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了解互联网社群背后的赢家是谁么?
希望自己能借助社群的力量完成自身的价值么?
当然还有很多,今天这篇文章带你一起回顾、总结,和展望未来的社群经济到底是什么样子?
7年前我还在母婴行业,一天朋友引荐香港上市的一位OTC行业老板给我认识,还记得那天在北京的银座大厦,正巧这个老板也是我的同乡,那个时候020模式还很新颖,可谓一片火热,我不断阐述自己对行业的观点时,冰姐(副总裁)跟我说,你知道XX会么?我说没听过!董事长金总接过话说:很厉害!
当然金总公司做的很大,他和副总裁都夸夸不绝,自然引起了我的格外重视,当然他们也赞助了这个组织近千万。那时的确大手笔。我在想什么社群这么牛?我要了解,我要去学习不一样的东西。那时我就已经参加了著名的创业者黑马大赛获得了全国30强,常在最前线的我,竟然不知道还有这么牛的模式。我决定去学习,7年过去了,我不仅入了这行,成功帮助首家社交电商平台一年做到几十个亿市场规模,我也走在了最前沿,更没想到竟然可以跟7年前被金总赞不绝口的人互相论道。这是属于我的成长,而我需要把我的成长后的思考和判断贡献出来,让更多的像我一样在七年前还不了解这个行业的人可以快速成长!
有人问,社群经济才7年么?其实社区存在的时间很长了,以前那都叫社区经济,中心化的组织,而像今天无论是谈论会员制还是新零售都离不开社群。而这个词我想中国13亿人口中还有起码12个亿的人还不清楚社群,就像今天依然有10亿人没做过飞机,五亿人没做过马桶,你说这代表什么?我认为代表市场,代表未来!
今天我看到似乎有两派,一派代表微商,一派代表社交电商,我分别讲一下,这两个商业的区别,利弊在哪里?
社交电商一直在讲微商模式不健康,囤货以及品类单一是经常拿出来怼的梗,但是不否认微商的早期阶段就是这样发展过来来的,商品在中端渠道积压也广为诟病。但是我们看待问题应该有一个更具有高度的视角,这样会帮助我们更深刻进行分析。
接下来,我将用利益分析法验证两种模式的区别。
所谓利益分析法就是用利益最终导向哪里的方法来确定受益主体,从而还原出利益链条的主线。
哪方挣得多?:
微商模式*3方:消费者、代理方、品牌方
社交电商*4方:消费者、服务商、品牌方、平台
分配利益主体显然社交电商多于微商模式,微商F(工厂)-B(代理)-C(顾客)
社交电商F(工厂)-P(平台)-B(服务商)-C(顾客)。无论哪种模式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C2B终极模式。这个阶段下,微商参与分配利润的环节略少(都不考虑服务商层级分配下),同样品牌下代理商利润>平台用户所得。不同品牌下由于品牌控价,平台抽佣,也可以推断出微商代理利润高于平台利润。
无论是微商品牌XX今生还是XST高级别代理们不乏月收入过百万,千万的案例,而在目前社交电商平台上月收入过百万的几乎没有,明显大多微商的收入模型上不封顶,而社交电商的收入曲线是提前设定好的,就是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就趋平。
收入利润来源?
这个话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美国Costco好事多一直被奉为会员制的典型案例,这家公司商品销售平进平出,一块钱进,一块钱出。但你必须是会员你才能有资格来购买。所以这个模式下他们以会员费为生存的利润来源。
而目前社交电商也在积极学习Costco的制度,但这里面似乎离美国这家公司还有很多距离。
例如,大多数平台都不是平进平出,平台会以利润率来考核运营部门,所以1块钱进,可能1块5出。例如,好事多的利润来源于会员费,而国内平台把会员费分了出去。
似乎这是本质的区别,也就是好事多不赚商品利润,赚会员费,而国内很多平台搞反了,赚商品利润而把会员费分出去了。
为什么会这么做?并非运营的人看不懂,而是中国的市场原因。今天互联网的流量太贵了,大部分企业认为性价比既不高,又没有高的转化率,所以熟人推荐这个模式变让大家看到了高效,而微信这个靠熟人社交的工具中具有天然的传播属性,当然企业通过利益足可以撬动让你扣动传播那支枪的扳机。
那么问题来了,谁是最大受益者?
平台?用户?品牌?
