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生活,应该常备奥卡姆剃刀思维

你的生活,应该常备奥卡姆剃刀思维_第1张图片

最近一直在思考有关个人成长方面的问题,之前也阅读过不少相关书籍,大致得出了一个结论:

所谓生涯规划,无非就是运用各种模型和方法,帮助你识别出自己当下最真实的处境、以及当下最需要的东西是什么;然后再通过各种模型和方法,帮助你达到最想要的结果。

但是这些模型和方法又实在太多,什么MBTI、DICS、二八法则、思维导图、零秒思考、目标愿景板等等(而且现在还有不断在增多的趋势),光是理解和学习这些模型,就要花掉很多时间。

反正换做是我,如果花这么多时间是在学习模型,而自己人生的实际问题还没着手开始解决,那我肯定不会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解决人生问题的知识,只会变得更焦虑。

不过我也发现,有一条Principal可以用来筛选最合适自己的生涯规划模型、甚至是可以直接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那就是 -- 奥卡姆剃刀原理

第一次知道奥卡姆剃刀原理,是在谢老师的人文课堂上。这条原理说的是“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对问题“合理的置之不理”。

这个原理拓展到生活中,可以理解为:只要是能够达到目的,方法越简单越好。

这样做的好处是:
1. 有助于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
2. 避免把实现目的的手段,当成目的本身。

比如我曾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是用手账的方式来安排一天的To Do List和时间使用情况的。一开始记得还比较朴素,后来看到网上不少大神们晒自己精心设计过的手账,也不由自主地想要向他们看齐,于是胶带、彩笔、简笔画统统都开始搞起来。本来计划每天花半小时完成的东西,最后要花一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

像手账控们那样精心设计手账,的确能够给我带来内心的宁静和仪式感,特别是到年末翻看自己过去一年的记录时。但我最初开始使用手账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方便检查在自己时间管理上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手账原本是我用来管理时间的一种手段,最后却变成了目的本身 -- 想要用来节省时间的工具、最后变成了浪费时间的因素,不能不说是一种本末倒置。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果断放弃了手账,改用了时间块App来记录和分析每天的时间使用情况,这才真正达到了我的目的。

顺便说一句,这款App本身也是遵循了奥卡姆剃刀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原则,并没有什么花哨的功能、也不会让你在使用上花费太多时间,这才是一个时间管理App真正应该达到的功能。

所以,下一次当你遇到生活选择题的时候,不妨也用一用奥卡姆剃刀,剪掉那些复杂的表象,只留下最简单的选项。


相关文章:
个人管理需要的是原则,而不是方法

前一篇:
哈佛商业评论:人人都该知道的职场动机模型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生活,应该常备奥卡姆剃刀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