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之解耦机制

聊聊delegate, block, notification, KVO

高内聚低耦合是软件设计永恒的主题之一。耦合高的代码在完成初始阶段并不一定显现出什么问题,甚至看起来比低耦合版的代码更为简洁直接,开发起来也更为快捷。但是,随着版本迭代,低耦合设计一开始开发快捷的副作用会逐渐反噬,模块的维护和添加新功能会越来越困难,越来越难以调试,直到有一天,只剩两个选择,要么重构,要么死...然而实际生活中重构并不一定给到时间,产品经理也不一定会理解...

今天讨论iOS框架中用于解耦的四大机制

  • delegate 代理
  • block
  • notification 通知
  • KVO 键-值观察

delegate与block通常被放在一起讨论,delegate是代理,block则提供了另外的一种技术手段起到跟delegate相同的作用(当然block有更多其他用途)。这两者属于委托模式。

notification通知中心,KVO是cocoa框架中的黑科技,属性键-值观察,这两个有更多的共性,经常被放在一起讨论,属于观察者模式。

委托从技术实现角度,常常被归入适配器的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实现方法,不是目的,无论是委托模式,还是观察者模式,最终目的指向的都是耦合问题。

委托模式简单地描述:
A与B两个类交互,本来A类能独立完成的功能,依旧在A中运行,但是把这部分功能的实现写在B类中,那么既不影响A的运行,又可以把这部分代码从A类中分离出去。下次A与C发生交互也没有问题,只不过委托部分在B与C中的实现不同。A就可以被多处使用,这就是解耦的好处。

所有delegate能完成的任务,block可以完美的替代。
例如,使用delegate方式的类

@class TouchBox;
@protocol TouchBoxDelegate 

- (void)touchedBox:(TouchBox *)box;

@end

@interface TouchBox : UIView

@property (nonatomic, weak) id delegate;

@end

@implementation TouchBox

- (void)touchBox {
    if (_delegate && [_delegate respondsToSelector:@selector(touchedBox:)]) {
        [_delegate touchedBox:self];
    }
}

@end

如果使用block可以完全等价

@interface TouchBox : UIView

@property (nonatomic, copy) void(^touchedBox)(TouchBox *);

@end

@implementation TouchBox

- (void)touchBox {
    if (self.touchedBox) {
        self.touchedBox(self);
    }
}

@end

区别在于如果实现了委托的类中,有几个TouchBox,block形式可以很好的实现委托的分离,而delegate形式的实现则会聚合在一个位置。

- (void)createBox0 {
    TouchBox *box0 = [TouchBox new];
    box0.tag = 0;
}
...
- (void)createBox1 {
    TouchBox *box1 = [TouchBox new];
    box1.tag = 1;
}
...
#pragma mark - TouchBoxDelegate
- (void)touchedBox:(TouchBox *)box {
    if (box.tag == 0) {
        ...
    } else if (box.tag == 1) {
        ...
    } else if (box.tag == 2) {
        ...
    } else if (box.tag == 3) {
        ...
    }
}

实际情况下,这种实现委托的方法会变得非常庞大,甚至会扩张到几百行。

如果换成block,委托的实现会写在创建的地方。

- (void)createBox0 {
    TouchBox *box0 = [TouchBox new];
    box0.touchedBox = ^(TouchBox *box) {
        ...
    };
}

- (void)createBox1 {
    TouchBox *box1 = [TouchBox new];
    box1.touchedBox  = ^(TouchBox *box) {
        ...       
    };
}

有利有弊,block分散委托的实现,调试时可能不如delegate形式集中,而且block使用起来有retain cycle的隐患。如果block中有创建其他控件,而该控件也用block来实现委托,可能出现block嵌套的情况,可能会使情况变得复杂。

block嵌套

- (void)createBox {
    TouchBox *box0 = [TouchBox new];
    box0.touchedBox = ^(TouchBox *box) {
        TouchBox *box1 = [TouchBox new];
        box1.touchedBox = ^(TouchBox *box) {
            TouchBox *box2 = [TouchBox new];
            box2.touchedBox = ^(TouchBox *box) {
                ...
            };
        };
    };
}

委托模式相对于观察者模式来说,委托对象更加“主动”地参与了整个调用过程,知道被委托对象是谁,拥有被委托对象的引用,由于委托的方法更为具体,参数的传递更为方便。

观察者模式中,对象则显得更“被动”,淡化了自身的动作,疏离了实现操作的观察对象,参数传递也简化为了非常抽象的单一Object
- (void)postNotificationName:(NSNotificationName)aName object:(nullable id)anObject。键-值观察则没有额外的参数可言。

通知的发生过程是,对象向一个中心对象发出通知,由通知中心像所有观察者提供通知,而对象并不知道观察者的存在。而键-值观察连通知都不用在程序实现时主动发出(iOS的框架运行时被观察的变量的setter方法会发出通知)。两者的区别在于notification通知主要从广义上关注程序事件,发出通知的选择位置自由度更大,而键-值观察绑定于特定对象属性的值,是一种在特定方法中发出通知的方法(setter方法)。

这些方法本身没有优劣之分,但是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参数传递的难易程度之分,皆是iOS程序中风格各异的解耦之利器。

你可能感兴趣的:(iOS之解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