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

1711年,牛顿投资过南海股票,亏了2万英镑,事后他感慨地说:"我能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的疯狂。"

最近,有一篇关于中国的一个90后团队发明高精度机械臂的文章,刷屏了朋友圈,被数不清的公众号转载,相信你们应该都看过了,没看过的可以点击『阅读原文』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1张图片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2张图片

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年轻的团队,马上就要和ABB平起平坐,让三星诚惶诚恐,富士康的张全蛋们马上就可以放假了。

但是不知怎么的,作为一篇科技报道,读来总觉得有一种怪怪的感觉。首先是轻浮的用词:"震惊"、"引爆"、"无所不能",典型的有意标题党训练出来的轻浮文笔;其次是字里行间对民族主义的渲染,"中国这么牛b的产品"、"媲美德国"、"非要到美国众筹"……

于是怀揣着强烈的好奇心到知乎果壳上走了一圈,向专业人士求教了一下,也查了一些相关的学术资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二三。


1. 这个产品是否真如他所说的这么超神?


能写书法能画画,能切香肠能端水,更牛逼的是,可以用意念控制哦!

最大精度0.2毫米,只卖3800元。ABB便宜的产品线精度比它差得多,而精度更高的产品线要卖17万一台。

更重要的是,基于Arduino的开源将会让他无所不能。

简单来说,文章的作者认为评价一个机器人的标准就是:1. 精度;2. 价格;3. 是否开源;4. 可以写毛笔。

但事实真相果真如此吗?

1.机器人的基本评判标准有以下几个:

① Payload负重,决定了机器人的载重;

② Working Envelope&Degree of Freedom移动空间和自由度,决定了机器人的灵活性和移动范围;

③ Repeatability&accuracy重复定位精度和定位精度,决定了操作的精准性;

④ Price价格。

文章只提了③和④,其中对③的解释也是非常片面不客观的。

2. 哪怕是单独说精度,也有很多门道。且不论理论精度和实际精度之间究竟差多少还需要再验证,精度还分为重复定位精度repeatability和定位精度accuracy两种。这里举一个容易懂的例子。

比如说打靶 ,repeatability好,则着弹点比较密集,但可能都打在了1环上;accuracy好,则靠近靶心,但可能是在靶心的上下左右分布。(不喜欢看文字的可以看图,左上是高accuracy低repeatability,左下是高repeatability低accuracy。)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3张图片

所以,只敢提重复定位精度的,分分钟就是左下图的结果。

对于减速机而言,重复定位精度容易做好,难的是定位精度。这和材料、工艺等相关,至少便宜的减速机是做不到的。Dobot在Kickstarter上面最后打出来的成品效果一闪而过,根本没有放出照片,最终的呈现精度究竟有多高还有疑问。

3. 自由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远比你是否能写毛笔字要重要。作者嘲笑的流水线上的搬运机械臂一般是4DOF(四个自由度,可简单理解为四个关节,也就是最终端关节无法yaw 或者 roll)。从这一点上说,Dobot也是四自由度的机械臂,和图中的机器人的运动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五十步笑百步。

4.至于作者另一个嘲笑的对象,他放的图是北京的一名创客陈刚做的机械臂,而并不是他说的ABB的产品。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4张图片

历史上ABB也不存在500元的机械臂。陈刚是国内最早做桌面机械臂的人,2013年就在淘宝上卖它的机械臂。后来淘宝上各路神仙把他的发明抄了个底朝天,一时间到处都是卖桌面机械臂的。Dobot是这波“桌面机械臂”浪潮里比较后入场的,居然把老祖宗拿出来嘲笑,作者也是很有意思。

以上部分内容感谢知乎网友@奀翊、@知不知乎的科普和授权。

而至于文中那一些带着民族主义情绪的煽动性的话,更不过是一点媒体人的小伎俩罢了。

但是如果只谈产品本身,虽然没有作者吹得这么神乎其神,但如果最后的成品真能实现他们现在的宣称的话,还是不失为一款优秀的性价比很不错的家用产品,毕竟它确实在性能和价格上做到了不错的平衡。哪怕它远远谈不上颠覆性。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5张图片

目前项目在还剩6天结束的情况下筹到了46万美元,有900多位支持者。虽然和Pebble这样能融到1300万美金的明星级项目没法比,在Facebook和Twitter上也没有引起太多的讨论,甚至说连Verge这样的主流科技媒体也并没有报道Dobot,可以说远远谈不上震惊美国科技界。但是在Kickstarter整体众筹表现大幅下滑的今年,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要知道最近两年中国的智能硬件团队只有做机器人的uarm比他们筹到了更多的资金。


2. 作者是谁?为啥要写这么一篇文章呢?


