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阁海外考试研究中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当年被贬之后,罢归故里。虽忿忿不平,但作下此诗以表信心,终究会否极泰来。在雅思考试当中,烤鸭们也往往有郁郁不得志的时候。特别是在输出项考试中,自己所想传递的表达却往往不是考官赞许的。以我们口语为例,自信满满的烤鸭们刚坐下,还没有等几个题热身,考官就开始皱眉摇头,甚至无限制打断。当我们Part 1还没结束,烤鸭们就被浇了一头冷水,自信就完全没有了,后面的Part 2和Part 3更像是应付完考试而已,结果可想而知。
刨除考官主观因素影响,我们也应该反思一下究竟是什么使得考官和我的考试不能流畅进行。如果是时长,那么不应该是低分的问题;剩下的原因就很可能是我们的答题思路被考官摸清了,是否是模板答案?背诵答案?还是答题出路几乎一样?
我们来看几个雅思考试的问题和回应答案的例子。
lDo you watch cookery programmes on TV?
Yes, I do. Because it is an important skill inmy life, and it can teach me how to cook by myself.
lDo you like sports?
Yes, I do. Becau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mybody and I can keep healthy that way.
lDo you often visit museums?
Yes, I do. Because I think I can learn a lot ofthings in museums, like history or science.
这几个问答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除了内容比较死板,固化以外,最重要的是答题模式类似,即回应题目之后,加上原因阐述。当烤鸭们的词汇和语法能力一般的时候,所呈现的答案就像上面的例子一样苍白无力。缺乏带入感和细节描述是这些答案所欠缺的。我们希望在Part 1能够提供给考官更形象立体的语言表现力,这不仅仅是词汇、语法、发音等评分标准上要求的,更要体现在内容上,通过4项评分标准传递给考官。
那么如何在Part 1避免和考官陷入单一的因果逻辑纠缠,使得答案更形象立体,有个人特点和带入感呢?我们先看一下雅思对于Part 1的理解。
Ø“考官会向考生进行自我简介,并核对考生的身份。之后,考官会就考生熟悉的话题(如朋友、兴趣习惯或者食物)进行询问。为保证题目的一致性,这些问题都是从一个事先拟定的范围内抽取的。”
Ø“考生就日常性的观点和信息、常见的生活经历或情形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
首先,很多烤鸭进入考场就开始在自我简介中展现自己流畅近乎背诵式的回应。在我们引用的这两段理解中,可以看出考官需要对考生日常性话题的表达能力进行考核。姓名部分只是确认身份作用。所以,烤鸭们在这里只需自然陈述即可,就像我们进入考场前确认身份一样简单。
其次,在Part 1部分考官一定会选取一些生活类共识性话题,也就是说考生在这个部分中,几乎都有一定或者相当的经历和体验,而这部分答题概念并不仅仅存在于因果逻辑中,所以避免将这部分题目和Part 3的题目的要求混为一谈是一个考生临场应变冷静的标志。过早的纠结到因果阐述中,自己将题目的难度上升,会产生疲惫感。这使得很多考生在Part 3中的答案显得力不从心,或者与之前的答案程度形成较大的反差。那么,在这个阶段一个使烤鸭较为轻松的回答问题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Do you watch cookery programmes on TV?
Yeah, but not that often. Actually I just watcha TV programme calledDaily Cookingon CCTV3, which apparently shows quite a few yummy home dishes and the way theyare cooked.
Do you like sports?
Sure. Especially basketball. I used to play it alot, but it’s been not so accessible since I started working full-time.
Do you often visit museums?
Not really, I would rather spend time watchingfilms at home, cause it is a bit boring for me.
从上面的几个答案看来,明显地,回应的厚度降低了很多,各个答案间的模板感几乎消失,更多是自然真实表述的感觉。
这种答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生在主观点(Yes or No)之后被追问why的窘境。但是要求烤鸭们把考题和现实的结合能力提升到一个自主输出交流的水平。这样的回应更像是交流而非考试答案,考官比较看重考试这个方向的英语表达能力。
而面对自己不熟悉的Part 1的问题或者考官的即兴问题时,我们往往没有合适的原因,或者这个题英语很难说出想要表达的理由。那么这种风险嫁接法,能够把题目的回应具体化,细节化,以现实事例为主导描述。
那么,当我们有合适的理由也要不说吗?
这个不一定。如果在Part 1当中,烤鸭们觉得答题长度过短,或者有曾经学习过的理由可以论证,是完全可以表达的。但是,注意回归现实,争取把每个Part 1的题答得像个体事例,这样才显得更真实、立体,满足:常见的生活经历或情形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进行交流的能力。
最后,烤鸭们在涵盖题卡时,注意联系实际,把一些可以想到和准备的内容事先铺垫好,在考场上以更加自信和自然的状态与考官进行一场舒服的交流学习,而非严肃的问答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