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飞教授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经典论述

出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王一飞教授对第八次教育思想大讨论辩论会的点评讲话》
作者:王一飞 

    今天我很兴奋,我是1957年进入这个大学的,到明年已经是50年了,看到今天这样一个生动活泼的局面,我觉得学校大有希望。我的点评,可以归纳为一二三四。
    什么叫一,我的观点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什么是二,培养创新人才应当有两个关键,一个是智慧,一个是人格;什么是三,我认为大讨论应该变为具体行动。光讨论,没有行动,就不能真正发挥教育思想大讨论的作用,所以提出三个具体行动建议;最后我们大家来共享四句话,以共勉之。

    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刚才由于设置这样一个辩论,必须有正方与反方,双方都说得很精彩。归根结底,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是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的回答是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们的目标,一流的师资队伍是关键,更重要是学校的领导层和学校的决策层和整个学校办学的理念,框架、战略、模式、评估、机制和氛围,所以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隔裂开来去看,要从整体上去理解,去思考。我想举一个例子,美国的YALE 大学有300年的历史,它有好几个美国之最:
    (1)它是第一所设有人文与艺术学科的大学;
    (2)它是第一所有资格授予博士学位的大学;
    (3)YALE大学的藏书是1100万册,它是全美大学中最大的图书馆;
    (4)它有一个特殊的管理机制,简单归纳起来是"教授怕学生,学生怕校长,校长怕教授",就是说每个教授每年是否发聘书要由学生来投票,如果这个王教授、张教授,学生都不投你票,那就对不起,请你走路,自己下台。学生怕校长,是因为学生的成绩,开除、奖励和处分,权在校长。但是校长是怕教授的,因为校长是由教授委员会选出来的,校长必须得到大多数教授的支持与拥护,才能真正行使职权。当然美国其他大学有不同的管理机制,如哈佛大学是校董会制度; 
    (5)它的教学宗旨理念很清楚--领导者教育。YALE 大学就是培养领导人才的,因此它的教学重视三种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a)培养学生的领导者才能与潜力
    (b)拓宽学生的视野和使命感,学生一方面到社区锻炼,另一方面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
    (c)培养学生的口才和交流能力。
    (6)这个学校300年来培养了5位美国总统,1789年以来整个美国内阁成员的9 %来自YALE大学;培养了5位大学校长:包括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柯纳尔大学与哥伦比亚大学。电报发明人莫尔斯是YALE大学毕业的;词典编撰家韦伯斯特也是YALE 大学毕业的。
    我再次要表明这样的观点,对创新人才培养而言,教很重要,学也很重要,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整个领导阶层和所有的师生员工,他们的共同理念、战略框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管理机制与体制和学术氛围起着决定性作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二.培养创新人才的要素有二个,一个是智慧,一个是人格:
    什么叫创新性,创新性有三重涵义,即原创性,技术创新和带动性创新。
    1.原创性
    科学理念上的重大革命称为原创性。从生命科学来讲,细胞学说是原创,达尔文学说与DNA结构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具有原创性。
    2.技术创新
    是指某一学科或某一个技术方面的创新。举个例子:外科消毒,x射线,辅助生殖技术都属于技术创新,1978年的试管婴儿就是技术创新的典范。
    3.带动性的创新
    是指有一个突破能带动一大批学科的发展,比如说人类基因组计划,带动了生命与医学科学一连串的突破与创新。
    创新人才有二个特点,一个是好奇心理,第二个是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才怎么培养出来呢,我想引用英国前首相邱吉尔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大学不应当光传授知识,大学应当传授智慧,第二,大学不应该满足于技术培训,大学应该注重于学生的人格锻造。"
    从我的理解来讲,什么是智慧,可以用以下五个L来表达:
      Learn  how  to  know   让学生知道怎么去获取知识
  Learn  how  to  do  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实践。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变成力量,知识是不会自动变成力量的,知识只有通过千百万群众的实践才能变成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无穷力量
  Learn  how  to  be  怎么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  Learn  how  to  work  with  others  如何学会和别人共处,发挥团队精神
  Life--long  learning  终身学习,学到老,学不了。
    从某一个阶段来讲,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但从长远来讲,学生的主动性,主观能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再好也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创新能力的,这就是我理解中的智慧。
    那什么叫人格呢?我的体会是:
    有理想抱负,但不自命不凡
    勇于创新,但不标新立异
    敢冒风险,但不卤莽行事
    坦陈己见,但不轻易否定别人
    坚持原则,但不失灵活
    服从领导,但不盲目跟从
    团结群众,但不随波逐流
    虚心好学,但不照抄照搬
    全身心投入,但不失生活情趣
    施展个人的魅力,但决不损害别人的形象。
    这十条就是我理解创新人才的人格要素。
    我们必须着重在智慧和人格的培养与锻造上下工夫,当然创新人才不是在大学校园里造就的,它常常是在毕业后成长起来的。但基础必须从小学与中学开始,并在大学中奠定。我想再一次强调二个要素:一个是智慧,一个是人格。

    三.付诸行动
    只说不做,那是不对的。少说多做,也不对,因为我们现在要造成舆论并形成共识,不说还不行。我的建议是多说多做。有关具体行动,我想提出三个建议:
    第一,第八次教育思想大讨论理出了那么多的问题,能不能归纳梳理成三到五个主要问题,加以剖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措施。否则我们讨论了半天,最后没有行动,等于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例如临床教学一直是我校的一个优势,我们有12个附属医院,具有全国最大的临床教学资源,怎么充分利用与整合我们临床资源、怎么切实提高临床教学的质量、怎么形成我们临床教学的特色,就大有可为。再如,怎么来评价一个教师,单纯凭论文吗?如何科学地评价他的教学,怎样为教师创建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急须解决。学生刚才说了:"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这个局面要不要改变,怎么去改变。这三条改进了,就前进了一大步。
    第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必须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建议从临床医学八年制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作为试点,要提出一些培养智慧和锻造人格方面的具体措施。牛津大学的教授说,学生的智慧是被教授的烟斗熏出来的,因为教授与学生有一个亲密接触与互动的机制。现在上完课教授就走掉了,学生也找不到教师,这样不可能有创新人才的培养。YALE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教授最近在中国发表演讲时说:"中国把最好的科学家都集中到研究院进行科研,而不接触本科生,这种模式不利于中国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段话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要建立一个保障机制。教学倒底摆在学校议事日程的哪个位置上,怎么来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教学改革可以顺利的进行,怎么来评价教师,党委起什么作用,校长起什么作用,教学委员会起什么作用,教授委员会起什么作用,学生委员会起什么作用,我觉得这些体制与机制上的问题,也要进行深入研究,没有这些体制与机制上的保证,教学改革难以开展,也不可能不断深化,更谈不上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最后我想与大家共享四句话:
    1.If you keep waiting just for the right time, you may never begin. Begin now! Begin where you are with what you are. 我们要立刻去做,不能等待,从现在就开始,就从现在的起点开始。
    2.If you are headed in the right direction, each step, no matter how small, is getting you closer to your goal. 如果你的方向对了,每跨出一小步,就是朝你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3.Rome was not built in a day.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4.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 爱国荣校
    二医的校训是博极医源 精勤不倦
    我相信有我们这些优良传统,有我们的共同信念、在党委的领导下,全体师生同心同德,方向明确,步伐一致,一步一个脚印,坚持不懈,我深信,我们的目的必须达到,我们的目的应当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

  (根据王一飞教授讲话录音整理)

本文是从 孔目湖 跨站发布到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一飞教授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经典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