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领馆里发生的那点事。。。

美领馆里发生的那点事。。。_第1张图片

这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出国,要么旅游移民要么送子女出国留学,美国是最大的目的地。仅投资移民一项,十年前,获取赴美投资移民签证的中国人只有16位,2014年中国人则占了美国全年投资移民签证的90%,约8400人。今年2015,因为大量中国人申请,全年1万名的投资签证名额早早地在上半年已经用完。同时,中国人也是全美获取H1B歪果仁工作签证人数第二多,仅次于印度公民获取赴美工作签证人数。赴美旅游的中国公民签证在2014年也有近200万,消费了211多亿美金;今年因为有了赴美的十年旅游签证,会有更多人蜂拥而至去在华各地的美使领馆。

二十多年前去美国使馆签证时,北京光华路附近的秀水街上就挤满了忧心忡忡扎堆儿打听的中国公民,还有在街上用绳子围起来的通道,和几百号人的长队。现在知道了这几年中国公民赴美人数剧增的大背景,去魔都位于梅龙镇广场的美领馆办事之前,就调整好期望值,准备看见人山人海和各种白眼遭遇。

往往现实会逊色于期盼,使人大失所望。没想到,这一趟美领馆之行,不仅达到不良预期,而且完全有过之。一个十分钟就办完的事情,却花费了整个上午,在领馆内小屋子里等候近四个小时;经历的中国门卫和维持秩序的工作人员,都如从前美使馆门前站岗的士兵,依然是傲慢无理不近人情;领馆里的工作人员,大多数时候也是机械地面无表情,一切都是按照设计的流程行事,尽管这些工作流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屋外等签证申请排队的人群摩肩接踵,手里拿着各种资料,一个一个地紧挨着听从指挥,宛如小学生开学第一天的表情和姿势;发现长队里面有几位政府国企领导模样的人,也是被前后其他申请人簇拥着,没有了平时被下属簇拥时的威严。

不过四个小时没有手机,与四十多人坐在二十几平米的小屋,倒是给了一个机会近距离观察了解这些在华的美国人,聆听他们各色个样的故事。

小屋里男女老少都有,多数是华人面孔,七个白人,一个黑人。这八个非华人面孔的美国人分四波坐在一块儿小声说话;有一个白人中年男性是单独坐在几个华人中间,大声说着,其他有一对白人父女,三个白男青年在角落的位置互相聊着,一位白人老妇女和那个黑人男青年是独自坐着。华人面孔中,引人注目的有一位着格子西装戴礼帽的上海老克拉(老先生),一位同样时髦打扮的老太太,还有一位穿红色羊毛衫和红黑格子图案大摆裙的大妈,和一家祖孙三代的奶奶爸爸和孙子。时髦老太太在逗着小孙子并于奶奶搭着话。

柜台和玻璃窗后面,坐着三位中国女工作人员,都三十二岁左右;一号窗是位短发,穿羊毛肉色体恤衫,英文很溜,口音似唐人街长大的华裔;中间那位很拽的样子,长披肩发,肤色较黑,眼睛向下看人,英文口音似魔都本地人,普通话口音证明就是沪式国语;三号窗起初被角度挡着没看见脸,英文还很标准,从与顾客的互动来看感觉服务态度蛮好。

坐在椅子上观察了两个半小时,就希望被三号窗叫中号提供服务。等到下一位就是我的号时,我看着窗口上方的等号提示,有点紧张,因为三个窗口都快到叫号,我很担心错过三号窗。后来,三个窗口同时换号,三号快了0.1秒,我赶紧起身走过去办理业务。还真是没有白耽误功夫紧张。询问完业务,填了张表格,去无号窗口缴费,然后又开始漫长的等待。

中年白男还在大声与邻座说话,他来自北卡州现在武汉工作,这次专程来上海领馆办理业务。他的身形敦实偏胖,着装典型美国中西部的宽松随意(虽然北卡在东部,但是与中西部州大致相同),态度热情友好;他不停述说着武汉的好天好景和美食,似乎这辈子就打算留在武汉了。其实北卡的冬冷夏热潮湿的气候,还真比武汉糟糕的气候更差。

轮到时髦打扮的华人老太到2号窗口,她不停对着窗口里面点头表示尊敬。从与工作人员的对话得知,老太已经83岁,子女还在美国,她选择回到上海独自养老。老太起身走路说话都非常雅致得体,但一句英文不会,也不会拼音,填表都用汉字,结果被2号工作人员不耐烦了几次,让老太一边自己找人帮忙用拼音填写姓名。老太有些脸红,找了旁边带孙子的奶奶,希望让奶奶的儿子帮忙。再次回到窗口时,2号工作人员又发现问题,问老太有无曾用名,老太有点吞吞吐吐,姑娘再次有些情绪,提高声调;老太说了一个典型的旧时代已婚妇女名,其实是只有夫姓和娘家姓却无名。老太尴尬了许久,好像这曾用名有啥不好说出的故事,幸好旁边站着穿格子大摆裙的大妈,赶紧帮老太填上。帮完老太,格子群大妈就赶紧对着2号工作人员诚惶诚恐地解释自己要办的业务。

3号窗口站着着装整齐笔挺的上海老克拉,他是要办理老年人的医保,3号工作人员很耐心地对他解释医保要求和细节。老克拉很认真听着,还记笔记。原来他也是子女还在美国,自己选择回到上海。

现在走动2号窗口的,是那位白人金发老太。2号工作人员主动打了招呼,并坐正身体,脸上竟然有了一丝微笑。3号窗换成了那位黑人小伙,他非常典型的嘻哈走路姿势,很自在随意,大声说着自己的需求。一号窗口则站着一对年轻的华人情侣,二人是美国公民但也不会英文,1号工作人员用英文问了两次才用中文说,“你们不会英文吗?”,这对情侣也很轻巧地回答不会。

看着所有这些,有点不自在,就合上眼休息一会儿。脑子里却不断浮现一些在美国的情景和对话。在美国工作的第三年,与一位大佬的黑人女秘书的对话,非常记忆犹新。谈到了美国的种族和一些白人潜意识的歧视,我说,“我不怕辛苦工作,愿意用十倍的努力,换取白人可以轻易获取的成功,因为我无所谓”;黑人女秘书很严肃地看着我,不解,“你为什么要付出比他们更多的努力?我们都应该付出同样的劳动,得到同样的回报!”。这个对话一直伴随着我在美国的职场生涯,不断提醒着我做人做事的公平原则。

走出小屋,领馆大厅仍然是长队,每个中国公民脸上依然是那样激动迫切兴奋的表情。正好碰上那两位领导办理完毕,一起走出电梯口,马上跑过来几位他们的下属,提着领导的包围着问寒问暖,领导也恢复了往常的官样,不再有在领馆里面的那种低三下四。。。

你可能感兴趣的:(美领馆里发生的那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