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儒学历两千多年的发展,不断传承,不断扩充,其所含“仁”“义”思想也不断被刷新,涌现了众多仁人志士的身影。


遵循“训诂,义理,性命”的节奏,本节设计从写作背景渗入,考虑到节选部分涉及十二组典故,将典故作为背景知识纳入“训诂”部分,依节奏而行。


正气歌(节选)

【宋】文天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背景资料: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南宋末年人,元兵入侵时,其坚决主张抵抗,文天祥在广东抵抗敌军,不幸兵败被俘,途经零丁洋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元朝统治者先后派已经投降的原南宋宰相留梦炎,小皇帝赵显等人前去劝降,始终不改气节,最后被囚禁在一间矮小潮湿,生存环境极其恶劣的囚室中,想借此侵蚀她的锐气,消磨他的精神。1281年夏,在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七气的熏蒸下,文天祥依然拒绝投降,“以一正气而敌七气”,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凛然风骨的《正气歌》。


训诂: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天地之间充满着正气,它赋予各种事物以不同形态。

它在地上就是山岳河流,它在天上就是日月星辰。

它赋予人的正气叫浩然之气,这种浩然之气充满在天地之间。


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当国家太平的时候,正气和谐地表露在政事修明的朝廷里。

当国家危难之际,忠臣义士的气节便表现了出来。

关于人间正义的故事,一一画在图画里,写在历史书上。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齐国,有舍命记史的太史简;

在晋国,由坚持正义的董狐笔。


【典1】太史简

《左传》:太史书曰:“崔杼弑庄公”。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持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太史兄弟,以生死争正义,万世史官之楷模。


【典2】董狐笔

春秋时,晋灵公昏庸,大夫赵盾屡劝未果,反招杀身之祸,遂出逃奔齐,其从子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弑之,赵盾犹未出境,闻之而反,亦不讨赵穿弑君之罪,太史董狐言曰:“赵盾弑其君。”赵盾曰:“非我也,穿也。”董狐曰:“子为正卿,亡不出境,反不讨贼,非子弑君而何?”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书法不隐,拒实直言,敢犯危难。

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_第1张图片
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在秦国,有舍生报国耻的张良椎;

在汉朝,有忠君持汉节的苏武节。


【典3】张良椎

秦始皇灭韩,后兼灭六国,天下统一。韩遗臣张良与壮士以铁椎行刺始皇,未果,逃。后始皇死,豪杰并起,复立六国,项羽灭秦,杀韩王成。良乃佐汉高义灭项羽,为汉开国勋臣,封留侯,盖再为韩复仇矣。

以一文弱书生,挑战强权,可谓大无畏也。


【典4】苏武节

汉武帝时,遣苏武使匈奴,逢匈奴内乱,欲降武,自杀未遂,被关冰窖,绝饮食,武食旃毛,饮雪水,几日不死,乃使牧羊北海上。武持汉使者之节,凡十九年,节毛尽脱,至昭帝时始归。

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匹夫难夺其志,使臣守节不渝之典型也。


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它表现为宁死不降的严将军的头;

表现为拼死护主的嵇侍中的血。


【典5】严将军头

  三国时,刘备兵入蜀,欲取刘璋而代之,璋将严颜曰:“蜀中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后严颜兵败,张飞审之,见其凛然之气,释之,奉为上宾,后刘璋兵败,严颜自刎于守土。

宁死不降,凛然正气。


【典6】嵇侍中血

《晋书·忠义传·嵇绍》:“ 绍 以天子蒙尘,承詔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 荡阴 ,百官及侍卫莫不散溃,唯 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绍 为嵇康之子,官至侍中。

护主于临危之际,抛却生死,以身殉之。

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_第2张图片
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

它还表现为张雎阳誓死杀敌而咬碎的齿;

表现为颜常山仗义骂贼而被割的舌。


【典7】张雎阳齿

《旧唐书·张巡传》:安禄山叛乱时,唐睢阳守张巡誓死守城,每战大呼,眦裂血流,齿牙皆碎。及城陷贼将尹子奇谓巡曰:"闻君每战,眦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巡曰:"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子奇以大刀剔巡口,视其齿存者不过三数。后因以为忠义的典型。

