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奖(A.M. Turing Award),由美国计算机协会(ACM)于1966年设立,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艾伦•麦席森•图灵(Alan M. Turing)。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最崇高的一个奖项,有“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之称。
2017年是ACM设立图灵奖(A.M. Turing Award)50周年,国际计算机学会将在全球范围内举行盛大庆祝活动:
· 2017年5月12日-14日 中国·上海
· 2017年6月23日-24日 美国·旧金山
图灵奖是美国计算机协会于1966年设立的,又叫”A.M.图灵奖”,专门奖励那些对计算机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其名称取自计算机科学的先驱、英国科学家艾伦·图灵,这个奖设立目的之一是纪念这位科学家。
图灵奖对获奖者的要求极高,评奖程序极严,一般每年只奖励一名计算机科学家,只有极少数年度有两名在同一方向上做出贡献的科学家同时获奖。因此,尽管“图灵”的奖金数额不算高,但它却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设奖初期为20万美元,1989年起增到25万美元,奖金通常由计算机界的一些大企业提供(通过与ACM签订协议)。目前图灵奖由谷歌公司赞助,奖金为一百万美元。
从1966年到2015年的50届图灵奖,共计有64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美国学者最多,此外还有英国、瑞士、荷兰、以色列等国少数学者。
关于艾伦·图灵:
艾伦·图灵(Alan Mathison Turing,1912年6月23日-1954年6月7日),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计算机之父,人工智能之父。1931年图灵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毕业后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二战爆发后回到剑桥,后曾协助军方破解德国的著名密码系统Enigma,帮助盟军取得了二战的胜利。图灵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有诸多贡献,提出了一种用于判定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试验方法,即图灵试验,至今,每年都有试验的比赛。此外,图灵提出的著名的图灵机模型为现代计算机的逻辑工作方式奠定了基础。
二战结束后,图灵因同性恋倾向在当时的英国遭受歧视,被政府定罪,被迫接受“治疗”,职业生涯结束,1954年6月7日,图灵被发现死于家中的床上,床头放着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其中含有氰化物,警方调查后结论为服毒自杀。直到2013年12月24日,英国司法部长宣布:图灵当时受到的判决“不公,有歧视”,现已获得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赦免,称“女王的赦免是对这位优秀人物的献礼”。同时,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图灵在二战时破解德军密码、拯救国家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截止至2016年,获此殊荣的华人仅有一位,他是2000年图灵奖得主姚期智。据相关资料统计,截止2016年4月,美国著名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图灵奖人数(校友或教职工)位列世界第一(22位) ,斯坦福大学的图灵奖人数位列世界第二(20位) ,排名世界第三的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位);哈佛大学(13位)和卡耐基梅隆大学(12位)分列世界第四和第五名。
64名得主分布在几十个小领域,排在前六的领域有:编译原理、程序设计语言,计算复杂性理论,人工智能,密码学,以及数据库(4名)。在某种意义上,可大致认为,前三个领域与计算机科学本身更密切一些,后三个领域与军民应用更密切一些。
年份 | 中文译名 | 姓名 | 贡献领域 |
---|---|---|---|
1966年 | 艾伦·佩利 | Alan J. Perlis | 高级程序设计技巧,编译器构造 |
1967年 | 莫里斯·威尔克斯 | Maurice V. Wilkes | 存储程序式计算机EDSAC,程序库 |
1968年 | 理查德·卫斯里·汉明 | Richard Hamming | 数值方法,自动编码系统,错误检测和纠错码 |
1969年 | 马文·明斯基 | Marvin Minsky | 人工智能 |
1970年 | 詹姆斯·维尔金森 | James H. Wilkinson | 数值分析,线性代数,倒退错误分析 |
1971年 | 约翰·麦卡锡 | John McCarthy | 人工智能 |
1972年 | 艾兹格·迪科斯彻 | Edsger Dijkstra | 程序设计语言的科学与艺术 |
1973年 | 查理士·巴赫曼 | Charles W. Bachman | 数据库技术 |
1974年 | 高德纳 | Donald E. Knuth | 算法分析、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程序设计 |
1975年 | 艾伦·纽厄尔 | Allen Newell | 人工智能,人类认知心理学和列表处理 (list processing) |
赫伯特·西蒙 | Herbert A. Simon | ||
