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2

前两天有个萌妹子问我关于怎么治愈拖延症。这个话题太大,且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怕是没有什么通用解法;但是人家(特别还是个萌妹子)既然问到了,也不能装没看到。我建议她安装某个GTD的app试试。试用几天下来,该妹子觉得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居然声称要请我吃饭——可见找到合适app,的确很能提升幸福感啊。

自我管理的工具我用过不少了,从纸笔、客户端、网站到app,折腾了也有六七年时间。结合其他一些自我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总算是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稳定在晨间日记、时间记录、计划、GTD和番茄法的组合上。

我在电脑上写晨间日记,用预先打印好的日程计划表列出一天的计划和工作内容,和番茄时间表一起放在手边,用手机上的的一个计时提醒app来记录每个番茄,用计算机上的软件来记录时间的使用情况,晚上临睡前再对比一下实际使用时间和计划使用时间,并作个简单回顾。这套方案已经稳定地用了近一年,到现在还没有发现需要改变的地方。这当然和工作性质有关——我的工作时间比较稳定,大部分工作都在固定环境中完成,因此完全可以把工具分散在几个不同地方。

一开始,我曾经纠结过到底是不是该使用单一的工具,比方说使用计算机或手机来实现全面的自我管理。显然,如果只使用某种单一工具的话,会更容易养成习惯,也就会更快地从痛苦阶段转移到收获阶段。而且,同时使用多种工具似乎有彼此重叠的地方,也许会造成浪费——既然我已经在计算机上记录了时间开销,那么再把同样的记录复制一份到日程计划表上,似乎只是在做无用功罢了。

但是现在已经不纠结这种问题了。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适用情境,想在所有情境下使用同样的工具并且达到同样的效率,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走在路上的时候,手机是个很好的记录工具;但是如果端坐在电脑前,键盘明显比手机的输入效率高。纸笔的确比手机启动更快,但是纸上记录的归档和回顾,又远远没有电子设备来的方便。纠结于找到一种万能工具的结果,最终只会是让所有功能都差强人意——在拧螺丝的时候,有谁真的会放着专业的螺丝刀不用,而非要去用瑞士军刀上的那个小附件呢?

更何况,能解决问题的并不是工具,而是方法;而方法的获得往往只需要一个工具,即每个人生来就有、装在两耳之间那个容器里的那碗凉粥。工具不过是辅助,是在把方法转化为结果的过程中提供的一些帮助,并非方法本身。当人们被工具牵着走、忙着评论某种工具是否是完成某种任务的首选、在工具使用方法的研究上花费了太多时间的时候,往往就已经偏离了目标。

当然,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应该多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广泛尝试能够保持大脑的灵活性,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更好的方法;而且世界上总是有更好更高效更方便的工具,花一点时间尝试和掌握,也许会让过去碰到的难题变得不那么困难——只要掌握工具的成本小于可以获得的收益,就是划得来的。

但是无论如何,工具是被动的,它不会自动自发地帮我们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即使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工具,也无济于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工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