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是一幅画

前两天,有朋友给我留言,说自己虽然还没有孩子,但对育儿有一些个人看法。

她认为“最好的教育不仅仅是借鉴许多教育经验和研究教育方式,更重要的是自身人格魅力的影响式教育”;其次,家长们不必挖空心思想尽策略,因为“策略是一时的,而你的行为习惯和个人修养是无时不刻不向外散发影响力的”;最后她还提到她“比较崇拜国外那些充满母性却又人格丰满有魅力的母亲,不太赞赏现在国内的兢兢业业掏空心思的宝妈们”。所以,妈妈们要学习的是修身做人。

这是一段很长的留言,看完后我愣住了。

我开始强迫症病发,翻来覆去地琢磨“人格魅力”这四个字到底包含着什么。可是,这么一个概括性极强的表述,让我一时之间迷失了,怎么也想不清楚具体所指。

但在翻腾的脑海中慢慢出现了一幅清晰的画面,就是那个“充满母性却又人格丰满有魅力的母亲”,梳着一丝不苟的发髻,略施粉黛,着装端庄大方,面容安详恬淡,笑容充满热情,柔和的目光中却又不乏自信和坚毅,和她对视的孩子脸上洋溢着快乐幸福的笑容。画面上还配有一行字:育儿不只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我一下觉得相形见绌起来。是啊,我为什么不能成为画中的母亲,提升自身修养,用人格魅力去正面影响他,而不是整日搞这些鸡毛蒜皮的没完没了,太低级了。

我一边看着这幅画,一边畅游在无边的想象空间,一边憧憬着自己的光辉形象。而就在这时,猝不及防的,另一幅毫不相干的画乱入了进来。

这个画面来自一个广告,记不清是在广告什么,反正就是我们在春节期间天天都会看到的那种广告画面:一家五口祖孙三代全都穿着火红火红的节日盛装,和和美美喜气洋洋地依偎在一起谈笑风生,刚出锅的饺子冒着腾腾热气,父慈子孝,一派其乐融融。

每到过年期间看到这种画面,我都非常感动,觉得用尽世间最美好的词语来描绘都不为过。团圆年不就是要这样过吗?想着自己马上也能成为画面中的一员,真是又幸福又激动。

可是,今年的除夕那天下午,我们像往常一样带着儿子出去撒欢。放了假的大学校园空空荡荡,满地的枯叶在冷风中回旋打转,除了另一个小朋友也跟着爸爸漫无目的地“放风”,就只有我们一家三口。儿子兴高采烈地玩着纸飞机,而我却突然间陷入了荒凉。

广告画面告诉我过年不是这样的,而我也深信不疑,并且期待着那热闹那幸福那欢腾。

我跟老公说,我们回家吧,过年不是这样的,你没看电视上的画面吗?

听了我的解释,他呵呵一笑,说,你想要的都会有的,等会儿回去吃年夜饭的时候就有了,可是,那个画面只是一个或几个短暂的moment,你不要把它当作永恒。

他的话好像一下子把我点醒,我回顾过去的那么多个春节,每一次我都把那种广告画面当作标准,而每一次都会小小的失望,可是下一次还是痴心不改,却还是只有失望。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过年不像电视上或者我想的那样,因为那就是理所应当的样子嘛。

而那一刻,我醒悟过来,原来我是不切实际,把一个moment当作了永恒。

过年,除了祖孙三代欢聚一堂,除了热腾腾的饺子,除了一桌子的丰盛佳肴,除了举杯祝愿,除了同逛花市同看春晚,还有突然间要和老人家同住一屋诸多生活习惯的调整,饭菜口味的协商,爷爷奶奶给孙子买了一箱子的零食,如何控制孩子既不过量食用又不伤害老人感情的对策,等等等等。其实那个除夕下午带儿子出去玩,一个原因就是为了不让他在家吃太多零食。

美好的画面之下有着太多的一地鸡毛,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我又想起曾经有一个朋友跟我说,她去香港游玩的时候专门跑到中环的写字楼看白领。她说,听着她们的高跟鞋踩在水泥路面发出有节奏的“嘎嘎”声,精心打理的披肩长发也随之傲娇的摆动,那简直就是现场版的飘柔洗发水广告,美到不行。

我也曾经神往着自己成为这种白领,向往着那高高的写字楼。可是,当我大四的时候终于有机会进入这种写字楼实习的时候,一切美好的画面都消失无踪。

我每天面对的是电脑和一摞一摞的文件;我中午加上吃饭就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下午常常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我一整天被困在15楼的格子间,有时实在憋不住了就偷偷坐电梯下去跑到街角呼吸五分钟的新鲜空气;即使业务不忙我们也都要装作有事可做,没有人聊天,如果boss突然间进来那更要装出一副打了鸡血的神情。

我还没来得及赚够钱把头发整成飘柔广告就决定不做白领了。

想到了这里,一开始在我眼中光芒四射的那个母亲的形象慢慢发生了变化。我看到她跟我一样蓬头垢面手忙脚乱地处理婴儿的屎尿屁;我看到她跟我一样终于身材恢复了以后买了身重返职场的得体套装,却被刚吃完芒果的孩子两个手印拍上去,分分钟要抓狂;我看到她下班回到家发现孩子生病了,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的焦急和疲惫;我还看到她孩子做错事了孩子成绩不好了,想尽策略既能解决问题又不简单粗暴而给孩子留下阴影。

她也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可是如果连处理眼前苟且的能力都没有,又谈何诗和远方。

其实,这位还没有孩子的朋友能提出如此见地也着实令我佩服,因为当年的我从来没有这样的远见,而只是在有了孩子之后才赶鸭子上架,不得不学习。

我十分赞同她所说的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孩子的教育方式,但是不管这个词有多么高大上,不管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都无法抵消育儿路上那琐碎又具体的一地鸡毛。

我们不能活在别人的画里,只能做坚韧无比的双枪老太婆。而这,绝不只是嘴上说说。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不是一幅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