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恐同者伤害我们的孩子!"
4月底,六位儿女的母亲举着横幅,在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内拉起横幅,一些学生在横幅上签字,表示支持。
这几位母亲的儿女是同性恋者,她们这次行为是对之前有学生反对同性恋的回应。
这群同性恋者的父母,经历过生与死的犹豫,泪水的浸润,最终历经修行般的煎熬,才得以面对、接受这个现实。
他们选择尊重和理解子女的选择,也希望社会能多一些包容。
摘身事外,我们都有一套再也理性不过的观点和道德去嵌套别人。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恋,你会怎么办?
如何诊断同性恋
同性恋既是个很有诱惑力的词,一些年轻人视为最时尚,但也是传统道德上避之不及的污点。
19世纪中叶,人们才发明了“同性恋”(homosexual)这个词。直到二战时期,这个词才开始在英国广泛使用。
2014年,根据科学研究院的平均统计,中国的同性恋人数可达7000万,其中男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000万以上,女同性恋者的人数在3500万左右。
这个数据并不是很准,毕竟勇于承认自己是同性恋的人需要很大勇气面对社会。
如何判断是否为同性恋?
1. 同性恋一般在幼年时期就有些迹象,不过儿时的表现与性成熟恰恰相反,儿时愿意和异性在一起,喜欢扮演异性的角色,喜欢穿异性的服装,喜欢模仿异性的动作等等。到了青春期,情况迅速发生变化,开始对同性感兴趣,对同性产生爱慕,对异性却表示厌恶或淡漠。
2. 长期得不到同性长辈的关爱,或与异性长辈一同生活过久的人,往往更容易成为同性恋。离婚后的单亲家庭或父亲早逝的家庭中,孩子成为同性恋的可能更为常见。
3. 在一个阴盛阳衰的大环境中长大,特别是母亲性情暴躁或夫妻争吵的家庭中,男孩子成为同性恋的概率增大。
4. 同性恋者往往对异性没有“性”趣,不主动和异性谈情说爱。
5. 同性恋者往往会用行动表现自己的性取向,他们会不自觉地表露对同性具有持久而强烈的好感。特别是在可以看到同性的公共浴室等场合,他们会表露出性的欲望。
6. 同性恋者往往会更多地看同志小说,上一些同志网站。这些特殊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体现出来。
7. 有一部分临时的同性恋,曾受到过异性的打击或伤害,想以同性恋的方式来娱乐自己或报复他人。
基于此,我们给于同性恋一个定义:
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
同性恋不是一种疾病,只是一种不同于大多数人的性取向。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同性恋
遗传学曾给出一种观点,认为同性恋倾向是因为遗传基因决定的。但这是一种并不科学的说法,因为同性恋患者不一定有直系后代,但是同性恋人数却并不随着时间而减少。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弗洛伊德认为同性恋是性心理发展阶段固着的表现。3-5岁是人类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期,在此阶段,幼儿会对异性家长产生本能的性欲渴求,同时对同性家长产生敌对感。如果能够顺利度过这一时期,那么个体的性取向就能正常发展,否则个体将可能产生性欲倒错。这个理论会让人联想到一些事例,如某些和母亲关系格外亲密的男性,最后找到一个类似于父亲角色的同性做自己的伴侣。
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同性恋的形成更多的是一种适应和学习的过程,主要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来塑造。例如,有的个体在异性恋经历中遭遇了挫折而在同性恋的经历中得到的满足,那么他/她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同性恋。又或者,如果一个个体的第一次性行为是由同性引发的,并有一定强度的亢奋,(或者由于环境的限制,身边都是同性,如男校、女校、军队,一旦与同性发生关系并体验到强烈的快感),那么他/她就有可能在性与同性之间建立起联接,从而发展成为同性恋。这个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一些人突然发生性取向转变的现象。
从神经生理的角度,一些双生子的研究显示,同卵双生子同性恋共发率显著高于异卵双生子。Robinson等(2000)对男同性恋的食指和中指的比例进行的研究显示,男同性恋的食指和中指的比例显著小于男异性恋。而之前已有研究表明食指和中指的比例与产前雄性激素的水平呈负相关,与雌激素的水平呈正相关。从而间接的表明了产前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容易导致同性恋。
同性恋可以被治疗吗
