰泰山而知泾渭分明!学生虽不才,但是爱好独钟,人非生而知之,万丈高楼平地起,望赐学生进步的机会,但还是再次感谢您的点评。(我承认,性急之下此处对老师话语有些不敬)
编辑老师:你文采不好,才商也不好!你这是在讽刺我???不会写还学人家写狗屁诗,出来丢脸,笑掉大牙!
我回复:学生一直以礼相待,老师何以如此雷霆之怒啊???
编辑老师:???????????????????????
诗歌交流倒像是一场批斗会,成了我罪无可恕的述职会,吓得我冷汗涔涔,差点掉了眼泪。看来文学真的很严格!
但是敬人者人恒敬之!事后怎么也想不通,莫非文学大家都是如此脾气?还是此君真的有料到了这般持才傲物?
静思,或许我在诗词上修为真的没有天分,那刻信心全无,满腹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