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外世界文学名著

浅谈中外世界文学名著_第1张图片

今天呢,就是突然想在此谈谈中外世界文学名著的那些事儿,也是想尽量秉着公允的态度来述说一下个人的一些对于“天下艺术为一家”的见解。不过由于自己学识尚浅,某些不到位的论点或者疏漏,还望各位大佬们见谅了,还有那顶容易让人盲目的非理性爱国的帽子,也请诸位看官摘掉之后,再来阅读此篇文章。

首先呢,纵观世界文学史,先后有古希腊的《荷马史诗》,意大利的《神曲》,西班牙的《堂吉诃德》,英国的《哈姆雷特》,中国的《红楼梦》,德国的《浮士德》,法国的《悲惨世界》,俄国的《战争与和平》,印度的《吉檀迦利》,拉丁的《百年孤独》等等······自从人类开始有精神文明的传承,或画或书,或音乐或雕塑······比较遗憾的是呢,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自古至今都没有一种全球统一的语言来传承,世界各国的文化也是存在着千差万异,这样的好处是造就了世界各国的文化大繁荣,异步却同时推进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坏处也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跨语种沟通交融的障碍,于是要让其他国家来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就难上加难了。

也许现在有些人又要说了,中文翻译成别的语种就大打折扣,失去原本的魅力之类的云云,果真是这样吗?试想一下,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已流传两千年之久,古往今来,传播到世界各地也不知道是跨越了多少道文化和语言障碍。要知道,中文和希腊文算是世界上公认的数一数二最难学的语言了!因此,把希腊原版的《荷马史诗》翻译成世界上各种各样的语言版本也是相当浩瀚繁杂的!但是人家依然做到了,希腊的文学已经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极其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我要说,语言是绝对没有孰优孰劣之分的!中文只不过是相比较其他语种难很多而已。如果按照我们国内这种思考方式去看待的话,希腊人民是不是也得感慨:“你们这些外国人翻译的这都是什么鬼?”。

然后就不得不说,世界主流的语言——英语。我们中文有中文之美,人家英语也是有其美学之道不容我们忽视的。我们不能因为我们本身是中国人,天生说着中文就轻视英文之美。中国是有李白、杜浦、屈原、关汉卿、苏轼、曹雪芹等名家,也写有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佳作,可是看看英国的文学,莎士比亚、弥尔顿、夏洛蒂姐妹、狄更斯、哈代、萧伯纳等等······同样不胜枚举,也是著有Thou hast made me endless, such is thy pleasure. This frail vessel thou emptiest again and again, and fillest it ever with fresh life等名篇。既然有无数之多的艺术家在用英语传播文学,还能怀疑人家英语的实力吗?

在此可以参考一下中国古时候的瓷器  丝绸 茶叶等赫赫有名让外国人也钦佩不已的东西,这些文化特产同时也是外国人所无法企及的,哪怕是放眼现在或者未来,这些依然是外国人无法企及的。这就涉及到了“美”这个字眼儿,在我眼里,美是没有国界之分的,是超越国界和语言的,美是文学等一切文化产业的内在和灵魂,是大而统一于文学、绘画和音乐等文化产业的。也正是因为呢,古时候的中国有那些无名却伟大的工匠完全掌握了美,才能在瓷器等产业上面达到如此之高的造诣,同时也让这些外国人如此的仰慕。所以说到这里,就已经足以证明中国的文化是没有那么不堪的。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的中国靠这些就已经做到冲破国界征服了外国人,为什么文学偏偏就一直没有做到呢?

现在来说说文化背景的问题。中国有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其厚重感对于外国人而言,确实是很难懂的,尤其中国现代白话对外国人而言都那么难,就更别提中国古文的难度了。相比而言呢,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经不停的改朝换代,每个时代的文学也是各放异彩,有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个中之复杂,是我们后人这单薄的文字难以描述的。而欧洲呢,也是经历了各种社会大动荡,文明之变迁,古希腊神话、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文学、启蒙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也同样是博大精深的。

在此也不得不说说,中国文学所缺少的一种人文关怀精神。中国的文字是如此的浩瀚壮美,各大家也写了那么多精品佳作,可唯独缺少了这个。不过鉴于旧中国被封建主义统治太久,新中国成立也才几十载,我还是坚信现在的中国文学就好比新生的婴儿一般,是充满了活力,能吸收百家之长的,以后的中国文学之路一定是无比光明的。

最后就是,一个时代里的一个人,经过那个时代的洗礼,本国的文化已经根深蒂固了。看看西方各国,封建制度不过才历经千年就被推翻了,早已觉醒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也随之发扬,想想看吧,这些新生的思想在当时必定是和守旧的派系经历了长久的种种冲突和斗争,方能如春风化雨一般完全扎根在普通大众的思想意识里。文学亦是如此,整个世界文学艺术的脚步在向前奋进,摧枯拉朽的落后者终究是要被淘汰的。看当时的文学艺术变革和发展几乎都是以欧洲为中心,他们这些国家也是经历了启蒙运动、狂飙突进运动等大事件,不过有一点显然要说的是,他们那些艺术大师总是能出国会面其他国家的大师而相聚,来交流各自对文学的思考和态度,这是有利于文学广为传播的,所以突破语种的障碍就容易多了。反观当时的中国,和西方交流甚少,完全没有和西方同步跟上,甚至已经由强盛慢慢开始衰落了。再看现在的中国,经历封建制度的瓦解到现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愈加完善,其中依然是有很多年是和西方文化颇为断层的,这时的西方各种思想基本都解放了,跨越国界和语种的隔阂,趋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也越来越紧密。那么问题来了,中国的文学到底该怎样突破重围才能走出去呢?在我眼里,这就好比两道大门,门是很大,可是你要迎接进来的可是西方那么多国家的文学簇拥而来,从对立、审视、接受、融合进阶到天下一家,这都是需要过程的。还有文化输出的另一道门,由于中国历史更迭所经历的各种强大和落寞,造成西方对中国的认知有很大的误解和偏差,那么,在这大浪淘沙的历史里,那么多文学作品要从这一道门走出去也是异常拥堵和艰难的。不过鉴于中国发展越来越强大,和整个世界的连接也愈发的密切,影响力也随之在世界范围内不断的提高(例如这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喜欢并且学习中国的历史 汉字 书法等),中国文学的曙光确实已经慢慢开始显露了。尤其是呢,还能借助这互联网的兴起之力,把中国的文化输出和传播到全球每一个角落,到时候我们全球中国人恐怕都是很欣慰的。

总之,中国的文学是潜力无穷的,看看眼下这21世纪,我们国人,尤其年轻人,思想变化已经跟得上时代发展了,甚至能超越时代而先知先觉的,有此强大的根基,还怕中国的文学不能再次崛起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中外世界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