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实习我学到了什么?

从今年5月入职“燃”实习,到现在已经快4个月了,总结一下有以下几点。

●「始终让讨论在同一个纬度」

大boss是大熊,前美丽说副总裁,性格非常直爽的一个人。这里先提大熊,主要是因为这一点来自于他,产品的会议,大部分大熊都会亲自参加。有一种很明显的体会就是,大熊参加的会议,讨论产品的效率会提升不少。

我后来反思了一下这个问题,发现每次在讨论某个问题的时候,参与的人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或则思考,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假如这个时候大家都坚持从自己思考的这个纬度去说明去探讨,这是无法达成一个共识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人能够跳出这个讨论,将讨论拉回到同一个纬度里来,而不是分别站在不同的纬度去思考。这样可以确保大家思考的出发点是一致的,有利于得出一个集聚了大家的智慧而又合理的答案。而这个控场的人往往就是大熊,同时大熊每次的控场都非常的果断,每当有其他纬度的延伸,就会及时的遏制住,确保当前纬度的问题可以更好的进行下去。


●「注意不要抓小放大」

这一点让我对产品经理有了新的认识,因为往往我们新人产品经常会不自觉的沉入到细节中,而忽视了前期我们真正应该注意的也就是对于整体的规划。这里借用一个故事如下:

产品实习我学到了什么?_第1张图片
不要过早注重细节

●「XXX产品也是那样做的,但真的适合我们嘛?」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甚至大公司的产品,经常会参考其他竞品或同类产品,有时候参考其他产品竟然成了首要的判断依据。但有没有想过一味地参照真的就对了嘛?有一次我们产品内部讨论一个社交功能,提到了豆瓣,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应用中将这个社交功能参照豆瓣去做。当时技术总监板子就说我们是一款健身的应用,照搬一套豆瓣的论坛体系不仅要耗费很大的研发成本,而且未必会起到相应的效果。

确实,后来反思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在问自己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的去借鉴其他产品?我觉得答案在于我们的产品定位是怎样的,应该从我们自己的产品本身去思考。比如我们既然是一款健身应用,那么我们的产品就应该从健身的角度去切入社交,想想教练们需要的是什么。后来我们就想到了可以从食谱工具,打卡工具等等更加垂直化的插件切入,做出更加适合我们产品本身的社交功能,而不是直接将一个豆瓣给复制过来。

同时这一点也是产品设计必须注意的问题,始终要知道设计的目的是什么,而不是以XXX也是这样做的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以及他人,这样设计的产品才能更有自己的灵魂。

●「思考一个问题要考虑一条完整的链条」

很多时候作为一个实习生,我们接到一个任务可能就仅仅是单一的一个点,给我们任务的人可能不会提醒我们要考虑除了这一点以外的相关的其他点。但是我们要想更好的提升自己,其他点恰恰是我们需要思考的,比如有一次我完成了一个微信端的关注有礼策划,当时我的关注点全部放在了这个关注活动的本身,思考的基本都是如何去吸引他人来关注,如何来设置这个奖励。后来我将这个方案给大家评审时,有人就提出用户关注了以后呢?如何将用户留住呢?关注了以后难道就放任用户随意的流失嘛?我当时确实愣了,发现自己费了老大功夫设计了一套方案去吸引用户,却没有相应的后续方案,前面的吸引成本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所以我们在思考每一个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将问题思考清楚,不要仅仅关注一点,将思路延伸出去,这样才能有一个全局观,让自己的方案更加的合理。

●「不要给自己设限」

这是我的老大@镇元子告诉我的,我觉得很有必要,人都是存在惰性的,可能遇到困难,工作岗位的限定正好给了自己一个绝佳的借口去逃避。但是要适应互联网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我们需要让自己也更加的全面。好比一个产品经理,一点也不懂技术也不去学习,他就不能正确的判断技术的边界,设计出一些无法实现的功能,导致了沟通成本的浪费,以及影响了自己的任务进度。当然也并不是说我们需要什么都会,T型人才将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目标,这样在某一点上我们本身的优势非常明显,同时我们在各方面也能很好的适应。

●「首先做好自己的事」

原来没有入行的时候总喜欢关注格局趋势这种新闻,经常看36kr等等媒体,那时候觉得做这一行就是要侃侃而谈各种行业现象以及趋势。有一次,我在群里分享了一篇关于行业的分析,一位同事私聊和我说,新人没有必要太在意这些东西,因为这是ceo更应该去考虑的,假如你把时间都用在了这上面,提升是没有多大的。回头一想还真是,新人应该更加踏实一点,从基础做起,只会吹牛逼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让我联想到了追妹纸,身边时不时会出现各类情感专家,对追妹纸的套路似乎说的是头头是道,但是一问你谈过恋爱吗?发现好多追妹纸专家们恋爱都还没有谈过呢。。。

就先总结这五点吧,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大家和我讨论!谢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产品实习我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