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废掉的5种表现

2018年4月8日 周日

2亿中国老人正在废掉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老年人废掉的标志,就是从放弃生活的骄傲与希望,转而臣服于生命开始的。以我们最常见的一句话概括:“认命了,你这辈子就真的彻底输了!”。

——石头哥▪导读

国家统计局公布过一组数据:截至2017年年末,中国大陆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4090万人(约合2.4亿人),占总人口的17.3%,比10年前增加约1亿人!(在中国的认知中,60周岁及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二十几的年纪在这里谈老,有点年少无知,故弄一副行家的样子,简直打脸自己,但我还是想和你聊点什么。前些日子,随同父母去参观某集团在京的医养社区项目,那里生活的近300户老人,平均年龄80有余,日子过得恬静自得、简单自如。回来以后,看了看周边能了解到老人的现状和表现,总(nao)结(dong)了中国绝大多数老年人正在废掉的几种表现。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其中观点?

小病要拖,大病硬扛

如果说,中国老人普遍“患有一种久治不愈的病”,那这种病一定是:嘴硬不承认、患病不就医、不舍得花钱看病的

2.4亿中国老人,有6成分布在农村,这些农村的空巢老人,就医本就受到地理、交通、经济、医疗水平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于是他们养成了“能用一颗止痛药解决的病都不叫病”的习惯,他们把病看得轻描淡写,再大的疼痛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咬咬牙,扛过去。

在儿孙面前,更是掩藏那么自然,自然地和健康老人别无异样。即便,病痛在儿孙面前显露出来,他们也会用'花言巧语'告诉儿孙:“没事,我去诊所看看,买片止疼药就好了!” “大夫说了,这是老毛病了,得养着。” “我的情况我知道,吃那个***药就好了!”。

有个朋友姥姥70多岁,看病倒是很配合,可看了病不舍得吃进口药,不舍得按时复查打针。说到底,老人不是不在意自己的健康,他们更惜命,但他们更在意看病要花钱,担心给儿孙添麻烦,又好面子。

一个老人如果连自己的健康都不舍得投资和管理,那又谈何安享晚年?!

穷养自己,富养儿孙

首先,这句话一定不是我说的。但这一定是中国老人的真实写照。中国老人,都是往下(几辈)亲,亲儿孙胜过亲自己

我生活的老家有很多这样的家庭:老两口退休后,带着全部的积蓄跟随子女住在了一起,他们不是来享受天伦之乐,而是去给子女照顾孙子孙女。

老人操持着家里的一切,买菜做饭搞卫生,孩子的照顾陪读也都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本来留着的老底,也倾数资助给儿子女婿买房买车搞创业,就连家里的水暖电开销,孙子的零用新衣都是老两口的退休工资来维持。

所有的钱和时间,都花费在儿孙身上,身后的金山银山、金银细软,最后的最后也写在一纸遗书上留给了儿孙后代。

老人对儿孙这样的百般讨好和付出,事情的后续,通常是不美好。换来的只是“吃力不讨好”和一句“那是你理所应当的付出”。要我说,2亿多中国老人,前半生 活给了金钱、时间、儿孙;后半生,又把金钱、时间 活给了儿孙。而自己的生活却搞得一片狼藉。

对中国老人而言,儿孙好了,自己也就好了。然而,这就是本末倒置。

中国老人,更应先富养自己,有个老伴、有个老友、有个老窝、有个老底,才能日子更好身体更棒,这才是全家的最大福气,不是吗?!

消极怠世,漠对人生

“都老了,还折腾什么”

“老李走了,我应该也快了”

“半截身子都入土了,还找什么老伴”

“这些年,人走茶凉,都没人来看我了”

虽无法准确洞悉身边的老人心里是如何想得,但我曾真切地听到过以上这些话。中国老人废掉的另一具体表现,便是消极怠世,漠对人生

老人自退休后,经历了社会角色的突发性转变,心理上多少会有落差和失落感。有落差就会觉得生活失去意义,对任何人和事,都有一种消极、否定的灰色心理;有失落感便会自卑、发牢骚,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总自暴自弃、事事凑合,活在过去

他们焦虑、烦恼、抑郁、孤独、失眠、自卑、食欲减退、寡言少语,却鲜有人认为或去关心老人的这些心理问题,甚至连老人自己都并不察觉。多数儿孙又都会认为产生这种(不良)心理现象是正常的生命规律。

2017年5月22日河南郑州,一位50多岁的离休女同志跳楼身亡,她本多才多艺、会唱歌跳舞,正是该在家享清福的时候。却被抑郁症困扰,造成了不幸。

2017年6月17日江苏扬州,一位70岁左右的老人从家中3楼纵身跳下,当场身亡。出事时,老人的家人均在家中,老人可能患有抑郁。

2018年3月......

