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时代”,自我的失落与补偿

“自拍时代”,自我的失落与补偿_第1张图片

最近学习了美国圣约瑟夫大学营销学教授迈克尔·所罗门的《消费者行为学》一书,在探讨“自我概念强烈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章节中,提到了我们正在经历“增强型自我意识时代”。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值得深入了解和思考。


“增强型自我意识时代”的题中之义

书中,所罗门教授对这一概念有个更通俗和形象的称呼——“自拍时代”。研究显示,自拍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传播方式,特别是00后消费者,不但会将自拍照片上传到ins,还有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视频上传到其他一些平台;而在中国,通过微信朋友圈晒自己的照片,将自拍视频上传到抖音、快手、B站等平台,也是一种主流文化现象。人们的公众自我意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就是“增强型自我意识时代”的题中之义。


“增强型自我意识时代”的产生缘由

关于自拍潮流的产生缘由,所罗门教授是这样解释的:

一. 技术进步使之成为可能。

最直接的理由,当然是技术的发展到达了这样一个阶段。日益普及的智能手机让自拍对每个人而言都非常容易,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每个人都有了自我展现的平台,由是解放和增强了人们自我意识的表达,反向形塑了人类的状态。

二. 这是对失落自我的补偿。

这个解释比较深刻,涉及到“失落自我”概念:过去50年来,人们的共享参照点如家庭、社会、传统、信仰等逐渐衰落和消解。于是,人们开始转向内在,关注自我是人们补偿失去的东西的无意识方式,关注自我依赖创造出一种自恋文化,亦即我们会迷恋自己所做的事,并且感到需要不断地记录下这些事情,譬如上传自拍和食物照片,在社交平台上更新人际关系。这让我想起家里4岁的孩子,也会不断请求大人录下他在玩不同玩具时的视频,看来长大后的我们也未曾摆脱这种自恋的本能。


“增强型自我意识时代”的影响与反思

与人们自我展示的热忱相比,这种状态对人的真实影响却显得有点讽刺。研究显示,尽管人们相信在事件过程中拍照让他们更快乐,但事实正好相反。有趋势表明,由于急于拍更多的照片来记录事件过程,人们反倒不那么享受真实的经历了。

我自己就对这个结论颇有共鸣。当自我展现的潮流让我们或多或少地具有了一定的表演型人格,当我们卯着劲要制霸朋友圈,通过美化过的生活片段收割大量的点赞和欣羡,我们离真实和自然似乎渐行渐远。是现实中过得好更重要,还是显得自己过得好更重要?是全身心投入地感受当下更重要,还是将精力放在琢磨如何向他人呈现当下更重要?当我发现,照片通常难以完整地还原一个美妙体验带来的全方位感觉,反而会令人心生挫败,我就愈发不喜欢拍照发朋友圈了。宁可先专注地感受和体验,深深记在心里,有余裕的时间再简单拍几张照片辅助记忆,过后再尝试用文字还原。与其说是为了向他人展示,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留下记录和回忆。个中滋味,不足为外人道也。

透过镜头看世界,不如透过双眼;通过他人的正面反馈获得愉悦,不如通过美好的事物本身。或许,这才是更高层面的自我意识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拍时代”,自我的失落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