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JVM包括类加载器,本地方法栈,虚拟机栈(Java栈),方法区(永久区),堆,程序计数器,执行引擎,本地方法接口,GC
类加载器只负责字节码文件(class文件)的加载,至于它是否可以运行,则是由Execution Engine决定。
Execution Engine执行引擎负责解释命令,提交操作系统执行。
四种类加载器:
1.启动加载器(BootStrap)C++:加载
2.扩展加载器(Extension)Java:主要负责加载jre/lib/ext目录下的一些扩展的jar
3.应用程序加载器(AppClassLoader)Java,也叫系统加载器,加载当前应用的classpath的所有类
4.用户自定义加载器(Java.lang.ClassLoader的子类,用户可订制类的加载方式)
通过调用对象.getClass().getClassLoader() 可以获取相对应的类加载器,注意,如果是启动类加载器加载的类返回值为null,因为启动类加载器是由C++编写的,Java的代码访问不到。
首先会检查请求加载的类是否已经被加载过;
若没有被加载过:
递归调用父类加载器的loadClass();
父类加载器为空后就使用启动类加载器加载;
如果父类加载器和启动类加载器均无法加载请求,则调用自身的加载功能
本地接口的作用是融合不同的编程语言为 Java 所用,它的初衷是融合 C/C++程序,Java 诞生的时候是 C/C++横行的时候,要想立足,必须要调用 C/C++程序,于是就在内存中专门开辟了一块区域处理标记为 native的代码,它的具体做法是 Native Method Stack中(运行)登记 native方法,在Execution Engine 执行时加载native libraies。
目前该方法使用的越来越少了,除非是与硬件有关的应用,比如通过 Java程序驱动打印机,或者 Java系统管理生产设备,在企业级应用中已经比较少见。
因为现在的异构领域间的通信很发达,比如可以使用 Socket 通信,也可以使用 Web Service等等,不多做介绍。
它的具体做法是 Native Method Stack中登记native方法,在Execution Engine 执行时加载native libraies。
每个线程都有一个程序计数器,就是一个指针,指向方法区中的方法字节码(下一个将要执行的指令代码),由执行引擎读取下一条指令,是一个非常小的内存空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记。
方法区是被所有线程共享,所有字段和方法字节码,以及一些特殊方法如构造函数,接口代码也在此定义。
栈也叫栈内存,主管Java程序的运行,是在线程创建时创建,它的生命期是跟随线程的生命周期,线程结束栈内存也就释放,对于栈来说不存在垃圾回收问题,只要线程一结束该栈就Over,生命周期和线程一致,是线程私有的。
基本类型的变量和对象的引用变量都是在函数的栈内存中分配。
当只有入栈没有出栈时,势必会导致栈溢出(java.lang.StackOverflowError)比如:无限递归
栈存储什么?
栈帧中主要保存3 类数据: 本地变量(Local Variables):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以及方法内的变量;
栈操作(Operand Stack):记录出栈、入栈的操作;
栈帧数据(Frame Data):包括类文件、方法等。
栈运行原理:栈中的数据都是以栈帧(Stack Frame)的格式存在,栈帧时一个内存区块,是一个数据集,是一个有关方法和运行期数据的数据集:
当一个方法A被调用时就产生了一个站帧F1,并被压入栈中:
A方法又调用了B方法,于是产生栈帧F2也被压入栈,
B方法又调用了C方法,于是产生栈帧F3也被压入栈,......
执行完毕后,先弹出F3栈帧,在弹出F2栈帧,在弹出F1栈帧.......
遵循“先进后出”(FILO)原则
tip:栈顶是正在执行的方法,栈底是main方法
Heap:堆,一个JVM实例只存在一个堆内存,堆内存大小可以调节,类加载器读取了类文件后,需要把类,方法,常变量放到堆内存中,保存所有引用类型的真实信息,以方便执行器执行,堆内存(逻辑上)分为三部分:
堆内存逻辑上示意图:
Young Generation Space 新生区
新生区是类的诞生、成长、消亡的区域,一个类在这里产生,应用,最后被垃圾回收器收集,结束生命。
新生区又分为两部分: 伊甸区(Eden space)和幸存者区(Survivor pace) ,所有的类都是在伊甸区被new出来的。幸存区有两个: 0区(Survivor 0 space)和1区(Survivor 1 space)。当伊甸园的空间用完时,程序又需要创建对象,JVM的垃圾回收器将对伊甸园区进行垃圾回收(Minor GC),将伊甸园区中的不再被其他对象所引用的对象进行销毁。然后将伊甸园中的剩余对象移动到幸存 0区。若幸存 0区也满了,再对该区进行垃圾回收,然后移动到 1 区。那如果1 区也满了呢?再移动到养老区。若养老区也满了,那么这个时候将产生Major GC(FullGC),进行养老区的内存清理。若养老区执行了Full GC之后发现依然无法进行对象的保存,就会产生OOM异常“OutOfMemoryError”。
新生区执行普通GC(Minor GC),养老区执行Full GC(强度更大的GC)
如果出现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Java heap space异常,说明Java虚拟机的堆内存不够。
原因有二:
(1)Java虚拟机的堆内存设置不够,可以通过参数-Xms、-Xmx来调整。
(2)代码中创建了大量大对象,并且长时间不能被垃圾收集器收集(存在被引用)。
新生代由Eden、两块相同大小的Survivor(from/to或S0/S1)构成,三者内存比例为8:1:1
新生代中GC回收策略:
将伊甸区中的对象进行回收,回收不了的放到幸存0区;
下次GC来临时,再将伊甸区中的对象进行回收,回收不了的放到幸存0区,原来存在幸存0区的对象还是回收不了则放到幸存1区;
同理,下次GC回收时,伊甸区和幸存1区的对象若没有被回收,则会被放到幸存0区;
注意:当一个对象在幸存0区和幸存1区来回15次,则会被放到养老区;对于幸存0区和幸存1区,定义了from和to来识别谁是0区谁是1区,口诀:谁空谁是to。
Tenure Generation Space 养老区
养老区用于保存从新生区筛选出来的 JAVA 对象,一般池对象都在这个区域活跃。(线程池对象)
Permanent Space 永久区
永久存储区是一个常驻内存区域,用于存放JDK自身所携带的 Class,Interface 的元数据,也就是说它存储的是运行环境必须的类信息,被装载进此区域的数据是不会被垃圾回收器回收掉的,关闭 JVM 才会释放此区域所占用的内存。 如果出现java.lang.OutOfMemoryError: PermGen space,说明是Java虚拟机对永久代Perm内存设置不够。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都是程序启动需要加载大量的第三方jar包。
例如:在一个Tomcat下部署了太多的应用。或者大量动态反射生成的类不断被加载,最终导致Perm区被占满。
Jdk1.6及之前: 常量池分配在永久代,1.6在方法区
Jdk1.7:有,但已经逐步“去永久代”,1.7在堆
Jdk1.8及之后: 无,1.8在元空间
无论是永久区还是后来的元空间实际不在堆内存中,存在于方法区中,
体现上面结论:如下图:
下一篇将介绍JVM垃圾回收机制,JVM调优,MAT的使用,JVM垃圾回收的四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