看到这里,我的第一反应是,作者也许是像之前被黑的公众号『差评』的创始人一样是个深谐传播之道的资深媒体人。

事实也确实如此,又是第三方营销团队的杰作。一个标榜自己是智能科技权威媒体的网站和公号。几乎所有的文章都是标题党+浮夸的表述。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6张图片

而这是那篇文章作者在知乎上的回应。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7张图片

写软文还如此有理。不过后来作者把自己说的都删了,大意就是这并不是一篇受委托而写的软文,而是主动写的软文,软文就该这么写,能火就行。火了之后Dobot团队来找他喝了茶。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8张图片

这是作者的知乎账号,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微博账号就不贴了,不过看到下面他发的这条,大家也大概能猜到这是怎样的一个人了。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9张图片


3. 为什么如此缺乏科学素养的媒体依然能活的好?


为什么如此缺乏科学素养的媒体、媒体人,却依然活得很好,甚至于比很多踏踏实实做内容的都要好的多呢?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这一切都是由于一种叫互联网焦虑的东西。互联网焦虑的核心就是对新知的渴望。

这是符合进化论的观点的。生物需要始终对环境保持极度的敏感,快速应对大自然的种种挑战,才能将生命一直延续下去。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就是,知识突然爆炸了,敏感的人类不会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因为『知识』这个东西是和很多东西直接关联的,求职、交友、恋爱,可以说都需要『知识』的辅助,所以人们对这个东西如此有危机感也不是一件太让人惊讶的事情。

于是人们不断地追求新知。人们对于『新』内容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于『真实』、乃至『优秀』内容的需求。

是不是看到小红点你就下意识地想去点掉它?

互联网对人类的操控,远超出你的想象。


4. 不要指责他,我们都可能是他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10张图片

有一部英国迷你神剧叫《黑镜》。其中第一季的第二集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就是未来有一天,人们都居住在一个个被黑玻璃包围的虚拟屋子里,刷牙漱口,买食物,玩游戏等任何需要消费的活动都需要使用点数,而点数只能靠每天在固定的自行车架上骑车来赚取。人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机械无聊的工作,只是为了赚取点数可以生存之余,在眼前的大屏幕中换得更多的节目来享乐。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11张图片

男主角就是这样行尸走肉地活着,直到有一天他无意中听到女主角唱歌,被她的真实所打动。他决定拿出自己辛辛苦苦攒到的全部一千五百万点数帮女主角买一张选秀入场券让女主角实现唱歌的梦想。但女主角在选秀现场海量的虚拟观众面前迷茫了,在评委的威逼利诱下背离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色情女星。

于是愤怒的男主角重新努力地省吃俭用赚取点数,终于给自己也买了一张选秀的入场券,在选秀表演中以死相逼,疯狂地宣泄着自己的愤怒,痛斥体制,试图唤醒这些“在铁屋子中沉睡的人们”。但是,当评委们被他的表演“折服”,并提出给他开办一个评论节目时,在巨大了利益面前,他妥协了,也被收编进了『体制』内。

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_第12张图片

简单来说就是,一到选秀台上,评审员:"要不要呀?"观众:"要!"——也不管要什么。反正大家都是凑热闹,瞎起哄。而被拱上台的,被富贵荣华迷了眼,忘了初衷。

所以,不要急着指责他,指责那些看似无良的媒体。如果这样的内容消费观延续,我们都可能是他。而这,是最悲哀的事情。我们在台下要么起哄,要么摇头,但实际上,我们到了台上,一样的下场。

我们都在这个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即使看见了希望,却仍是固步自封。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正在消费主义的世界里画地为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