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在行陪我走过

本科是会计学专业的我,因为父母为我选择的这一特别“专业”的专业,我从未做过职业规划。我想的很简单,以后就当个会计,考考注会证,貌似职业生涯非常明晰。学什么就干什么呗。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并不喜欢会计专业,隐约感觉也不适合做会计。但从小就是好学生的我,从未逃过课,依旧规规矩矩,努力学好专业课程,甚至还想考研。大学四年,成绩优异,连续三年获得奖学金。课余,我先后担任新东方和万学海文校园市场助理,推广英语杂志和考研课程,第一次感受到了靠自己赚到钱的成就感。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极强的洞察力,我这两份兼职工作的业绩十分优异。

2011年的冬天,我面临着毕业。为了对得起自己四年的付出,我奔波于各个企业的招聘会现场,去应聘各公司的财务会计岗位。那时的我非常迷茫,感觉自己真的不喜欢做会计,但我是不是应该坚持选择专业相关的工作呢?到底该怎样呢?

北京的冬天,寒冷而孤寂,我站在街头,疲惫而失落。我至今记得那时的我多么的无助,我多么渴望找个前辈为我指路。

后来,我参加了各个银行的校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进入中国银行,从柜员干起,至今工作5年多。

进入银行,当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算是个不错的选择。柜员的工作,本身不难,但需要耐心和细心。入行的第一年,就是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掌握所有技能和岗位要求。

大概工作3年后,我依旧不喜欢自己的工作,也没有想要晋升的方向。我开始迷茫,我懊悔,想离职。但是,我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离开银行能做什么,心情极度低落。我好想找个内行人帮我分析分析,我该怎样选择?我到哪里去认识他们呢?

直到2016年,我知道了【在行】,开始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我的职业方向有了新的可能。

那是个周日的早晨,我正在梳头发,电视里播着北京新闻。主持人说互联网时代,无所不能,有些人居然通过一款软件找到了职业的方向。我听着,这么神奇,这是什么软件?我赶快跑到电脑前,极速搜索着这款软件的名字,知道了【在行】。

【在行】让我让认识了我想找的人,那些以前我一辈子也无法认识的人,现在通过【在行】,实现了自己的心愿。我至今记得刚刚打开软件时的兴奋,想起自己的愿望,当下有机会实现,热泪盈眶。

我的第一位行家,是位时尚杂志的美术总监。

我从小喜欢画画,对美丽的图片很感兴趣。时尚杂志的美术总监,那是我学生时代特别好奇的职业。

我欣赏她的才华,更佩服她的努力,看到她的朋友圈,知道这样有才的女子,不管多晚下班,都会坚持画画。她会用画笔记录旅途的美好,描绘生活的点滴。原来即便有才华也需要长期刻意地练习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能力,天赋只代表原始的内心动力。即便辛苦,她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对工作有着无限的热爱。她是真正的梦想家,是我一直尊敬和佩服的老师。

考虑转行时,我首先要重新认识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发挥所长,而不是一味地补短。我根据自己以往的经历,发现自己是主导性和洞察力很强的人,善于观察,喜欢影响他人。我希望做策略性强一些的工作,所以目标职业是市场商务方面。

有了这样的认知,我在【在行】上更多的是请教市场营销方面的大咖,对市场商务这类职业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因为一些行家的推荐,自学了市场方面的专业书籍,了解了更多关于市场、公关以及整合营销方面的前沿信息和学习方法。我将自学的营销知识,活学活用到柜员的营销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领导对我营销能力的认可。此外,我还结识了一些行业前辈,积累了自己的人脉,甚至获得了新的工作机会。

几年前,有篇文章很火,题目是“我奋斗了十几年,才能跟你一起喝咖啡”,讲述了出身不同,阶层不同,一些东西对某些人可能触手可及,但对另一些人确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对每个人都极其容易。但书本上的知识远不及涵盖了现实经验总结的隐型知识来的宝贵。而这一切你只需要支付一点费用就可以便捷获得,来自各个领域的前辈们的自身经历远比商学院教授们的课程更为实用。他们让你看到现在行业的真实情况,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误导,避免弯路。我想这就是知识付费为什么能逐渐深入人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一年,我在【在行】遇到的不仅仅是一位位行业达人,学到的不限于某一种知识,更多的,是我看到了自己想看的,书本上没有的世界。我感悟的是自身的差距,明晰的是前进的方向,收获的是心灵的成长。

如同【在行】官网说的:“我们相信互联网能做成这样一件事:每个人在面对未知时不必彷徨失措,因为所有人的命运都彼此关联,一部分人的汲汲渴求,就是另一部分人的力所能及。”

【在行】,让我越来越在行。.bd��u�w�1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一年,在行陪我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