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引领现代设计的艺术学校。
上一次我们去看了包豪斯之旅的第一站——魏玛包豪斯,那里是包豪斯的开端,孕育着现代设计。
现在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1925年,由于政治原因,包豪斯在魏玛的历程在这一年结束,搬迁至小镇德绍。
1926年12月4日,由校长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德绍包豪斯校舍落成,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以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造形,震撼当时艺术界,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
时光旅行第二站:包豪斯的成名地
站台:德国-德绍
时间:1926年12年,岁暮天寒的冬季
看点:名叫“包豪斯”的飓风,从这里刮向全世界,而最初,不过是一只身处在德绍的“蝴蝶”扇动了翅膀。
时光列车停在1926年,你背着背包走下车,一抬头,入目是冬日暖阳下的玻璃幕墙,折射出钢筋铁骨固有的清冷光芒,这一瞬,你有些恍惚:“真的穿越回90年前了吗?”
半信半疑走进眼前的建筑,空旷的教室、极简的书桌、玻璃窗外开阔的视野,每一处都是在现代看惯了样式,你靠着窗前的栏杆上,对着双排楼梯硬朗的线条一脸懵逼,这绝对是在现代对吧?
四处张望间,拐角处悬挂的装饰品映入眼帘,那是一片暖气片,它被郑重其事悬挂在人来人往的楼道里,代替了原本应该装饰在此的名人肖像。
这颇有黑色幽默意味的微小细节让你莞尔一笑,这一刻你终于有了实感,你确实已回到90年前,德绍包豪斯大楼建好的那一天。
包豪斯一如它自己所宣称的那样,用设计适应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讲求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实实在在的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产结合了起来。
整个校园,大到房屋、小到桌子、椅子、杯子,都是包豪斯的老师和学生设计的。
还记得上一期提到的瓦西里椅吗?它就是其中之一。
用简单硬朗的线条,无声的宣告:“Less is more”。
包豪斯的理念,就藏在椅子钢管的弧度里,楼梯拐角的折线里,宿舍楼白色外墙上整齐划一的阳台里。
那是属于理科生的浪漫,是冷静外表下滚烫的思想,散布在细枝末节的地方,在来自2016年的我们看来,依旧散发着现代的光芒。
所以,不迷惑才怪呢,这里,可是现代建筑的开端,现代设计的大本营!
1926年12月4日,由校长格罗皮乌斯亲自设计的包豪斯德绍校舍全面落成。
大片玻璃立面和曲折的校舍增加采光面积,各种构造的灵活运用,各立面皆有独自造形特色的律动感,校舍简洁却又整合多功能,表现了崭新的建筑空间观念。
包豪斯的校舍堪称一绝,而包豪斯的教员也个个都是艺术界设计界的顶尖高手,来看这张1926年的成员照片。
左起:
约瑟夫·亚伯斯、谢帕、乔治·慕且、拉斯洛·莫霍里·纳吉、赫伯特·拜尔、乔斯特·史密特、沃尔特·格罗皮乌斯、马歇·布劳耶、瓦西里·康定斯基、保罗·克利、利奥尼·费宁格、京塔·施托尔茨、奥斯卡·史雷梅尔。
格罗皮乌斯
格罗皮乌斯时包豪斯的创始人,也是包豪斯的第一任校长,德绍包豪斯的校舍由他亲自设计建造,除此之外,他还有许多包豪斯风格的代表作!
汉斯·梅耶
汉斯·梅耶是包豪斯的第二任校长。他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在他的领导之下,教育开始走向政治化。他主张艺术与社会生产结合,艺术创作即产品生产,加强设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是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也是最后一任校长。
1930年,密斯·凡德罗接任包豪斯校长职务,着手摒除校园内的政治倾向,使之较为单纯地成为专业的设计学院,同时,将教学的重点彻底转移到建筑设计上。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从1922年开始在包豪斯任教,主要教授艺术基础课。
约翰·伊顿
约翰·伊顿是包豪斯教员之一,是现代设计基础课程的创建者。
约瑟夫·阿尔贝斯
约瑟夫·阿尔贝斯教你集齐七色小方块,召唤艺术神龙哦~
马克斯.比尔
同样是方块,毕业于包豪斯的马克斯.比尔带给你新玩法,同样集齐七色,就能召唤艺术神龙(⊙o⊙)哦别信我
从魏玛到德绍,再到后来的柏林,包豪斯在历史上只存在了短短14年,三次搬迁,三任校长。
1932年,学校因政治原因被迫离开德绍,搬迁至柏林,当时担任校长的密斯·凡德罗用自己的积蓄租了一间破旧厂房,和学生一起将漆黑一片的厂房清理干净,漆上白漆,重新开始。
但情况并未好转,短短一年后,这座在设计史上极为重要的学校,被迫关闭。
包豪斯的存在虽然短暂,但它如绚烂的烟火,引爆现代艺术,为20世纪初的艺术带来新的契机。手表、家装、杯子、椅子、生活用品,我们处处能感知到包豪斯的影子,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如飓风般,席卷了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