中国老人应做好角色的退场,克服种种恐惧,转换思维让自己往年轻里活,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心理行为,免去不当情绪,勇往直前,走好接下来人生的每一步!

记住,年老莫言老,人老心不老,那就会产生一种青春活力。不是吗?!

害怕失去,不懂珍惜

老了惜命,却不懂珍命;老了惜友,却不去联络;老了惜情,却不愿追求。你那么害怕失去的东西,为什么还总是不懂珍惜?!

3月热播剧《美好生活》,剧中老梁和刘兰芝的感情可谓坎坷,还未留下个好结果。

姻缘巧合,刘与老梁相识,双方互有好感。可老梁是个粗汉子,不懂情趣,当老梁下定决心要和刘兰芝表白,和她安度晚年时,刘兰芝竟意外车祸身亡,还未来得及享受美好生活,享受爱情的美好,就阴阳两隔。

且不说这是编剧刻意去表现爱情的凄美,单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喜欢就要立刻去追,不要失去了,不要等所谓时机成熟了,才追悔莫及。

害怕失去又不懂珍惜,还有一个原因在于:甘于当下这一切的颓势,臣服于死亡的恐怖力量。“不怕人老,就怕心老。”“越是怕死,越是易死;愈不怕死,愈不会死。”话虽不多,却通俗明了,且颇具哲理和科学依据。有生必有死,生生死死,这是人生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

既然害怕失去,为何不拼了老命地去珍惜?!

既然害怕废掉,为何不活成当年那般潇洒?!

藏起情绪,掩饰自我

中国老人最擅长的一件事情,就是藏起自己真实的小情绪、小心思,掩饰真我,只为在儿孙面前表现出一副 我能行、我一切都好、不要操心我 的状态。

老年人废掉的5种表现_第1张图片

“微波炉用得还方便吗?缺什么我给你买”

“我什么都不缺”

这是《常回家看看》公益广告里的一句对话,母亲什么都不缺,真的?显然不是,母亲缺的是儿孙的绕膝相伴,这不是用钱能买得到的。但母亲最后,还是掩饰了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了这句话:“都忙,忙~ 唉,忙点好啊!”

“妈,你别给大宝夹肉了,你自己也吃呀”

“妈不爱吃肉,都给我大孙子吃,他正长身体呢”

真的不爱吃肉吗?不见得是这样。他们为了儿孙,从来不去想着做自己,也不准备去为自己而活,习惯性地收起自己所有的情绪,舍掉自己的一切爱好乐趣,只为去迁就我们的情绪,却一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不留丝毫让儿孙洞察喜怒哀乐的机会。

“喂,爸,最近身体怎么样?”

“爸身体非常好,能吃能睡,你不用担心”

远在千里之外给家人打去这通关切的电话,不料早已按照父母预先设定的剧情台词在演。说好听的,爸妈是不敢让你知道,是怕你担心。说难听的“爸妈,你有把我当你儿子嘛╥﹏╥”。

中国老人习以为常的强颜欢笑,正意味着他们正在废掉,推掉来自儿孙的关心、问候,只是为时刻守住自己心里那份所谓“不想让儿女担心”的原则。这显然不是一件好事。你觉得呢?!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用一颗平常心活好当下

面带微笑,保重身体

善待自己,富养自己

积极乐观,笑对此生

做你自己,学会珍惜

不去凑合,不怕失去

多走走,多看看,多游游

多写写,多说说,多学学

舒展了心灵

放松了灵魂

这样

才不至废掉

生命才能有意义


Livin离石原创

转载请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年人废掉的5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