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不怎么早了,闲来蛋疼,就想挖一坑,表记一把本青内心中的一些小九九。当然,此次是关于一些方法、思维、意识方面的东西。我希望自己能把这些做个总结、梳理,能有一个良好的指导思想与纲领化的思维。
要解决一个问题,需要至少一个方法。而这个方法,或者是自己“查找”出来,或者是自己“想”出来的。查找似乎更方便一些,依次按号遍历一把,first match或者best fit从中选择。而要“想”出来一个方法,这个就要求比较高了,因为这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想起自己初一初二时,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原因在于证明题毫无头绪,大题计算没有思路。直到新任一个老师提到两个概念,联想法与倒推法。才发现豁然开朗,原来都是有迹可循的。把所有条件能推导出的结果列在纸上,要证明的结果似乎就水到渠成般的自然而然了。
好吧,这么多年了,靠自己总结似乎也没总结出更多的方法了。基本上一直都是这两板斧。。。一直不喜新厌旧。。。不扯远了。。。
如果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编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进行抽象,得出一个问题的抽象基类。是否能有一套共用的方法可写入基类中为所有问题域进行调用,比如解决了问题,大吃一顿,通宵整一晚游戏放松云云之类的。是否能有一套通用的模式作为虚方法写入基类中,比如遇到问题要调研,要分析,但不同域的问题具体措施相异,但模式是相同的,离不开调研、分析、实践、总结,变来变去还是在这些框子里转圈。
放之四海的方法论总是不缺乏的。而对于许多人来讲,执行与吸收的不足似乎才是通病。
比如,在除虫阶段,Debug时,缜密的思维,沿着一条线的思维深入,直到把所有故障树中的错误分支都摅了一遍,有时候就这么来了一把后会发现事半功倍,奇效显然。但是在实际过程中,总是忍不住上来就打断点,或者上来就加日志,想偷深入分析的懒,但实际可能付出了更长除错时间的代价。
写到这里,感觉可以收了。这个时代,互联网的时候,信息爆炸、知识倍增的时代,不缺少智慧,不缺少理论,不缺少方法论。瓶颈已然转移到消化、吸收、执行这一类环节上来。
好吧,行文至此,本青想说啥呢。严格要求自己,不松懈懈怠。
最后,早日做一个训练有素的猿猿、汪汪、喵喵等等之类的对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