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旧时西方精神病学将同性恋视为“性倒错”、“性变态”、“性错乱”,将其归为一种人格障碍与行为障碍,并相应地创造出了一系列治疗同性恋的方法——厌恶刺激、大脑手术、激素注射等。
19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艾弗伦·胡克做了第一个关于同性恋是不是精神疾病的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性恋者并不一定有心理障碍。
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剔除出了精神疾病的行列。
虽然同性恋并不是疾病,但人类从未放弃对其的研究。大体上来说,对同性恋的治疗办法有通用以下几种:
1.行为疗法
这是一种采用厌恶性条件抑制的治疗手段。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因痛苦的或令人生厌的外界刺激,使患者在治疗时产生不愉快的体验。
2.移情疗法
这是一种通过某种特定对象,把同性恋指向转变为异性恋指向的医疗手段。这一方法对于原发性同性恋者不太适宜,而对只具有恋同意识,而无同性恋行为者有较好的疗效。
3.环境疗法
这是一种专门为同性恋者提供某种有利于治疗的,或能抑制其产生恋同意识的外在环境的疗法。这种疗法对境遇性同性恋者疗效较好。
4.精神疗法
这是一种以精神分析为主的治疗方法,大致可分为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两种。
个别心理治疗,是指医师和患者单独相处,先由患者主诉,倾吐心中的心声和郁怨之情,然后由医师帮助其寻找同性恋行为的发生原因,分析其性质,制定矫正方法。
集体心理治疗,是指医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将患者编成一个或若干个小组,就他们的共性问题,开设矫正知识讲座,然后进行讨论。谈危害,提疑问,表决心,订个人矫治计划等等。医师不必过多地介入其间,只是适时作必要的引导和答疑。
5.药物疗法
患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并同时接受精神、行为等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疗效。
6.手术疗法
这是一种不得巳的治疗的手段,对那些具有强烈的异性认同意识,而且又很难通过其他疗法转变其性欲指向的患者,采用外科手术使其变为异性。
世界对同性恋的态度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法律法规的完备,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接纳程度逐步开放,民众也开始重新认识、接纳同性恋。
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教育作品《小学生健康教育读本》中,同性恋并未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标签式出现,它强调同性性倾向亦是正常取向,呼吁孩子们不要歧视,甚至谈到了同性婚姻以及同性恋生育权的问题。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说,孩童时期是性成熟的重要时期,小学生健康读物的出版是社会对这一现象的重视和尊重。但这本读物遭到了家长们的强烈反对,学校被迫收回了读物。
1999年,广州母亲吴幼坚得知读高中的儿子出柜,选择了尊重。2005年她向媒体公开支持同性恋者的态度,并通过演讲和疏导的方式鼓励更多人。
2015年2月底,一位江西同志的父亲林贤志致信1000名人大代表和委员,呼吁同性婚姻合法化,并附上了自己阅读500万字资料、用一年时间起草的《加快推进我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建议稿》。
另外,台湾地区初审通过了同性婚姻的合法提案。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有18个国家或地区承认同性婚姻合法。这一数字还在扩大中。
世界接纳同性恋的方式还有很多种。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月光男孩》讲述的就是孩子性成熟之路。而早在1993年获赞无数,张国荣的代表作《霸王别姬》也涉及同性恋。还有为数不少的音乐,漫画等等。还有世界三大同性恋大游行:旧金山同性恋游行,悉尼同性恋游行,阿姆斯特丹同性恋游行。
悉尼同性恋大游行
旧金山同性恋大游行
阿姆斯特丹同性恋大游行
不可避讳地说,我们一向习惯了只要某件被认为的坏事不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都能宽容。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恋,如果你的朋友是同性恋,如果你是同性恋呢?
给他们一个拥抱,你能做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