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外地人,我要离开北京了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要离开北京了_第1张图片
北京故宫角楼夜景(网图,侵删)

1.

我在北京,但这不是我第一次萌生离开北京的念头了。

对于出生在小城市的我,北京,一直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存在。小学时候班级曾转过来一名同学,人还未到,名声却已经传遍学校,因为这名同学是个北京人儿。北京娃娃到的那天,虽谈不上万人空巷,但这个北京娃娃,直接被密密麻麻的围观人群吓哭了。

过年聚会时,家长曾问我们几个小朋友,你们以后要去哪个学校读大学啊,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啊?我毫不犹豫的回答北大。家长逗我,为什么呀?我一脸憧憬的告诉他们,因为北大在北京呀!

毕竟,作为一个外地人,年少时,谁不曾有过北京梦呢?

2.

终于,我如愿以偿来到了北京,带着欣喜和自豪,幻想着能在这个国际大都市中,施展一番手脚。但数年下来,现实却让我开始迷茫。

我的工作在外人眼中是很光鲜的,国企,北京户口,朝八晚五,五险一金,堪称父母眼中完美的工作,也是我曾经心目中的理想工作。为了这份工作,我过五关斩六将,削尖了脑袋,努力的挤了进来,当初每每提起这段经历都是何等的骄傲。可现在我却在想,当初如果没有获得这份工作,对我而言,会不会是一件好事?

作为一个只有北京户口的“假北京人”,房子无疑是压在头上的第一根稻草,也会是最后一根稻草。在北京,一年的收入赶不上五环边一平米的房价,工资增长的速度比不上房价增长速度的千分之一。原以为已接近了梦想,却发现曾经的梦想依旧遥远,人虽到了北京,却始终无法安于北京。

抛开买房安家这个梦想不谈,在北京最大的生活成本就是租房。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每月一半的工资都给了“黄家”或是“绿家”,却总也住的不够舒心。不到15平米的卧室里,一张床,一个衣柜已经占了大半的面积,在放上一张书桌,就几乎已经没有走路的空间。

看似今晚这个卧室是属于你的,但明天若房东因故需收房,你就不得不带着一个月的违约金去寻找新的落脚之处。这样的合租也并非全无乐趣,例如在你深陷思乡情绪,几乎落泪之时,隔壁情侣总会用低沉的二重唱将声你从悲伤的情绪中拉出,不至于一直自怨自艾;时至夜半,楼上莫名的哭声,又能让你在午夜中及时清醒,继续冷静而认真的思考着这个世界。

北京的早晨都是充满着干劲儿和拼搏的早晨。每天睁开眼伴随着的就是抢抢抢,先抢卫生间,然后抢公交车,最后再抢地铁。和外地工作的同学说起此事,他们总是不可置信,不明白为什么做什么都要抢。我很能理解他们的疑惑,毕竟,在我未到北京之前,我也未曾想过,会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在这个三室一厅里,一共住了5个人,早晨利用率最高的就是卫生间,按最快的节奏,一人需要十分钟时间,卫生间也需要持续使用50分钟,急急忙忙洗漱之后,就往公交场站赶,往地铁站赶。每天的争分夺秒首先体现在坐车上,分秒的差距直接决定了你是在百人之前还是百人之后。


作为一个外地人,我要离开北京了_第2张图片
北京天通苑(网图,侵删)

3.

诚然,北京是个大城市,不是指面积,不是指人口,而是她多元化的文化。她有青瓦灰砖的四合院,有拔地参天的大厦,集传统和时尚于一身,并不突兀,反而更具碰撞美。

只是,作为一个在北京的外地人,我有心思去欣赏她吗?

未来北京之时,我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攻略:哪些是北京必去的地方?北京最著名的50个小吃是什么?在北京,一定要和另一半一起做什么?

可是真正处于北京之中,我却止步不前,快节奏的生活让我整天奔波于路上,来不及欣赏路上的风景。

除去房租,口袋里为数不多的钢镚也让我渐渐把生活变成了一种生存,家人问我为什么还不谈恋爱,我只能苦笑,在这里,我连自己都顾不好,怎么去照顾身边的她呢?

4.

在一个终于没有雾霾的周末,合租室友都外出游玩,屋里难得的清净。

我泡了一本茶,拿着一本书,坐在餐厅的小桌子前看书,餐厅有一个不到半平米的小窗户,阳光很好,透过窗户,倾洒在我手中的书山,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袭来。

这种感觉,就仿佛,我属于这里,这里也属于我,只属于我。

这种感觉来的很突然,很美,但伴随着室友的陆续回来,这种感觉消散的也很快。

我知道我想要的不多,一种踏实感,一种归属感。可是在这里,这些都是奢侈品;在这里,我需要考虑的是每天的早班车,每天的洗漱间。

我不想生活一直像一地鸡毛。

我也想在北京按个家,我也想身边有个她,只是北京太大,我太小,愿望太大,我实现不了。

我依然会爱着北京,但我可能不会留在北京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一个外地人,我要离开北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