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此失彼1——宦官专权的形成(3)

《皇权的衍生物》目录

    (三)顾此失彼1——宦官专权的形成


顾此失彼1——宦官专权的形成(3)_第1张图片
石显

上一章讲到宦官在消寂一段时间后,随着武帝“中书谒者令”官职的设立和后宫官职的扩大增设,宦官干政的合法化。

在武帝、昭帝、宣帝三朝期间,宦官逐步掌握了一些政治权利,但是此时并不能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起到呼风唤雨,权倾朝野的作用。

武昭宣三帝非昏庸之人,对于皇权的把控力度依旧非常强势,在中书谒者令发展起来的同时,充当尚书的士人也在逐步发展,和宦官形成了分庭抗礼的局面。士人充当的尚书刚开始岗位职责仅为:通章秦和折阅章秦,到了后期逐步发展到领尚书制度,现在这批士人不仅代皇帝处理政事,还能直接下章奏,为皇帝本人代言。

尚书权力的扩大和领尚书制度的出现,不仅对丞相权力加以限制,也遏制了宦官势力的发展。

西汉末年,帝王大都骄奢淫逸,少有作为,因从出生以来深居后宫,不知人间冷暖,逐渐依赖于外戚和宦官,使得宦官势力逐渐长成。

汉宣帝时期,为加强皇权抑制外戚,任用宦官曲掌机要,弘恭被任为中书令,石显任仆射。直到宣帝死,元帝继位,石显被擢升为中书令。

汉元帝由于患病,不亲政事,石显虽然长期掌典机密,无论在宫内还是在宫外,都没有朋党,故深得元帝的信任。事无大小,全都委托石显掌管。由于石显权势颇大,朝中百官无不惧怕,纷纷投到其门下。石显也善揣摸皇帝的心事,为人十分阴险,时常中伤诬陷,动辄致人于死地。前将军萧望之、光禄大夫周堪、宗正刘更等人,皆领给事中而供职于宫中,萧望之还兼领尚书事,经常与石显商议政事,深知其为人。鉴于石显的为人,萧望之向元帝进言说:“尚书是国家枢机之所在,应当选用正直朝臣充任其职。

顾此失彼1——宦官专权的形成(3)_第2张图片
萧望之

武帝晚年游宴后宫,少于外臣接触,故多用宦官充任其职,并非古制如此,应罢去中书宦者,不得进用。”汉代的尚书掌管机密,凡宦官充任此官者,即称中书,此言当然不会为元帝采纳,但这一进谏却得罪了石显弘恭当权宦官群体,石显弘恭便设法陷害萧望之等人。

有回萧望之弹劾外戚车骑将军史高和侍中许章,石显认为时机到了,找来与萧望之有嫌隙的两个人向元帝上书,诬告萧搞阴谋离间皇帝与外戚的关系;接着又趁萧休假之际让人向元帝上奏章,元帝将此事交石的同伙太监弘恭处理,面对弘的询问,萧十分老实地居实回答:“外戚当权,多有不法之处,扰乱朝廷。我之所以弹劾,是想整顿朝纲,决非阴谋、也不是离间。”可是萧既然承认了想整治外戚的事实,怎么理解,是石、弘的事了。他们在向元帝报告时说,萧结党营私,多次进攻朝中大臣,目的是独揽大权,请皇帝“谒者召致廷尉”(其实就是逮捕入狱)。

元帝即位不久,见这几个字也不甚明白,就批准了。过了好久,元帝因见不到萧,就在朝上问起,才知萧已入狱。因是自己批准的,元帝也无法责备,只是催着要放萧并复职。石显对元帝说,您才即位就关了自己的老师,大家总认为是有充分理由的,要是无缘无故放了,等于承认皇帝错了,会影响您的威望。元帝听了觉得有理,就下诏释放萧,但革职为民。

过了几个月,元帝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又下了诏令封萧望之为关内侯并准备让他当丞相,想不到此时萧望之在朝内当散骑中郎的儿子萧汲认为皇上既然又重用父亲,就上书替父亲上回入狱之事鸣冤,反使元帝恼羞成怒了,下令调查,石显就趁机对元帝说:“萧望之当将军时,就排挤皇上亲近的大臣,仗着是皇上的老师想独揽大权,那时就该治他的罪。现在皇上封侯赐官,他不仅不感恩,反而心怀不满,纵子上书,实在太不应该了。不送他到监狱清醒一下,将来朝廷怎么能用他呢?”

元帝觉得萧望之年岁大了,怕不堪受辱会自杀,石显却道:“上次入狱他都没有自杀,这回只是犯了言语之罪,他更不会自杀了。”于是元帝批准逮捕萧望之。石显立即派人包围了萧家,萧望之说:“我做过将军,现已快七十岁了。以我的资历和年龄还要受辱入狱,再活在世上也太卑下了。”于是就服毒自杀了。

从此以后,朝中公卿皆更加畏惧石显,不敢冒犯。石显在地位稳固后,一改不与人结党的做法,与中书仆射牢梁、少府鹿充宗等结为死党。凡是依附于他们的人,皆可获得高位;凡稍有轻慢之处者,皆遭受诬陷打击。

石显自知积怨甚多,恐皇帝一旦重用别人将会排挤自己,遂略施小计,以获取皇帝更大的信任。他以宫中安全为由,奏请元帝凡夜深宫门关闭后,必须有诏才能开门。

有一次,石显故意在深夜入宫,自称有诏开门而入。果然有人上书元帝,反映石显矫诏开门而入。元帝笑着拿出奏章给石显看,石显装出十分伤感的样子,对元帝说:“陛下过分信任小臣,使得一些人嫉妒小臣,像这样以一些小事中伤臣的情况,并非仅此一例。陛下是明主,自然能够辨别是非,但臣身微贱,恐难当天下之怨,请陛下解除臣的职务,让臣到后宫承担洒扫之役,也许能使臣得以全活。”元帝向石显再三抚慰,并厚加封赐,从而对石显更加宠信了。

石显害死萧望之后,因望之是天下名儒,担心天下的读书人诽谤自己,便把当时的儒学名家谏大夫贡禹推荐给元帝,使贡禹位至九卿,后任御史大夫。而且石显对贡禹十分尊重,礼数周到。于是舆论又倒向了石显,认为石显如此尊崇贡禹,又如何会害萧望之呢?石显就是这样一次次地欺骗舆论和皇帝。

元帝死后,成帝即位,成帝教元帝不同,更重视外戚群体,虽然在表面上迁石显为长信中太仆,中二千石。表面上似乎升了官,其实是罢去了权柄,但是数月后,丞相、御史上奏了石显种种不法之事,石显遂与家属一同被放归故乡,行至中途,忧愤不食,发病而死。石显的同党皆被免官,依附他而升官的人统统被罢废或降职。

自以石显为代表的宦官群体就此崛起,在西汉末年东汉初年蔓延开来。       

上一章:皇权的衍生物—宦官专权(2)

下一章:皇权的衍生物—宦官专权(4)           

你可能感兴趣的:(顾此失彼1——宦官专权的形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