1976年 | 迈克尔·拉宾 | Michael O. Rabin | 非确定性自动机 |
达纳·斯科特 | Dana S. Scott | ||
1977年 | 约翰·巴克斯 | John Backus | 高级编程系统,程序设计语言规范的形式化定义 |
1978年 | 罗伯特·弗洛伊德 | Robert W. Floyd | 设计高效可靠软件的方法学 |
1979年 | 肯尼斯·艾佛森 | Kenneth E. Iverson | 程序设计语言和数学符号,互动系统的设计,运用 APL进行教学,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论与实践 |
1980年 | 东尼·霍尔 | C. Antony R. Hoare | 程序设计语言的定义与设计 |
1981年 | 埃德加·科德 | Edgar F. Codd | 数据库系统,尤其是关系型数据库 |
1982年 | 史提芬·古克 | Stephen A. Cook | 计算复杂度 |
1983年 | 肯·汤普逊 | Ken Thompson | UNⅨ操作系统和C语言 |
丹尼斯·里奇 | Dennis M. Ritchie | ||
1984年 | 尼古拉斯·沃斯 | Niklaus Wirth | 程序设计语言设计、程序设计 |
1985年 | 理查德·卡普 | Richard M. Karp 算法理论,尤其是NP-完全性理论 | |
1986年 | 约翰·霍普克罗夫特 | John Hopcroft | 算法和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分析 |
罗伯特·塔扬 | Robert Tarjan | ||
1987年 | 约翰·科克 | John Cocke | 编译理论,大型系统的体系结构,及精简指令集(RISC)计算机的开发 |
1988年 | 伊凡·苏泽兰 | Ivan Sutherland | 计算机图形学 |
1989年 | 威廉·卡亨 | William Morton Kahan | 数值分析 |
1990年 | 费尔南多·考巴脱 | Fernando J. Corbató | CTSS和Multics |
1991年 | 罗宾·米尔纳 | Robin Milner | LCF,ML语言,CCS |
1992年 | 巴特勒·兰普森 | Butler W. Lampson | 分布式,个人计算环境 |
1993年 | 尤里斯·哈特马尼斯 | Juris Hartmanis | 计算复杂度理论 |
理查德·斯特恩斯 | Richard E. Stearns | ||
1994年 | 爱德华·费根鲍姆 | Edward Feigenbaum | 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 |
拉吉·瑞迪 | Raj Reddy | ||
1995年 | 曼纽尔·布卢姆 | Manuel Blum | 计算复杂度理论,及其在密码学和程序校验上的应用 |
1996年 | 阿米尔·伯努利 | Amir Pnueli | 时序逻辑,程序与系统验证 |
1997年 |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 | Douglas Engelbart | 互动计算 |
1998年 | 詹姆斯·尼古拉·格雷 | James Gray | 数据库与事务处理 |
1999年 | 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 | Frederick P. Brooks,Jr. | 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 |
2000年 | 姚期智 | Andrew Chi-Chih Yao | 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 |
2001年 | 奥利-约翰·达尔 | Ole-Johan Dahl | 面向对象编程 |
克利斯登·奈加特 | Kristen Nygaard | ||
2002年 | 罗纳德·李维斯特 | Ronald L. Rivest | 公钥密码学(RSA加密算法) |
阿迪·萨莫尔 | Adi Shamir | ||
伦纳德·阿德曼 | Leonard M. Adleman | ||
2003年 | 艾伦·凯 | Alan Kay | 面向对象编程 |
2004年 | 文特·瑟夫 | Vinton G. Cerf | TCP/IP协议 |
罗伯特·卡恩 | Robert E. Kahn | ||
2005年 | 彼得·诺尔 | Peter Naur | Algol 60语言 |
2006年 | 法兰西斯·艾伦 | Frances E. Allen | 优化编译器 |
2007年 | 爱德蒙·克拉克 | Edmund M. Clarke | 开发自动化方法检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中的设计错误 |
艾伦·爱默生 | Allen Emerson | ||
约瑟夫·斯发基斯 | Joseph Sifakis | ||
2008年 | 芭芭拉·利斯科夫 | Barbara Liskov | 编程语言和系统设计的实践与理论 |
2009年 | 查尔斯·萨克尔 | Charles Thacker | 帮助设计、制造第一款现代PC |
2010年 | 莱斯利·瓦伦特 | Leslie Valiant | 对众多计算理论所做的变革性的贡献 |
2011年 | 犹大·伯尔 | Judea Pearl | 人工智能 |
2012年 | 莎菲·戈德瓦塞尔 | Shafi Goldwasser | 由于在密码学和复杂理论领域做出创举性工作[4-5] |
希尔维奥·米卡利 | Silvio Micali | ||
2013年 | 莱斯利·兰伯特 | Leslie Lamport | 在提升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领域的杰出贡献[6] |
2014年 | 迈克尔·斯通布雷克 | Michael Stonebraker | 对现代数据库系统底层的概念与实践所做出的基础性贡献[7] |
