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一致性打败短期的高强度

长期的一致性打败短期的高强度_第1张图片

文|厦九九

前些天看环球摩旅《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欧洲季里有一期中,一个丹麦小伙子提到自己很喜欢李小龙的一句话:Long term consistent can beats short term intensity(长期的一致性打败短期的高强度)。这句话瞬间刺激到我的神经。

节目中讲到这个丹麦小伙每到一个地方旅行,都要学会做一道当地地道的菜品,精湛的厨艺让学法律的他有了暖男的光环。对于这件事,他说:我从13岁就开始学习厨艺,现在25岁了,很多人都说我是一个很棒的厨师,但事实上我已经在这件事上花了12年时间,这不是一两个月就能做好的事情。我相信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这样的。长时间的付出会让你收获更多。

1.

好多事情看上去很简单,但长期坚持却无比艰难。长期的一致性必然伴随着枯燥,乏味,但那并不是没有色彩,没有意义。反之,只要你耐心等待,正如丹麦小伙说的“长时间的付出会让你收获更多。”

这个世界节奏太快,速成与高效共长,干货与技巧齐飞。什么都要讲求速成,3天学会什么,7天养成大神,21天成为百万富翁……急功近利也好,高效速成也罢,当然还有夸张的标题党,并不是说这些东西都不好或没用,而是学完之后我们是否有在坚持练习和使用?如果没有,那就是短期的高强度,最终能收获的微乎其微。

昨晚和朋友聊天,我感慨,虽然看了很多管理方面的书,现在项目和团队出现问题一团糟,也都没用上之前学到的那些知识和技巧。然后还特地补充了一句,因为所有事情都压在我身上,哪有时间和心思去运用啊。你看,我还替自己找好了借口。

朋友反问我,你觉得通过看书或培训,真正能吸收的有多少?我说,20%。朋友说,错,撑死5%,甚至是零。真正能让知识或技巧转化为自己能力的方法,两个字——执行。

我竟然没有反驳,因为觉得他说得在理。我也深切体会到“书上读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为什么我看了很多书却在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没用上?因为我只是看书的时候理解了,觉得记住了,但在工作中却很少去运用和练习,因为缺乏长期的一致性的练习,方法还在书上,不在我的能力中。

2.

这让我想到我的大学室友千千,我们都主修中文系文学方向,本科毕业后,她继续攻读古代文学研究生。同样是学文学,现在我只能和汉字打交道,而她已经是一家双语学校的创始人兼资深教师,老外和中国学生通吃。

为什么?因为从我大一认识她以来,就没见她放弃过对英语的学习和提升,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无论在哪里上课,她的座位上永远放着一本厚厚的汉英词典,她竟然一页页地背。

而我只不过在上英语课的时候认真一下,某天收到外界刺激心血来潮了就短期突击一下,而后又是长时间的不闻不问。大三时,大家都在考证,我也想给自己增加点砝码,因为想去外企,我花了3个月时间,顺利拿到了剑桥商务英语(BEC)中级证书。大四来临,宝洁公司来学校宣讲后,我立马又花了2个月拿到不错的托业(TOEIC)成绩。和之前一样,拿到证书后,英语还是英语,我还是我。然后,我没有去成外企。

当我使出洪荒之力去到英语角找老外扯淡时,千千已经在教外国人学中文了;当我拿着证书去面试,人家用英语和我沟通的时候,我说出的话跟录音机卡壳一样。

你看,这就是短期的高强度带来的无成效。而千千长期的一致性,给她带来了让我羡慕得流口水的今天。

3.

顺便再反省一下,除了英语,我还短期高强度地学过什么!尤克里里、摄影、油画、PS……真正在坚持的还有几样?如果一定要回答,大概是写作吧。

前段时间,在持续了一个月的高强度写作后,我终于满足了成为签约作者的条件,也得到了主编的推荐,我满怀希望地填写了申请书,几天之后,我得到的是申请失败的回复。

坦白说,我真的很丧气也很失望,加上工作突然忙起来,我沉寂了十几天没有提笔。虽然那些天只字未写,但我从没有真正放弃的想法,反而觉得愧疚。从某种程度上说,“长期的一致性打败短期的高强度”这句话也给了自己力量。

很喜欢周国平的一句话:写作从来就不是为了影响世界,而只是为了安顿自己。既然这是一件安顿自己的事,那就用一生去坚持,而不只是盯着短期高强度是否达成目标,达成了就有动力,达不成就轻易放弃,那可能永远都尝不到甜美的果实。很多事情,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坚持,而是坚持下去才会有希望。

4.

我想,我们都需要、也一定有一些事情可以让我们坚持3年、5年、10年,甚至更长乃至一生。有些事情迫不得已需要短期的高强度,但还有很多忠于自己的事情,是需要长期的一致性才能收获且收获颇丰的,比如做美食,比如写作,比如跑步,比如读书。

希望我们都多一些长期的一致性,少一些短期的高强度。当你看到别人突然的短期爆发,你要知道那都是之前漫长的一致性积累而成的。突然想到很流行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很努力,但千万别着急。致自己,致你们。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期的一致性打败短期的高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