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No.012丨如果知识付费令你焦虑,试着构建知识体系吧!

知识管理No.012丨如果知识付费令你焦虑,试着构建知识体系吧!_第1张图片
构建知识的小蛮腰.jpeg

前段时间,罗振宇的新书《终身学习》在豆瓣上先是被大号们刷到9.2的高分,直逼托尔斯泰。接着又被愤怒的豆瓣网友齐刷刷的1星拉回了2.3分。成为豆瓣上一个现象级的事件。

其实“终身学习”本身没有问题,问题是罗振宇老师的新书营销团队水平太低了!拉了一堆大V,一看就是统一口径在刷分。

提到知识付费,一个绕不开的人物就是这个笑得有点坏坏的自称“罗胖”的罗振宇。从“罗辑思维”开始,他以知识服务商的面目出现,尝试过电商,买过书籍、月饼、大米,创立“得到”App这个目前最火爆的知识付费应用后,他的最新定位是“一起建设一所终身大学”,目标是通过知识付费解决你的知识焦虑。

对了,罗振宇的前一本书就是《我懂你的知识焦虑》。不过,通过付费你的“知识焦虑”在“得到”缓解了吗?

毫不讳言,我自己就曾经在“得到”同时订阅了好几个付费专栏,每天打开红点提醒让我倍感焦虑。一篇文章要逐字逐句读完,分析获得其中的知识精华,没有半小时肯定不够。

而那些不同的专栏,每天都在向我招手,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好久没读专栏了,我反而不那么焦虑了。

关于知识需求,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我们往往会像购买其他商品一样,被罗振宇巧妙的话术说得以为自己真的需要那些专栏。

然而并不是!

记得网上曾经热传的一篇文章《罗振宇永远不会告诉你的秘密》,引发了小伙伴们强烈的共鸣。

参加过各种微课、线上讲座、打卡训练营,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发现好像除了得到了虚幻的学习满足感,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于是愈发焦虑。

但是,等到下次微课讲座广告贴出现在朋友圈时,忍不住又刷二维码进去了。于是周而复始的反复学习、持续焦虑。

出现这样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是不努力吗?上完班回家还听微课学习、地铁上还在听讲座的人,怎么看也不像是不努力的人啊!

不是说,越努力越幸运吗?这句话在我们身上怎么就不灵验了呢?

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你并没有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每天努力学习看上去是很勤奋,来自专栏、微课、公众号等等信息源的各种碎片化知识冲击着你的头脑。但是,如果没有知识体系可以依附,就像水穿过你的手指,风钻过你的发丝,什么都留不下来。

这样的学习,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低品质的勤奋者!

好的知识体系,就像是一个具有磁性的滤网,可以迅速吸附那些对你有价值的知识,而你不需要的知识,可以直接漏掉。

这样,你既不会被庞大的信息流所冲垮,也不会漏掉你需要的知识。

那么问题来了,怎样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1、你需要提升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所谓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美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弗拉维尔在《认知发展》(1976年)中提出来的,其实质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人对于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觉察反省和评价调节。

元认知反映了学习者对于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调控能力。当我们无法抑制地希望通过不停地付费缓解知识焦虑时,其实是我们对自己学习过程失控的表现。

较高水平的元认知能力,可以让我们准确认知自己的知识缺陷,并有效控制自己获取知识的进程。

元认知的作用说白了,就是让你找到知识获取的方向,并且不会迷失方向。

那如何提升元认知能力呢?查理·芒格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芒格和我们通常认为,投资人一定专注于经济和金融领域不同,作为世界上极为成功的投资人之一,他的学习领域跨越数学、物理、生物、经济、哲学等等多个学科,这些跨学科的学习,给他带来了对很多学科底层规律的思考,同时,也让他能够更好地审视自己的投资行为。

要想真正成为学习高手,就不能局限于一个狭窄的领域,真正的大师一定是广收博采,以使自己具备积极多维的视角。

大师们和普通人最大的区别,不在于他们掌握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的认知层次抵达了本源范畴。

2、你需要获取知识的正确方法

很多人以为听课读书就是获取知识,其实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听课读书仅仅是单纯的输入而已。要让知识真正进入你的头脑,成为个人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你需要一整套系统化的方法。

如果从知识循环的全过程来看,获取知识的方法应该包括知识的目标识别、搜索鉴别、存储激活和内化输出四个主要方面,涵盖了从输出到输出的全过程。

所以,当你读完一本书简单做点笔记,看到一篇文章随手扔进“印象笔记”,这根本算不上获取知识,因为这些知识与你并没有发生密切联系。只有经过输入、处理、输出的一系列过程,知识才能内化到你的知识体系之中。

正如叔本华曾经说过的,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要总是浅尝辄止或是摘录就算了,两个方法倒逼你提高知识获取效率。

方法一:写作,持续写作。也许一开始你会觉得效率很低,本来读书就很慢,还要写出来。不要着急,从100字的体会开始,500、1000、2000,到后来,你会发现,每天能花上1个小时写作,你的知识输入效率就会大幅提高。

方法二:教学,公开传播。这对你的要求更高,但是,提高也更大。教是最好的学。我每次要想快速学习某个领域的知识,就先把分享的消息放出去,这样,我就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地学习。同时,当你准备对外讲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以为自己理解得很清楚的知识,其实,可能并没有那么清楚。而你要用小白也能听懂的语言讲述的时候,对你的要求就更高了。

3、你要明白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会一劳永逸

知识也有它的生命周期。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要努力学习那些生命周期更长的经典知识,也就是采铜所说的半衰期更长的知识;另一方面,要通过追踪前沿、吸收新鲜信息,保持知识体系的生机与活力。

很多人把知识体系比作书架,以为分门别类把知识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就是构建知识体系。

我认为,知识体系更像一个动态网络,我们通过学习不断增加网络的节点、拓展网络的范围,让这个网络能够接触更广阔的领域,又能洞察更深刻的细节。

在不断更新拓展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原来难以理解的事物变得通透简单,难以把握的难点变得如此轻松,难以克服的矛盾不过尔尔。

当你的知识体系能够撑起你的理想时,你会发现,原来限制我们的真的不是财富、地位、背景,而是由知识体系所奠定的认知层次。

联想在PC时代是叱咤风云的巨头,即便现在在PC领域也是如此,但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联想甚至难以和创业公司相比,一家企业思维方式取决于企业主体——人——的认知层次。

就像前不久张泉灵刷屏的演讲“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被时代抛弃的标志之一,你不再能理解时代知识演进的脉络,对新鲜事物无法看清背后的规律了。

知识是我们与世界交往的媒介,学习是我们确认自我存在的方式。生命不息,知识体系的成长就不应停止。

2018年还剩下四分之三,愿剩下的日子里,你我都能深度学习,构建起支持我们看到更大、更远、更美好世界的知识体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识管理No.012丨如果知识付费令你焦虑,试着构建知识体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