2015年 | 惠特菲尔德·迪菲 | Whitfield Diffie and Martin Hellman | 对现代密码学做出的重要贡献[8] |
马丁·赫尔曼 |
“人工智能之父”和框架理论的创立者。和麦卡锡(J.McCarthy)一起在1956年发起“达特茅斯会议”并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概念的计算机科学家马文·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被授予了1969年度图灵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工智能学者。其后,麦卡锡(1971年),西蒙(H.A.Simon)和纽厄尔(A.Newell.1975年),费根鲍姆(E.A.Feigenbaum)和劳伊·雷迪(Raj Reddy,1994年)等5名人工智能学者先后获奖,在至今获图奖的40名学者中占了近1/6,可见人工智能学科影响之深远。明斯基的代表作包括《情感机器》《心智社会》等著作。
代表作品:心智社会:从细胞到人工智能,人类思维的优雅解
算法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先驱者,计算机排版系统TEX和METAFONT的发明者,他因这些成就和大量创造性的影响深远的著作而誉满全球。洋洋数百万言的多卷本《计算机程序设计的艺术》(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堪称计算机科学理论与技术的经典巨著,有评论认为其作用与地位可与数学史上欧几里得的《几何学原理》相比。本书作者高德纳(Donald Ervin Knuth)因而荣获1974年度的图灵奖。
代表作品:具体数学:计算机科学基础(英文版·第2版)
美国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经济组织决策管理大师,第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1916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毕业于芝加哥大学,1943年获得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伊利诺工业大学和卡内基一—梅隆大学任计算机科学及心理学教授,曾从事过计量学的研究。他还担任过企业界和官方的多种顾问。他倡导的决策理论,是以社会系统理论为基础,吸收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的内容而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由于他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于197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
代表作品:组织(珍藏版)
丹尼斯·里奇被世人尊称为“无形之王的C语言之父”,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奠定者,曾担任朗讯科技公司贝尔实验室下属的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系统软件研究部的主任一职。1978年与布莱恩·科尔尼干(Brian W. Kernighan)一起出版了名著《C程序设计语言(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成为C语言方面最权威的教材之一。2011年10月12日去世,享年70岁。他是为乔布斯等一众IT巨擘提供肩膀的巨人,却远未像乔布斯那样得到全球的追捧和悼念。
代表作品:C程序设计语言(第2版•新版)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毕业于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1986年,因在算法及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中所取得的决定性成果,获得图灵奖。
代表作品:自动机理论、语言和计算导论(原书第3版)
资深计算机科学家。布鲁克斯这个名字在中国知之者不多,但在美国却是大名鼎鼎的,因为他在20世纪60年代初只有29岁时就主持与领导了被称为人类从原子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的标志的IBM/360系列计算机的开发工作,取得辉煌成功,从而名噪一时。以后他作为硬件和软件的双重专家和出色的教育家始终活跃在计算机舞台上,在计算机技术的诸多领域中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于1999年获得图灵奖。
代表作品:设计原本——计算机科学巨匠Frederick P.Brooks的反思(经典珍藏)
现任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和计算机科学系Viterbi 讲座教授。他是MIT计算机和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成员,并领导着其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中心。1977年从斯坦福大学获得计算机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密码安全、计算机安全算法的研究,他发明了RSA KEY的算法,这个算法在信息安全中获得最大的突破,这一成果也使他在2002年得到图灵奖。他现在担任国家密码学会的负责人。
代表作品:算法导论(原书第3版)
了解更多内容:https://sale.jd.com/act/4htMrxIjl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