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加息、拒绝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三压叠至如何应对(三)?

前段时间有朋友问我,美国减税会对我们有什么影响?这段时间,又有朋友问美国加息了,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甚至于有些朋友还问到欧美国家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了,对我国有什么影响?第三个问题有点小众,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来说,加息、减税毕竟还与自己有点关系,但市场经济地位跟自己太远,没多大关系?其实这跟美国减税、加息一样,影响是一环扣一环的,最后还是会波及每个中国普通人。本文想分三篇分别阐述减税、加息、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对我的影响和应对。本文为第三篇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篇。

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影响及应对

市场经济地位是一个经济学上的名词,它表示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状况。按照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重要性,以及国家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程度,一般可区分为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和非市场经济国家。说“市场经济地位”很重要,其实质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倾销、反补贴诉讼过程中的法律成本上。自加入WTO以来,中国一直在为“非市场经济体条款”买单。首先,非常容易被其他国家进行反倾销起诉。截至2016年7月,中国已经连续21年成为全球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10年成为全球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反倾销对中国开拓国际市场造成极为严重的困扰和伤害。由于其他世贸成员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使得中国企业在应诉反倾销调查时处境极为不利,不但败诉率高,同时在同一国际反倾销起诉中,中国企业被裁定的倾销税率也偏高。对中国维护自己的经济合法权益非常不利。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国际贸易各国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一直是中国经济外交主要目标之一。

截至2016年6月1日,目前全球80多个国家已承认中国为市场经济国家,但美国、欧盟等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却一直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今年5月,欧洲议会议员以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非立法性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今年11月30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美国政府已向WTO提交了一份长达40页的法律申请,反对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因为按照2001年和中国达成的入世协议,15年后,也就是2016年12月11日后,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但现在,这个“自动”,是不可能实现了。这是美国政府首次正式公开亮明立场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入世十五年后,围绕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新一轮博弈正式拉开帷幕。

对我国来说,欧美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无非是以上几个原因:一是中国并未达到欧盟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五项标准;二是欧洲产业竞争力相对较落后的国家反对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三是美国在为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寻求一次“不可容忍”的裁决作为退出世贸组织的借口。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地位”只是反倾销诉讼中一个概念。因此完全没有必要把“市场经济地位”当成一个政治符号和外交目标来完成,觉得被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似乎就意味着取得了西方工业化国家平等地位,这无端也给自己背上了不必要的政治包袱。

无论欧美采取哪种方式,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市场经济地位”并不是中国企业免受贸易保护壁垒,减少反倾销调查的“救命稻草”。即使欧美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他们也将“发明”其他新方式继续保护其工业企业和劳动就业。中国也应该淡化其赋予“市场经济地位”的政治含义,不要过分政治化美国和欧盟是否给予“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而把它仅仅看做WTO下的一个政策工具。从是否有利于贸易的角度去理解是否该“市场经济地位”。

对中国来说所有的问题起源都在内部,外部环境最多只能算是导火索。今年以来,中国的经济下行势头虽然扭转过来了,但是要说经济完全恢复景气还是言之过早, 像各类工业品表现出来的涨价潮,实际上更多是因为淘汰落后产能造成的供给减少,而非经济扩张所带来的需求增加。加息不利于经济复苏,而且带来的债务成本增加,令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债务包袱更加沉重。而不加息的话,则会加剧资金外流和人民币贬值的压力,令中国经济持续慢性失血。此前消耗了数千亿外汇储备,终于顶住了人民币贬值压力,现在如果要再来一次的话,对中国的外汇储备损耗很大。所以我认为晚加息不如早加息。 别等血流干了再来急救措施,经济经不起折腾。

减税方面,中国由于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等方面,并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二元制的政府配置刚性支出也很大,因此未来减税空间也不是很大。但美国加息减税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一个逐步扩大的过程,因此也就给予了中国政府更多的时间准备应对措施。主要体现在:第一,全球经济复苏的态势比较明朗,全球贸易也在比较快地增长,这是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第二,明年总的来看,制造业投资有可能会继续回升,基础设施保持相对平稳,房地产投资也不会有大的起落,经济增长应该说有一个比较好的支撑,都为我们加快减税提供了基础。

我们知道,加息是货币政策,wto是贸易政策,而减税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见效缓慢,而且容易被对方开动印钞机对冲或者被货币汇率管控阻挡;贸易政策见效也不快,对主要产品提供国来说,反倾销利剑高悬,总是束手束脚;但财政政策不一样,财政政策见效很快,而且拼的是国家财富,进一步讲是综合国力,拼谁能在财富和国力的消耗战中撑到最后。只要我们经济能够平稳增长,所谓“事缓则圆”,我们可以慢慢消耗欧美减税带来的冲击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减税、加息、拒绝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三压叠至如何应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