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陌生人

作为70后,大学毕业之后,同学们就各奔东西、各奔前程、各自忙碌,或成家或立业,即使偶尔搞个聚会,也很难把人凑齐了。

人的联系方式也因为时代飞速发展而不断变化、丰富起来。从传统的写信到呼机、手机、伊妹儿(E-mail)、MSN、Skype、QQ、微信,五花八门,似乎有了这些及时的通讯方式,人与人之间就可以随时联络了。然而,现实却是同学之间的联络会因为各种原因而时断时续。

人生之路渐行渐远,中断的联系也可能一晃就过去了10年。

虽然联系并不密切,甚至是稀疏,我在心里还是时常不定时地想起曾经相谈投机、有些“臭味”相投的同学朋友。

某日翻动微信群,我看到了近10年未有联络的曾经关系密切的同学,心里既是激动又有些迟疑。激动的是我时常默默想起她,此刻看到她的名字,依然感到亲切与亲近;迟疑的是,近10年杳无音讯,她对我会不会淡漠了?

稍略迟疑,我发消息给她。没多久,她一如既往地喊我的名字,那是她,一直那么叫我的。而我也一如既往地喊她,我也曾经一直那么叫她的。

10年的距离瞬间被微信穿越,仿佛我们又如当年一样兴奋地相拥、交谈。

她:最近怎么样?

我:意欲逃离城市,回归自然。

她:我也已厌倦大城市,所以我移民。国庆就走。

……

刚刚联系上,竟然又要天各一方!

我才热血沸腾,一下又感到无奈地失落。

她说她一家移民加拿大。

虽然现在交通、通讯都已经十分方便,出国也比较便捷,但是,我不知道我们何时能够再相见,不是隔着屏幕,而是真真切切地手拉手……

曾经的熟悉飘散在记忆中,漂浮在时空里,镶嵌在陌生的气流上。

在各线城市拼搏奋斗的70后,常会眷恋曾经熟悉的乡土乡情。

然而一旦回到朝思暮想但日新月异的故乡,自己俨然成为故乡的陌生人。山已不是那时的山,水也流成了另外的模样,而人更是多了不少的新媳妇新娃娃……

短暂的归乡似乎成了一种形式,在有限的时日里高效地完成走亲戚窜朋友的即时送礼送红包活动。

对于70后来说,如今已是四十不惑的上有老下有小的拖家带口的中年人。传说中的中年危机悄然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曾经相亲相爱的夫妻,十多年的相互熟悉,演变成了相见吵架、相对沉默的陌生人。难道真的是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只有躲回各自的洞穴才能现出原型、放松自我?

70后的人,孩子差不多都上初中或者高中了。于是一场父母与子女的“战争”爆发了。

父母曾经熟悉的小屁孩、可以让自己扇点家长威风的乖宝宝,如今已是一副“不要你管”、想方设法摆脱父母束缚的“金刚娃”。

无话可说的夫妻,随时准备“自立门户”的孩娃,还有不时也加入“混战”的四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曾经对70后百般呵护、疼爱有加的四老,如今已是越老越小,一言不合就闹分家分财物……70后的现实现状,真是应了一个字,囧。

夫妻也好,孩子也罢,老人也算了,还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东西,它叫“朋友圈”。

圈里圈外,圈起来大部分是曾经相识相知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

平时圈里圈外,基本就是风平浪静、静如死水,偶有冒泡也激不出多大的浪花。

时不时会有各种秀,秀吃的、喝的、玩的、耍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轮演,求关注刷存在感。隔着屏幕,透着遥远的熟悉味,却看不到背后的真实。

然而,重磅炸圈的,竟是深度入侵的广告。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把后工业时代推到每个人面前。各路人马玩起电商做着微商,风起云涌,刷刷刷地瞬间爆满朋友圈。

朋友之间偶有联系,连带广告也紧跟其后。

朋友圈成了地雷圈。

不知何时,家人围坐谈笑的时光难在,亲朋好友的交往局限于“圈”,而我,只看到陌生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熟悉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