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

       霓虹收藏家克里斯•布雷西说过:“霓虹灯永不消逝”。大家有留意过王家卫《坠落天使》和杜琪峰《暗花》里,在香港和澳门出现的霓虹街道吗?对《银翼杀手》、《攻壳机动队》中的充满霓虹的赛博世界,翠西·艾敏传递爱意的霓虹灯都有印象吗?

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_第1张图片
往日香港街景

霓虹从法兰西到美国拉斯维加斯

       当代利用霓虹灯来创作的艺术家不少,由卢齐欧·封塔纳创作出首个霓虹装置开始,马歇尔·雷斯将霓虹带入绘画中,艺术家们将霓虹从室外带入平面,搬进室内。但我依旧热爱着电影和摄影作品里,自由招摇、迷幻奔放的霓虹之美。在香港,霓虹不止是一道道光源,更是一种城市的符号,城市的文化。

      霓虹原是一种天然气体,在1912年由一位法国企业家率先用它制造了霓虹灯,十年后,有洛杉矶商人将它带回美国,短短几年间,巴黎的大街小巷,纽约的时代广场就充斥着霓虹灯饰。德国默片大师佛列兹‧朗更站在时代最前沿,在1927年在电影《大都会》中采用霓虹灯的光效来营造未来都市的气氛。

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_第2张图片
荷里活电影,《大都会》,1927年

       自二十年代起,美国各处开始流行以霓虹灯作装饰,直到三十年代,荷里活电影将霓虹灯变成象征城市繁华的元素。可惜到了五十年代,社会的动荡,霓虹灯在美国大部分城市变得没有任何市场何言,仅仅只有拉斯维加斯这样灯红酒绿的赌城保持着对霓虹的痴迷。最后终将敌不过新科技的出现,在六十年代被灯箱取代。

在香港,霓虹是城市符号,城市文化

       与此同时,美国兴起一片香港热。在Richard Quine的电影《苏丝黄的世界》里,真实纪录了香港当年的景色,里面的湾仔被打造成一个红灯区的形象。那时,我们熟悉的弥敦道就是霓虹一条街,老字号“龙凤大茶楼”、“琼华大酒楼”的招牌特别醒目。

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_第3张图片
荷里活电影,《苏丝黄的世界》,1960年

       直到七十年代,与在美国城市的衰落情况对比,霓虹灯在香港城市空间的应用上逐渐形成热潮,其中香港刘稳师傅更是创造了当时全世界最大的霓虹招牌——《乐声牌》 。在八十、九十年代,香港的霓虹招牌数量达到高峰。刘稳师傅说,那些年香港流传的一句话“香港繁荣靠设计”,指的就是霓虹灯设计。

       香港霓虹招牌的设计与国外有所区别,它结合了很多的中国传统和香港特色元素。首先就是中国书法(繁体字),不同的老板会因生意需求找不同的书法家写大字,铁打馆、腊肉店喜欢朴实又有动感的北魏体,而香港书法家区建公先生则是北魏体的代表,每逢提字都用北魏楷书。

       另外是招牌的形状,一种是像当铺招牌那样整体打造成金钱或蝙蝠的造型;也有一种像著名利工民金鹿线衫制造会在招牌上贴上金色小鹿;与中国龙相关的招牌更是每每添上的龙的图案。

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_第4张图片
香港霓虹招牌,乐声牌,1970年
大押霓虹招牌是香港特色之一

镜头中的霓虹在现实里逐渐消失

       经典的“金多宝”、“金丽宫”等各有特色的霓虹招牌与雨水、香港拥挤的骑楼群,共同构建了王家卫与杜可风镜头下的霓虹世界。那时的七仔招牌在霓虹灯海中还只是沧海一粟,没有那么显眼。

       仿佛这样璀璨的夜生活不会消失,但人对熟悉事物的消逝总是后知后觉。随着科技的发展,如LED灯、广告喷画的出现;城市的改变,香港拆掉“握手楼”,建起公屋。近似宣告着霓虹招牌在城景中的运用要退出历史舞台,从2006年开始,香港多个霓虹招牌慢慢被拆除。

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_第5张图片
香港經典霓虹招牌「裕華」位於佐敦道和彌敦道交界

       不过,杜可风在他制作的短片《霓虹光影》上对霓虹招牌的各种表白,却让人感受到他对霓虹招牌保持着乐观的心态。他说:别担心,它会回来的,这是它厉害的地方,就像菲林一样,就像宝丽来相机一样,大概会进化成新的东西。

       霓虹招牌会演化成怎样的形式,我们暂时未知。但我认为香港西九文化区M+在2014年首个以香港霓虹招牌为主题的线上展览,不妨为一个新的展览形式,一边向网友征集回往日霓虹招牌的照片,一边将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性的霓虹招牌进行永久的收藏。将霓虹从城市空间中带进到互联网空间,与导演王家卫当年将霓虹街景带入电影里,令更多的人了解霓虹在香港一定的文化语境里产生的特殊意义,如何成为电影制造美感、气氛,不可缺少的配角。

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_第6张图片
《霓虹光影》片段,杜可风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和摄影里霓虹艺术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