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震撼眼球的美图又要砸过来了,准备好了吗?
这次美图的主人公,所有的演员,都是各式各样的标点。
有没有想过,标点除了断句,人家颜值也很高哦!
下面是由标点绘制的图画,是不是很有创意?
Im Reich der Interpunktionen
The peaceful land of Punctuation
标点的宁静之地
is filled with tension overnight
夜晚却剑拔弩张
When the stops and commas of the nation
一国的句号和逗号
call the semicolons “parasites”
称分号为寄生虫
Within the hour they form their troops,
一小时之内,他们就形成了他们的军队,
an anti-semicolon group
反分号小队
The question marks avoid the scrape
问号为避免擦枪走火
(as always) and quietly escape
(一如既往)默默地逃避
The semicolons’ mournful racket
分号哀嚎
is drowned out by surrounding brackets
却淹没在四壁的括弧里
And then the captured creature freezes
捕获的生物(分号)冻结
Imprisoned by parentheses
囚禁在括号里
The dreaded minus sign arrives
可怕的减号到达
and — slash! — ends the captives’ lives
然后——咔(斜杠)——结束了俘虏的性命
The question marks, now homeward-bound,
问号此刻正要回家
pity the corpses on the ground
可怜地上的尸体
But, woe! A new war looms large,
但是,哇!新的战争迫在眉睫
as dashes against commas charge
因为破折号反对逗号负责
And cut across the commas’ necks
砍断了逗号的脖子
so that the beheaded wrecks
被处决的逗号便成为残骸
(the dashes delight in gore)
破折号在血泊中欢庆
as semicolons hit the floor
分号撞击地板
Both semicolon types they bury
它们埋葬了两种类型的分号(有一种是砍断的逗号)
in silence in the cemetery
悄悄葬在墓地里
Those dashes that still remain,
那些依然留下的破折号
Creep blackly behind the mourning train
抑郁地在悲恸的队列后蠕动
The exclamation holds a sermon
感叹号举行了一次布道大会
with colon’s help, right on the spot
在现场得到了冒号的协助
Then through their comma-form free nation
然后,通过他们的逗号形成的自由国家
They all march home: dash, dot, dash, dot…
它们都向家前进:破折号,点号,破折号,点号....
(感觉还有很多隐含的意义没有理解透彻,这种构思感觉很想《扁平国》)
这首诗是由克里斯蒂安·摩根斯坦 (Christian Morgenstern )于1905年创作的一首气氛深沉却又诙谐的诗歌:“Im Reich der Interpunktionen”(丰富的标点世界,德语不是很专业,试译)。在德国,几乎每个孩子都知道Christian Morgenstern,甚至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学校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无数公共机构用他的名字命名,以纪念这位诗人。1871年,Christian Morgenstern出生于慕尼黑,如传记作者Jochen Schimmang所言,他度过了“短暂而艰难的一生”。由于家境艰难,他永不停息地漂泊、无家可依。他以写作和翻译艰难糊口,一战爆发前几个月,他在梅拉诺去世,享年43岁。Morgenstern并非毫无争议的人物。Schimmang描述了他如何深受反犹哲学家Paul de Lagarde(保罗·德·拉加德)的影响。这位寻找意义的诗人的另一位同路人是人智学创始人Rudolf Steiner(鲁道夫· 斯坦纳)。Morgenstern在到访勃兰登堡州韦尔德尔那里时与友人共同创立了“绞架兄弟联盟”,韦尔德尔和那里的“绞架山”是文学之地。这是他《绞架之歌》的灵感来源。
西奥多·阿多诺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 1903.09.11-1969.08.06,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音乐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第一代的主要代表人物,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奠基者)曾说:“无形的友好的灵魂滋养了语言本体。”玛丽·奥利弗开玩笑说:“每个作家都有有限的标点符号的生命配额。”印度的绘制艺术大师Rathna Ramanathan则将克里斯蒂安·摩根斯坦的这首诗绘制成了精美的图画,并由Sirish Rao翻译成了英文。
小结:
1.一首诗可以无限扩展成可视化的一本书,几个常见的标点能够任意组合成无穷多变的精美的、且意义鲜明的画面,这种跨界和创意本身就很让人震撼。
2.如果不是因为翻译了这首诗,我可能永远不知道克里斯蒂安·摩根斯坦这位诗人,这位生于德国、饱受生活之苦,却依然寻求生命意义的思想者。所以诗词之间,有对命运不公的抗争、有对自由国度的向往,有着时代深刻的烙印。不论世间繁华或沧桑,留下的,也唯有那些穿越时空的思想和文字。
3.印度的艺术家为什么可以创作出这样的作品?因为古老的印度也有很多智慧,从《至上瑜伽》到三大经典《薄伽梵歌》(Bhagavd Gita)、《吠陀经》(Vedas)与《奥义书(Upanishads),都是探讨人生与宇宙的根源和关系的图书:认识我是谁,找到真我。
4.学习小语种很有必要。世界不只有英语国家,每个国家都拥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因为语言隔阂,我们了解到的,可能连冰山一角都没有。
5.岁月就是大浪淘沙,留下的是永恒的思想的价值,而不是渣滓。所以,留下有价值的文字,才不是浪费生命。(PS:日更好有难度,因为读外版书,每天都是在舒适区之外的努力。)
用《奥义书》的话来结尾:
人的心性也就是自我深深地隐藏在我们的心中。人的意志之中隐藏着人所有的行动、所有的欲望、所有的味觉与触觉;意志无声无息,但它占有的是整个世界。
你不能看(真正)看者看的东西,你不能听(真正)听者听的东西,你不能想(真正)想者想的东西,你不能感知(真正)感知者感知的东西,隐于一切事物之中的自我便是你自我中的自我。
超越于人的感官的,是感官中的世界;超越于感官世界的,是人的思想;超越于人的思想的,是人的智性;超越于人的智性的,是伟大的自我;超越于伟大自我的,是一种非显示的存在;超越于非显示存在的,是原人(即精神或意志);超越于原人的,是空灵(一无所有),那是终极而至高无上的存在。
END
我是麦小熙,更喜欢探究纷繁复杂现象后面的统一。希望不断突破认知的界限,破除最深的无知,证悟最初的那个一。坚持原创翻译介绍全球各领域最棒的图书,持续分享有价值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