有人说共赢,但我不太同意这个说法,我认为平台是最小受益者,今天的流量属于动态流量,很难捕捉,甚至你捕捉到的用户很可能一段时间又离开,对平台而言运营难度越来越大。那平台赚到了利润么?虽然说平台会考核商品利润率,但如果七七八八成本算进去,也要负几个点,不要意外,平台一年的净收入也许还不如你一个月的工资,但你不要担心,平台是做大事的,赌的是成功的概率,一旦快速成长,自然有人为亏损买单,但前期承担着巨大的风险。如果非要说赚什么?那就是平台最想赚流水,现金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用户呢?有人说用户赚钱,有人说用户赚人,一定没有人说用户赚流水,因为流水也不过你的账户,所以团队即使做一个亿也是数字而已。那我们来看看用户赚钱吗?赚钱的标准就定成大过你一个月工资吧,如果大于就算赚钱,如果小于就不算。那我们看下,社交电商基本上制度大同小异,要有收入前提是要有团队,要有团队前提下是要有人脉,要实现超过自己工资起码团队要大于500人,任何一个平台都是金字塔形,大于500人的团队都是少数,下面更多是达不到的人,而这个比例就是1/500,即0.2%,也就是0.002,这个概率有多大呢?相当于高中一个学年,有1000人,只取前两名的概率。不否认能够做到的人大多数是优秀的,放在现实生活中,这个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在互联网上,概率并没有提高,但是效率提高了。
所以出现了批量式成交技巧,出现了各种套路体,各种财富论,普通人真的很难招架住这一套复杂的攻击,甚至是死缠烂打般的推荐。所以这些方法让效率大幅提升了,缩短了达到概率的时间。
但按照人效来讲,这个模式下,人效是最低的,大量的重复工作,赚的是辛苦钱。举例说明,一个一千人的队伍社交电商平台赚取月收入平均很难超过2万,当然活跃低的队伍也依还是几千块钱。而同样一千人的微商团队获得的报酬起码是10倍以上,这就是不同商业模式下人效的差异。
不同模式下适应的对象不同。社交电商人效低但风险也低,最大的风险就是时间风险损失机会成本,但优点也很多,模式轻,风险低,所以适合不想投入的人群,其实人人都想有买个彩票可以获得博取500万的机会。
突然想起一篇商业文章上写了一段话,穷人为实现自己的发财梦,会扎在极小概率中不挪窝,他们两块,两块的花光积蓄,去给富人交钱,帮助富人发更大的财,做更大的蛋糕。而富人思维拥有者,会跳出本能,看见利益,也看见概率,并能看到概率背后更大的盈利可能。这段话也许是当下社交电商的一个真实写照。
毫无疑问品牌方是真正的受益者,社交电商似乎推爆品的成本较传统电商更低,效率更高。品牌方在多个平台上曝光,得到了巨大的流量推广,当用户购买后,一旦形成复购产生黏性,消费者会在多个场景选择购买。例如到超市也可能随手购买,淘宝看到活动也可能去购买。所以品牌才是精准流量积累池,同样也赚到了品牌的利润。品牌越大,吸力越大,平台通过大品牌,吸引原品牌的流量,就是没有平台你也会买,但没有品牌平台就不可能独立存在。平台就像菜市场,品牌方就是市场里的各类蔬菜水果。所以每个平台定位都不同,有的想做沃尔玛,有的想做集市。其实不同定位吸引的人完全不同,大品牌肯定也会考虑平台的定位决定是否进驻。但不可否认社交电商是推新品的极佳渠道。
好了,利益分析法让我们看到了两种模式下参与各方获得利益大小,从而很容易得出结论,得品牌者得天下。社交电商发挥着互联网的轻运营模式,传统微商因为涉及进货,仓储等管理相对较重,其实一定程度上相当于经销商,对从业者的要求比社交电商要高。但收益也要高很多。
无论哪种模式,都只能代表阶段性的成功,还需要不断的适应市场不断优化。
有不少从业者,借助社群的力量实现完美转身,但毕竟少数,光环让我们只记住了台上的人,而忘记自己鼓掌的身份。
但如何从台下走到台上,这里有迹可循,让我们看看当下所谓成功者的一些类型。
1,个人崇拜领袖型,搞个人崇拜任何时候都可以有市场,但大多普通用户不具备辨别的能力,也很容易人云亦云。个人崇拜没有错,也是人格魅力的体现。当今任何一个组织都用这个方法,并且沿用千年。而真善美和假恶丑的根本就在于倡导向善的价值观还是蛊惑他人变成少数人谋财的手段。这点80%的分不清,所以这类人也从来不缺市场。
2,知识型布道师,这类人的确有着专业的技能,并且可以帮助到他人。
3,营销高手,这类人懂得卖产品,更懂得卖自己。会沟通,有很强的说服能力。
这三类人总结起来就是人格魅力+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对还是不对?其实不仅在社群,在任何行业做到这三点都可以做好,所以本就没有什么捷径可走,你只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勤奋!
19年逻辑思维罗胖和财经评论家吴晓波都对未来的经济做了相关的展望,谈到最多的就是社群,会员制这些词,刚刚都说了中国还有绝大部分人根本不懂这些,所以市场前景就不用多讲了,但是有一个叫做私域电商,翻译过来就是品牌电商。吴小波认为未来的纯电商平台都会消失,而品牌自有社群电商会兴起,这是大的趋势。而创业者的精神导师黑马股份董事长牛文文先生也在公开场合表示互联网APP到处去颠覆各行各业,而传统企业不需要颠覆,只需要就地升级。
而品牌电商的初期阶段就是微商,但微商只是品牌电商早期阶段,还需要具备互联网技术研发,产品运营能力,以及品牌方针对自有社群电商的组织架构的调整等。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能有一个新的视角去了解这个行业,社交电商已经过了最好的红利期,买买就算了,真当成事业请三思而后行。经济学上常在讲一个国家的基础经济取决于实业,实业转型升级以后的未来才是最具爆发力和持久力的,在新零售的大潮下实业都在积极探索转型,蹭上这班车最好的方式就是抱大腿,抱大品牌的大腿绝不会错!
今天也许很多人依旧会认为互联网公司搭建平台,然后品牌方做好供货就好了,其实今天的零售格局已经变了,品牌方越来越重视直接同消费者发生关系,直接跟消费者互动提供体验,当互联网平台倡导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时候,品牌方又何尝不是呢?渠道永远是互利共赢个,但品牌方同消费者发生关系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今后品牌方在新零售领域的动作也会不断,这也是消费者的福音。
威露士主动退出大型商超进军社交新零售,宝洁也在18年进军,当然还有广药,蒙牛。甚至央企东阿也进军这个行业,市场在重新洗牌调整,这就是你进场最好的机会,无论哪一个品牌,抱着大腿,品牌越大,品牌越久,品牌价值越高,品牌你越喜欢越应该拥抱。未来就是每个产品的消费者都会主动拥抱这个品牌,并且发生关系,而你看到了这篇文章,提前看到了市场未来的走向,所以完全可以提前开启你的品牌社交新零售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