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混,争取保研

好好混,争取保研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我再一次对学弟说出这句话时,心中不觉苦笑——终于我也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功利主义者,和我当年所厌恶的人戴上了同一副嘴脸,莫大的悲哀。

“唉,你知道吗,学硕班一个3.5的竟然保研华科了。”

“卧槽,真的假的啊?他是不是有加分啊?”

“没有啊,十个保了外校,就他成绩显示85,加分项那里是空白的…”

这就是我所在的学校的学硕班,一个本想为本校培养学术型硕士的35人的班级,老师是学院最优秀的,实验室是最好的,考试最终成绩是最高的。35人都是推免生,每年当考研大军焦头烂额的复习时,他们轻轻松松的娱乐,交际,做项目。而这么轻松的条件仅是入学考试中数学英语成绩总和在前三十五名,每年无挂科GPA3.0+。

但为什么能去外校呢?大三暑期夏令营获得的外校资格,只要你是推免生,人家学校要你本校不得不放,教育部的规定。

A同学的母亲是某学院数学建模指导老师的同学,两人私交甚密。

“哎,今年数学建模给我儿子挂个名。”

“没问题,得不得奖就说不准了。”

幸运的是,A挂名的那个项目得了全国一等奖,从此A的生活无比轻松,不再为读研而纠结,因为凭这个奖项至少可以保本校了。

我的学院有一个只为比赛而生的创新基地,在这里有真大神,也有划水员。

这个基地成立的初衷是鼓励学生做项目参加比赛,全凭个人兴趣自愿。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人进入这里的目的就是得奖保研。

“哎,你怎么从基地退了?”“悲剧啊,有一门挂科了,保不了研了,强制退出了。”

“真痛苦,老师说今年智能车再拿不了奖就解散了,而我们才开展了两年而已啊,和那些十几年经验的怎么比?”

这里的规则就是这样,项目不能得奖,退出;挂科了,退出;成绩不到80+,退出…

B同学大一加入基地,大二时以他的创意做出的项目得奖了,全国二等奖。获奖后他才发现没有自己的名字……

“今年大三这边项目挂名的不够,所以没放你的名字,明年再放。”

这就是现实,这就是项目存在的意义。

自己在大一时加入创新基地,可惜的是当时忙碌的项目只得了学校三等奖,所谓的安慰奖而已,不会再向省里上报。

而大一加入基地后的一个月里,除了自己看视频学软件应用,剩下的就是想创意,想创意,想创意。每天为了一个创新点查资料小组讨论写汇报书,如此无聊的生活慢慢的消磨你的激情与信心,根本找不到一点兴趣。失望与失败的打击下,大二便退出了基地。

而现在,当我对在基地的学弟说出这句话时,惊觉自己已成为一个功利化的大学生,这是成熟还是悲哀?

身在其中,人不由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好混,争取保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