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图片,转载请注明来源(洞健dongjianpai)
10月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秘书长Göran K. Hansson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引领两项“驾驭了进化力量”研究的科学家:研究酶的定向进化的弗朗西斯·阿诺德,以及对“噬菌体展示技术”做出重大贡献的乔治·史密斯和格雷戈里·温特。这也再次将噬菌体这种神奇的小“生物”带入了公众视野。
之所以给“生物”打了引号,是因为噬菌体其实是一种病毒,而没有细胞结构和独立生存能力的病毒,其实严格来说不能算“生”物。实际上相比通常意义上的细胞和病毒,噬菌体看起来更像是某种先进文明的黑科技产物:一个典型的噬菌体会有一组抓钩一样的尾部、一个装着遗传物质的多面体头部和连接这两部分的“针管”,看起来就像一个工艺精良的机器蚊子或者自动注射器,惟一的区别是这个注射器的部件都是由糖蛋白(CP)制造的。
典型的噬菌体结构
就像名字暗示的一样,一种噬菌体会专门以自己特定的细菌为目标,当抓钩抓住某个倒霉细菌的表面,头部就会像开塞露一样把遗传物质“挤”进细菌内部。这次死亡注射后,接下来就是典型的病毒做派,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会劫持这个细菌,强迫它生产新的噬菌体部件并组装。当这个过程进行到最后时,细菌已经被噬菌体从内部吞噬掉,装满了新鲜出炉的下一代噬菌体。最终细菌在酶的作用下爆开,无数新的噬菌体开始四散寻找新的受害者。
噬菌体的高效杀戮让它们成为了生物圈中最常见和多样化的实体——比其他所有加起来还多。它们也包办了地球上大部分杀戮事件,海洋中每天都有40%的细菌惨死于这些死亡注射器。
而噬菌体展示技术,正是利用了噬菌体用化学方式抓住细菌“注射”的特性,通过多次重复感染增殖,从浩如烟海的样本中高效地筛选人们所需的某种特定蛋白质。这项技术从1980年代开始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阿达木单抗(修美乐)就是用这个方法开发出来的。不仅如此,这项技术在针对艾滋病等疑难病毒感染的疫苗开发中,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用来注射修美乐的注射器组件
别说跟噬菌体还挺像的
不过虽然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地位非同寻常,噬菌体最大的潜能还是它们的老本行——杀细菌。
虽然很早就有人发现噬菌体对细菌感染的治疗作用,但因为抗生素实在太好用了,所以噬菌体治疗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进入主流视野。过去的近一百年,人类经历了抗生素带来的一场狂欢——我们不再惧怕肺结核、梅毒等曾经的不治之症,有什么感染开点消炎药就万事大吉。但近年来大家逐渐意识到,我们好像玩脱了。如果说近20年发达国家梅毒的回潮更主要是社会原因,那么愈演愈烈的“超级细菌”则是二十世纪抗生素狂欢的直接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种典型的“超级细菌”
抗生素治疗本质上是一种人工进行的自然选择,淘汰了大部分普通细菌后总会有个别变异的强悍个体存活下来,而医院正是这种进化的理想环境。现在院内感染成了超级细菌的重灾区,这些细菌在医院环境的千锤百炼下诞生,有些不仅能抵抗几乎所有抗生素,甚至能在酒精溶液中生存。与此同时开发新抗生素的成本却越来越高,一款新的超级抗生素会耗费药企数以十亿记的经费和数年时间,然而再过几年对它有耐药性的细菌又会出现。
于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噬菌体的抗感染用途。而噬菌体的神奇特性,也就进一步显现出来:
其一,噬菌体非常专一,很难误伤益生菌,更不会伤及人体细胞。很多人都有吃消炎药肚子一泻千里的时候吧?那种情况其实就是因为抗生素大量伤及无辜,而噬菌体基本不存在这个问题,至于感染人类细胞更是从原理上都不大可能的事;
其二,和随着代谢效果衰减的抗生素相反,噬菌体会自我增殖,而增殖的材料正是被他们感染的病原体细菌,也就是说噬菌体疗法用致病菌生产了消灭它们自己的大军;
其三,噬菌体不仅能自我增值,还能自动改进。感冒和流感等病毒性疾病之所以难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病毒会快速变异规避药物和人体的免疫系统。噬菌体对于病菌来说也是同样棘手的存在,当病菌进化出对噬菌体的防御力,很快后者也会魔高一丈;
最后也是最有趣的,细菌抵御病毒的能力和抵御抗生素的能力相矛盾,也就是说细菌无法同时对抗生素和噬菌体有高防御力。这就意味着就算某种病菌真的演化出很强的防噬菌体能力,那再换回抗生素就行了,就这么简单。
青霉素的发现者弗莱明如果知道有这么好用的东西,
大概也会很宽慰吧
如前所述,噬菌体广泛运用的前景,现在才刚开始展示在世人面前。有时笔者甚至会有这样的脑洞:这么神奇的特性,这么“不自然”的外表,噬菌体会不会是外星人或穿越者的馈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