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础哲学》读书笔记7

                第六章    行为主义与教育

        一、行为主义的哲学基础

(一)实在论:行为主义者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对待特殊行为的细致研究来理解人类的一般行为。行为主义实在论要素,既包括具体可见的事实,也包括“形式”或者行为法则。

(二)唯物主义:主张现象可以通过物质和运动的规律来解释。行为主义者强调身体是物质的,行为是运动的。人类可以被看着是物质和运动的结合。霍布斯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主张生命就是简单的动作。人们通过知觉感受客体的性质。感觉是物质的,感觉到的是性质,性质就是运动。

(三)早起行为主义者:1.巴甫洛夫训练理论创始人。反应以训练为基础,训练可以用外部环境来解释。2.华生认为环境是行为的主要塑造着,如果能控制一个儿童成长的环境,就能按需要将儿童塑造成为任何一种人。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协调感觉和运动反应。感觉不仅能获得知识,也是指导活动的工具。

(四)行为主义:行为主义者认为,可观察的实际行动和环境条件都是确实存在的,而且可以通过客观的、合理的、精确的术语体现出来。

(五)行为主义者的哲学之维:1.斯金纳:任性的观点:主张少一些对哲学的思考多一些对“现实”行为的观察。他提出“认识什么”的问题。在《超越自由与尊严》中,斯金纳将人性归因于各种各样的内在动力,影响力或者是其他“自主人”的神秘行为。通过文化设计美好生活的观点:文化的发展就是建立在社会或受相倚性联系强化的环境之上的行为发展。改变行为的方法就是改变起强化作用的相倚性练习(文化或社会环境)。相倚性联系就是行为发生的条件,他们强化了的行为同时也影响了行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教育的过程就是创造文化的主要方式。积极地强化可以引导人们开始改变或控制学校以及其他的机构。以奖励来控制行为。

二、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行为主义

(一)教育目的:改变人们的行为,同时也为其指出更为合适的方向。一个人是否应该按指定的方向发展,由谁来决定?怎么改变?按什么方向改变?人类已经被环境的力量控制了,这种环境的力量包括家长的培养、学校教育、同龄伙伴、媒体、教堂以及社会。(二)教育方法与过课程:教师有多种奖励及强化的方法可以任意使用:赞扬、微笑、抚摸、给小星星或糖果等。课程应该被划分为短小而独立的单元,这样的课程容易被掌握,同时便于评估学习目标。(三)教师角色:教师以评分、对学生的态度、手势以及其它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教师必须掌握训练的技术,并且能正确地使用它。

三、对教育中行为主义的批评

20世纪60年代以来,行为主义被应用于教育,同时在班级内广泛运用。行为主义者可能会确定性地描述学习是怎样发生的,及在实验室中或教室中如何改变行为,但是将实验室中得出的结论应用于广阔的社会政治及经济条件下,这种想法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行为主义者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人,这种理论的影响将会破坏人对自我的认识、个体责任感和自力更生的品格。

2017.10.26重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基础哲学》读书笔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