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纵横16.12.22】临近考试时,该如何复习语文?(二) ——阅读的“思路”

【语文纵横16.12.22】临近考试时,该如何复习语文?(二) ——阅读的“思路”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阅读,是一门大学问!我们在这篇文章中先谈论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很难通过刷题来提高,它更需要的,是学生的深入思考。

之所以说文学类文本的阅读很难通过刷题来提高成绩,一方面是因为其之题库是无限的,别说全世界,单就中国,作家的数量也是很惊人的。几乎每天都有许许多多优质的诗歌、散文、短篇小说……从这个作家群体中产生。而这些优质的作品,又几乎都可以作为中高考的阅读材料。所以,在中高考中,一个考生发现试卷中的阅读题自己考前曾经做过的概率几乎为零!

另一方面,大量地刷阅读题太过浪费时间精力。堪称“杀敌一千,我损八百”。

因此,在阅读这一板块上,我们更需要的,不是练习的数量,而是质量(即思考的深度及解析的透彻度)。

考场中,做阅读题时,该如何找寻答题的思路?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认识文学的本质。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是一门艺术,是一门给人带来愉悦,能够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思想、拓展人的见闻……的艺术。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学与音乐、美术、雕刻……其他的艺术形式之间,共性很多。

在英文中,艺术的单词是art,art偶尔也被翻译为“技艺、手艺”。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art也具备“技术”、“手艺”……的意思。(鄙人粗通拉丁语,不到之处,敬请指正。)

也就是说,文学作为一门艺术,其本质也具有技术性!

【语文纵横16.12.22】临近考试时,该如何复习语文?(二) ——阅读的“思路”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是的,语文并不是一门很虚、很空的学科。虽然它的内容有时会有些抽象,有些“虚空”,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比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逍遥游》)……但这门学科中,也有许多技术性的东西,虽然这些技术性的东西不如数学、物理等学科这么明显。

当我们阅读文学类文本的时候,就可以明显感觉到一些作者写作时的“套路”或“技巧”,而这些作者惯用的“技术”或“套路”也正是我们解答阅读题时的“思路”。

比方说,小说的作者在拟定自己的小说的标题时有什么样套路,那么,我们在解答“小说标题有什么作用”这样的题时,就有什么样的思路。而“小说的标题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的解答思路主要来说无非就是:1.交代故事的发生背景(《秋天的怀念》);2.作为全文的线索(《羚羊木雕》);3.暗示文章的中心(《蘑菇转了一个弯》);4.概括全文的内容(《智取生辰纲》);5.设置悬念(《钟点工的三千元晚宴》)……

阅读是写作的铺垫,阅读与写作永远是一体两面。

就我自己的写作经验来说,我在写作小说《杀手传奇》的第二回——酒楼叙义的最后一段时,为了写出朗月在码头久待徐芜而无果之后的失落之情,便用了一段环境描写。

请看原文:

【语文纵横16.12.22】临近考试时,该如何复习语文?(二) ——阅读的“思路”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环境描写来写出朗月的失落之情呢?为什么不直接写“朗月很失落”呢?显然不是为了装逼!

我们都知道,表达方式共有五种:记叙、抒情、议论、说明、描写。如果一篇文章自始至终都只有一种表达方式,那么,毫无疑问,作者和读者都必然会阵亡在极度的枯燥之中。而这五种表达方式如果在一篇文章中交替着出现,那么,无论是作者在写的时候,还是读者在读的时候,都不会感动“审美疲劳”。

这就是我在小说的最后一段使用环境描写的原因之一,在写了一大段的记叙性的文字之后,来一点描写性的文字,两种表达方式交错着使用,文章显得异彩纷呈,而不会单调乏味。

第二,文字(或者说所有的艺术形式)的表达能力是有限的,自古至今,还没有哪一本小说,敢声称自己写尽了世上所有的情感、所有的思想、所有的人事物……无论是莎士比亚的,还是巴尔扎克的,还是米兰昆德拉的……

很多情感,很多思想,是写不出来的。写不出来怎么办?旁敲侧击、拐弯抹角地写出来。情感写不出来?OK,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思想写不出来?OK,用寓言故事来映射!

相比于西方而言,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史上,很少有纯粹的形而上的逻辑建构,我们祖先的辨证性思想,大多是通过“寓言”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如“守株待兔”、“买椟还珠”、“邯郸学步”、“自相矛盾”、“求马唐肆”、“智子疑邻”、“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削足适履”、“五十步笑百步”、“齐人有一妻一妾”……(此处省去一万字)

在文学或哲学上,这些就叫做“表达技巧”。因此,我在小说的最后一段设置环境描写的原因之二是:渲染人物的情感。

一般来说,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环境描写,其主要的目的无非有:1.渲染人物的情感;2.揭示文章的中心;3.烘托气氛;4.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5.为下文做铺垫……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在解答“文章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时的思路。

我们在临考前复习阅读这一板块时,不需要大量做题,但需要归纳、复习这些文学中的“套路”,或者说,是答题时的“思路”。比如:

1.句段的结构作用都有哪些?

2.线索可由什么充当?

3.倒叙的手法,作用是什么?

4.叙述人称的作用有什么?

……

【语文纵横16.12.22】临近考试时,该如何复习语文?(二) ——阅读的“思路”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行之老师微信号:Soros_Zeng。加我备注“学生”或“家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纵横16.12.22】临近考试时,该如何复习语文?(二) ——阅读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