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

看到朋友转发的预告片,就直接订票去观影了。电影没有想象中的波澜起伏,但也平淡的真实,并无失望。更似纪录片。

虽是黄金档,但是可容纳百余人的影厅也仅有五人,多为中年人。但影片结束后,却没有一人愿起身离场,直至息影。

电影以牦牛棚开场,只是一眼,我即忆起牦牛粪的味道。

《冈仁波齐》_第1张图片
耗牛棚

随即场景切换到藏胞们围着火炉吃糌粑喝油茶的画面,我又忆起了那让自己一直反胃却无法忘记的味道。明明很久远,却又似乎一直置身其中。

《冈仁波齐》_第2张图片
女主内男主外  围着锅炉吃糌粑

为了完成逝去哥哥的遗愿,为了完成养育自己叔叔的心愿,为了弥补自己杀了太多牦牛的罪恶,为了超度因帮自己盖房子逝去的工人······为了这些和自己没有任何利益关系的人儿事儿,踏上一条漫长的信仰之路。

《冈仁波齐》_第3张图片
村人送行

因字幕太快,我并未察觉,朝圣队伍中还有一名孕妇。所以当她临产的时候,我是何其的惊讶与感念,当最后新晋妈妈背着襁褓里的孩子匍匐前行的时候我又是何其的惊叹。

《冈仁波齐》_第4张图片
背上下一代匍匐前行

最小的朝圣者不到十岁的光景,但她却乐在其中而且欣然坚持。我忍不住思考,小姑娘是否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又是否明白自己为何去做?特别是听到她母亲那句:让她去磕长头,磕头好,能长见识。她是否只是听话的去做?就如我们内陆人一样,要听话的小学毕业。

但转而想,我为何要用自己复杂交错、物欲横流、瞬息万变、异心如尝的生存世界里的利弊去思考他们生而附心的信仰?又怎可相提并论呢?

《冈仁波齐》_第5张图片
小姑娘匍匐通麦天险

去看电影之前我并未看电影简介,故不晓得途经路线。所以当镜头下出现G318.3436时,自己好似被轻微电波触动一般。

小声念叨:哦!318!

《冈仁波齐》_第6张图片
318芒康路段

因318,电影又增添了几份熟识、几多回忆。

不用去寻找地域标识,只用一面墙,一片湖泊,一条长廊,一处悬崖······我即可判断出此刻的地理位置。

当看到那面墙时,我就想起那天是骑行路上风最妖的一天,自己倔强的唱起: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当看到那片湖时,我就断定那定是安久拉山垭口,湖水虽涨高很多,但就是可以感受到那里是安久拉山。

《冈仁波齐》_第7张图片
四年前安久拉山畅行

当看到那条长廊时,我就笃定要到然乌了,就连那条长廊的温度都记忆犹新,即使是在酷暑时节的六月,依旧寒冷冰心。

《冈仁波齐》_第8张图片
电影中冬日然乌

当看到那处悬崖时,我就知那里是72拐,自己曾在那玛尼堆旁拍照留念。

《冈仁波齐》_第9张图片
玛尼堆的智慧 老者于幼儿的传承

·····

一路太多熟悉的风景,直至布达拉宫、大昭寺、八廓街······

《冈仁波齐》_第10张图片
电影并没有去故意渲染布拉宫 朝圣在于路上的经过而不在于某点的目的地

当电影场景切换到:主人公们在深夜围着空旷无人,寂静无声的大昭寺虔诚的匍匐前行时。自己恍然明白,他们的信仰才是西藏的灵魂。而我们只是过客、看客。若西藏由我们主宰,定也雾霾漫天。还好我们只是过客、看客。

《冈仁波齐》_第11张图片
无需宣扬 人在做 天在看

最年长的朝圣者,也是这只朝圣队伍灵魂的发起者,最后长眠于冈仁波齐,他的神山之下。当看到所有人为他念经祈祷,当看到秃鹰在逝者的身边盘旋。自己内心又再次被敲打。后辈的反应如此平静,甚至为逝者感到庆幸,他终长眠于自己所望。完全不同于我见过的葬礼:鲜花长廊,花圈云集,白布满置,鼓乐响彻,哭声震耳。

《冈仁波齐》_第12张图片
用肉体反哺秃鹰 是对自然界轮回最真心的回馈

或许我们都应该在彼此陪伴的时候用力珍惜与感激,这样在彼此分离的时候就可以更坦然些。或许我们都应该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样才不需用物质来掩饰自己的惶恐。

朝圣之路从白雪皑皑到郁郁葱葱再到白雪皑皑。

电影以冈仁波齐拥抱着朝圣者的长镜头戛然结束。

那么突然又那么理所当然,好似我们的生命。

《冈仁波齐》_第13张图片
冈仁波齐 这世界有人活于裕的物质有人活于富足的精神 有人如同行尸走肉 亦有人神采飞扬

走出影院,走进五彩斑斓的霓虹,与白雪皑皑的脑海存忆并肩着。我怀抱着我的白雪走在我的霓虹,怀抱着我的高山走在我的平原。

《冈仁波齐》_第14张图片
不判利弊 不讲对错 这里有我深爱的人 在我还能珍惜时就用力珍惜陪伴的时光


《冈仁波齐》_第15张图片
2014年318之行 有缘在卡子拉山遇见他们的虔诚

你可能感兴趣的:(《冈仁波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