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移民日记,最真实的澳洲移民生活(前言,日记一)

写在前面

写这篇文章完全是为了对自己的移民生活做个真实的记录,同时也是给准备移民的人们做个真实的参考。

我在移民前也从网上了解移民生活,现在,作为一个移民七年的老司机,奉劝大家听听老祖宗的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千万不要给各种不负责,一知半解就带着个人主观意见就把西方国家描述成天堂或地狱的网文迷住双眼。

这个移民日记系列记录了2012年4月至2015年11月共计三年半时间内的大事件,也就是这三年半,我们全家通过了澳洲商业移民的全部任务拿到了绿卡并且获得一个安身立命,养家糊口根本能力,不幸的是,这三年半,我们的家庭也走向破裂。现在,我们各自有了各自的新家庭,女儿也高中毕业考入莫纳什大学医药学院。

最后,这篇移民日记也只代表我本人的个人条件和生活经历带来的移民生活,并不代表大多数,我已开始做一个项目,对三十个移民家庭进行采访,我想,那更能做为准备移民的参考资料。

正文开始

2012年4月26日,是我第二个生日,第一个生日是我父母给我的,这一个,是我自己生了第二个我。42岁的我,英文几乎为零,将前半生的文化技能教育、工作处世经验、人脉经营资源全部归零,以澳洲移民局代码163A商业移民的身份首次登陆西澳大利亚洲PERTH市,开始了另一段人生。

日记一

来接机的是老大和小TIM。

先说小TIM,说他是小TIM,因为后面还有个大TIM出场。中国人起的英文名就从那么几个熟悉的里选,重名率很高。TIM是我两年前来澳旅游时合租房认识的小伙子,广东佛山人,十六岁来澳读高中,初次登陆只会说“YES”和“NO”,什么也听不懂,学校派来接机的工作人员问他是想去宿舍休息还是去学校上课,他啥也听不懂,只不停地说“YES”,于是澳洲人见识了一个坐了十几个小时飞机,不用休息就拎着三个大行李箱到学校上课的勤奋的中国娃娃。天知道这小子在国内打游戏打得初中都快读不下去了。

可怜的TIM从繁华的中国来到土得掉渣的澳村,没有游戏厅,没有溜冰场,更可悲的是他来到这个PERTH市还没有几个中国人,泡洋妞又不会说话,居然读完高中考上了西澳大学,据说他向家里报喜时老爹差点没飞过来揍他,玩笑不带这么开的。

从今天起,TIM就成了我的房东,我将和他们小夫妻一起渡过美好的半年!

再说老大,他也是我两年前来澳时在飞机上认识的,此人官二代,在南京他的朋友和我的朋友互有交叉,所以互相一了解,也算知根知底,他也是商业移民,早我两年获批,曾是一个轰动全国大案要案的当事人,坐了几年牢出狱当了几年合法商人,也做了几年利用家庭背景挣大钱的事儿,突然觉得做合法商人挣得钱远不如偏财,这样国家恐怕不利于下一代,于是咬牙跺脚移了民。在这个陌生城市,咱俩儿又是老乡又是朋友的朋友,在下面的日子里可以说是相依为命。

登陆第二天,Jean帮忙带我和老婆(现在是前妻)去买了车(Jean是我同事的女儿,也是我第一次来澳大利亚旅游时唯一认识的人类,关于她,以后再写),TIM下班后也带我去办了手机卡,接下来几天就是我带着第一次来澳的老婆逛下PERTH。如果说澳大利亚是澳村,PERTH就是农田,基本没什么逛的,风景是到处都一样,无非是大海和蓝天,一周的时间很快过去,老婆也基本对今后的村妇生活有了心理准备。好在无论是老大还是小TIM,YANNI(TIM太太),Jean都给老婆体验到了和国内朋友一样的亲情和乐趣。

由于女儿在国内的牙齿整形还差半年才结束,老婆回国照看女儿,我开始了半年单身生活。参考我的英语听说写能力,这段生活可以命名为“一个又聋又哑的单身文盲在PERTH的160天”。

定居的第一件事,当然是找工作,不是没有生活费,而是我一向认为,家有万贯不如日进毫厘,本人绰号“小农”,我是不能允许自己属于负收入状态的。

然而,找工作,远非我想象的那样简单。

刚开始,我对工作的选择定下了一些参考条件:1,可以和人接触交流,特别是说话的,一来可以学习语言,二来可以溶入社会;2,可以和我今后要做的生意相结合的,积累一点经验和人脉。靠!一个四十多岁还依然天真的老头。

直到我现在做了老板,自己开始招人用人了才知道为什么当初那么难。现在我长期在华文报纸登广告招人,每次接到应聘电话总是问:什么签证?大陆来的还是哪儿?来多久了?如果是大陆来的,最后一个问题就尤其重要了。

为什么大陆来的,来多久就非常重要呢?很简单,大陆刚来的基本上没有澳洲的职业素质。通俗地说,不能吃苦。

这里的工作和国内的工作真不一样,以我现在的小店为例吧,房租水电和杂费占销售收入的30%,材料成本占销售收入的15%,人工占销售收入的40%,增值税差不多8%,剩下的7%才是毛利润,还要缴会计费,保险费等等。不是我一家如此,几乎家家餐饮类的小生意都是这样。如此高的人工支出占比,自然对人工的要求也非常高。在澳洲有过几年工作经验的大多有澳洲工作素质,工作时间低头干活,没活也找活干,因为老板一看你有时间没活干,下周的排班表上一定会减少你的工作时间节约工资(减少工作时间是小老板管理的重要手段,因为这里扣工资很麻烦,这几乎是我现在唯一的惩罚手段)。我店里来过几个大陆刚来的,没一个干得超过一周,他们不象是来干活的,象是来开会的。倒是台湾的,马来西亚的,和澳洲本土的都做得很好,尤其是台湾和香港working holiday的年轻人,大陆的孩子真得和他们没得比,简历拿出来一看,高中开始就基本上都有餐馆工的经验了,吃苦耐劳没得说,这才真是输在起跑线上,什么奥语奥数弱爆了。

回头再说找工作,处处碰壁,于是在家和TIM总结分析,第一个问题是语言问题,这是没法立刻解决的,Jean帮我去找的第一份工作是二手车翻新厂,老板的回复是本厂没有中国人,所以没人给我翻译药水和工具,别的鬼佬企业也大多如此;第二个问题是我的签证是商业移民签证,虽然有工作许可,但华人老板普遍不会用我,有的是因为知道我迟早要离职,有的是因为担心我变成他们的竞争对手。分析结束我清楚了,去他妈的参考条件,奶奶的,不管什么活,能有口饭吃就行了。

找到了问题所在,又端正了就业态度就不难了,在朋友的帮助下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翻豆腐。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澳大利亚移民日记,最真实的澳洲移民生活(前言,日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