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是检验智力与理性的最好标准

一位员工找我请假说有急事,后来才知道他是去派出所报案,卡里刚发的工资被全部骗光。让人痛心的是:还是老的套路,却总还是有人上当。

想起年前那次,我也差点掉坑里。  

办公室里进来位小妹,学生模样,进来后举止有点局促,见人想说什么可好像又不知跟从眼前过往的人中找谁说起。

我从位置上站起来,招呼道“喂,小妹你干嘛的?”循着声音,她走到我座位前,怯生生地说“哦,我是移动公司的,因为做活动,想问下你们,有没有人愿意充值话费”一边说,一边把包里的印满带有“中国移动”字样的宣传纸拿出来。

快过年了,电话自然比较多,这种充值活动好久没碰见了。我一时来了兴趣,拿了张宣传纸看着。

“你们怎么上门来了?就你一个人吗?公司网点在哪?活动给我介绍下吧?” 小妹看上去明显不太熟悉业务,面对追问,介绍的一点也不利索。

“怎么你业务也不熟就出来推销?最低一档是200吗,话费怎么体现?”

“你手机给我,我下个软件,根据提示就可以了。”小妹说。

“你在我面前做,我看下你怎么操作?”我把手机给她。 她拿了我的手机,下载了个app把我电话号码薄导了进去,接着又发了条信息出去。

“你看,现在有条短信进来了,提示已经给你充了200了,你现在账户里有400了。你看钱给我200吧?”

“不会吧,我还没说让充,你就给我充了?”我埋怨道。这么快充好了,有点出乎我意料。虽然惊讶,但并没什么反感,暗想:反正都能用得上吧。结果手机拿来一看,账户余额400元,但不是中国移动的短信提示,而是一个长串的数字。

我心有疑惑,感觉有点不对“怎么不是10086的短信提醒呢?”

“哦,这是我们公司专门的通道,你通过这个打电话打长途都很便宜的”。

我有点紧张,赶紧用中移动的app查下看看手机余额——根本没变! 有点懵,到底给还是不给呢?我停顿了几秒,冲她凶道:“不是吧!你给我搞得什么东西?我余额没增加,哪来的充值?”

小妹嗫嚅地低声说道:“你可以试打一下,我们这个app打出去都很便宜的,我已经帮你充好了,你钱要给我,我们经理还在外面等我呢”

“我现在身上没钱,你明天再来找我!”虽然她看上去鼓足了勇气试图追着我要钱,但搞不清这是什么鬼的情况下,就只能来个缓兵之计了,说着我就要往外走。

“那我…要把那个app卸载掉”。时间也不早了,看着要不到钱,她无奈着下了这个决定。我把手机给她,看她把那个app卸掉,走了。

情绪还没从亢奋中缓过来,我大声地跟办公室人谈论刚发生的事。有人明确指出,这骗术早就出现过。

“真的遇到骗子了吗?”我还真没把这事想得这么糟。

坐回位置,再回味下同事的提醒和自己的感觉——是啊,确实是骗子!这种互联网打电话不要钱的软件很早就有啊!好险!

回顾这次事件,究竟是骗子的高明还是自己的经验及遇事理性分析的不足兼而有之吧。心理层面的微妙被骗子利用的妥妥的,先是找准需求,其次利用同情弱小的心理放松警惕,再次,利用技术上的隐蔽性满足“需求”,最后收钱走人——好一个披着羊皮的狼!

再说回那名员工。他接到一个“警方”电话,说他的银行卡涉嫌洗钱,需要把钱赶紧转移……后来他跟我说,他接到电话先是慌了,没时间思考就接到另外人的电话,前后好几个人打进电话来,结果就发生骗子最爱看到的结果。

痛心、懊悔都于事无补。王小波说“假设善良是可以判断的,那么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发展智力,增广知识”。罗胖说,如果我们不学习,等我们老了,那时候即便你能在年轻时候挣点钱,如果你不具有判断能力,依然有可能被骗子骗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骗子是检验智力与理性的最好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