讨逆死节者,忠义之典范。


【典8】颜常山舌

颜常山,即颜杲卿,安史之乱时,他起兵讨伐,后城破被俘,当面大骂安禄山,贼割其舌,犹骂而死。

忠于国家,宁死不屈。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有时又表现为避乱辽东终日戴一顶黑帽讲学的管宁,他那高洁的品格胜过了冰雪。


【典9】辽东帽

汉末的管宁,字幼安,春秋管仲之后。他一生不慕名利,清寒自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称赞。乱世中避居辽东,皇帝屡次征召他为官,他坚决不受官位,后辽东战乱,他返回故里,整日戴着一顶高高的白帽子在楼上安居,终生不踏魏地。他禁得起富贵利禄的诱惑,禁得起寂寞的考验,得到“清虚足以侔古,廉白可以当世”的名声。

贞洁不染污世,国家元气所寄也。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有时又表现为著《出师表》以明忠君之心的诸葛亮,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留恋鬼神也为之感泣。


【典10】出师表

三国时的诸葛亮,他在乱世中隐居,为刘备求才若渴,不惜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打动,走出隆中,尽心汉业,助刘备,辅刘禅,写下感人至诚的《出师表》。《出师表》之所以壮烈,其实不在他的文章,而在于他的所为,他明白汉、贼不两立的大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鞠躬尽瘁,谋国进谏之典型。


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有时表现为祖逖渡江北伐,收复失地时的楫,慷慨激昂誓要吞灭胡羯。


【典11】渡江楫

东晋的祖逖,西晋时,诸王争权,自相残杀,五胡乘机入侵,政权东移,东晋建立。此时无暇北伐,祖逖上书自荐北伐,被授为奋威将军,自己招募部将渡江北伐。祖逖于中流击楫(船桨)发誓,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失地,有如大江东流,一去不返,以示决心。他壮烈的决心,爱国的大志,使他名垂青史。

振士气,正人心。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

  有时候表现为段秀实铁骨铮铮,痛击奸人的笏,逆贼的头顿时破裂。


【典12】击贼笏

唐代的段秀实,安史之乱后,朱此在京师乘机造反,皇帝被迫出逃。段秀实假装服从,暗中与人商量谋杀朱此。一天,朱此召段秀实议事,谈到“僭位”, 秀实怒,夺取身边人的象笏,袭击朱此,朱此头被击中,流血不止。因同谋者没有来,段秀实被捕,后被杀害。他不顾自己的性命,视逆竖如无人,宁可死也不做不忠不义之事。

惟正义是知,惟国自爱。

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_第3张图片
击贼笏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这种浩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

正义凛然不可侵犯而万古长存,

当这种正气直冲霄汉贯通日月之时,

一个人的生死还有什么值得计较的呢?



义理、性命:

这是一个怎样的文天祥?

忠君爱国

坚守气节

舍生取义

国有道,不变塞焉,
国无道,至死不变。

政治清明的盛世,贤臣明主在朝,正气浩然;

衰乱危难的乱世,生死利害当前,气节方显。

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文天祥所敬仰的先辈,无一不是坚守气节,赤子忠心,

他敬仰义士,自己何尝不是义士?

他以义士勉励自己,又何尝不是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以人证己,以己证诗,浩气长舒,气贯日月!


文天祥身处囚室,

以一浩然正气敌七气,

国家大义当前,宁死不降,

个人荣辱在身,宁折不弯,

不改浩然正气,不失忠臣气节。

在这些面前,生死又算得了什么呢?

行刑之前,文天祥身披镣铐,神色从容,面向南方,躬身朝拜,慷慨赴死。他丝毫不逊色于他所敬仰的先辈,他的一颗赤胆忠心必将永恒于人世。

也许古人的事迹在今人眼中已经过时,但我们应该时刻秉承“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的坦荡浩然。

无论何时何地,“匹夫不可夺其志”,顺境中不改初心,逆境时不变节操。不偏激,不懦弱,坚守内心的原则。

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儒者的声音与身影——《正气歌》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