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喜喜按语:
自11月4日全国研讨会召开以来,“童喜喜说写课程”被诸多媒体报道。
前几天,我找《中国教师报》这一次报道《童喜喜说写手账》电子版,居然发现一篇
该报的陈佳邑署名文章:《童喜喜和她的“新孩子梦》,刊发于2014年6月11日8版,头条,2600字。
感谢!感动!
正是大家对我无来由的帮助,让我得到了太多关爱。
我传播的并不仅仅是我们研究的教育方法,更是我收获的这些温暖与爱……
同心同行!一起努力!
童喜喜和她的“新孩子梦”
文章源自网络
□ 陈佳邑
当下,畸形的应试教育、死板的课堂、枯燥的课程,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和追逐梦想的勇气。童喜喜,作为新教育的践行者之一,深入教学一线的同时,还以她独特的方式——儿童文学,为我们记录和呈现着发生在新教育实验中的真实案例。在她最新出版的《新教育的一年级》中,我们看到:中国大地上,一颗颗新教育的种子正在生根发芽,一个个新孩子的梦想正在茁壮成长。本期,我们走近童喜喜,领略这个“80后”眼中的教育世界和她的“新孩子梦”。
童喜喜,这位个子小小、爱笑的湖北姑娘,却头顶着各种各样的荣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2008年中国最年轻的作家奥运火炬手;201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嘭嘭嘭》系列、《e小子歪传》系列等多部儿童小说的作者。
她先后用稿费资助了35名失学儿童,并多次赴山区支教,向数千名乡村儿童赠送各类课外书;她发起了萤火虫家校共读行动,并被亲切地称为“萤火虫姐姐”。2009年,童喜喜成为新教育实验中的一员。新教育倡导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希望能够以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为起点,来疗治当下摧残童心的畸形教育。新教育之下,每个参与者都可以用心地成为一个“新孩子”,用纯净明澈的双眸凝望世界,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寻回生命深处的本真。
新教育5年的洗礼,让童喜喜距离自己的“新孩子梦”越来越近。今年,童喜喜再次推出新作——《新教育的一年级》,书里温暖美好的故事,统统取材自新教育实验中真实发生过的教育案例。这套图书按照12个月分为12本,讲述了新教育小学一(2)班学生牛妞、安熊等孩子和花儿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可以说是为学龄儿童量身打造的“入学必读书”。首创“童书即课程”的方法,以时间为序,用数个故事形成一个课程,对于当下孩子、父母、教师最感兴趣或最为困扰的问题,以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准确有效的解答。书中还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形式,精选众多经典图画书,或者将作者原创的儿歌、童诗融入其中,让故事形式更加活泼、内涵更加丰富。
“我希望大家在看完这套书之后,要对中国教育有信心”
“我要非常骄傲地强调一点,就是‘真’,这些故事就发生在现在,发生在当下的中国——这个有着太多抨击和缺陷的中国教育的土地上,发生在2000多所新教育实验学校里面。”童喜喜谈到,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完成144个故事,是因为在写作之前,她就对这套书作了整体的架构,她把自己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可能会遇到的难题,父母最希望得到的帮助,以及教师疑惑的问题一条一条地列成表,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来分配,对这个故事要解决什么问题,那个故事要回答什么疑难做出一个完整的提纲。然后开始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征集和发掘素材。这12本书中的144个具体案例,一方面来自她亲身经历或是亲眼所见;另一方面,她直接给新教育的老师,尤其是正在教一年级的老师们群发邮件,向他们征集教学故事和问题。
任何一个事物,都被赋予了期待与使命。书的力求真实,彰显着作者对于点燃全社会对中国教育信心的希冀与渴望。童喜喜说,不是因为中国教育好,你才要对它有信心;而是因为大多数中国孩子只能在国内接受教育,只有我们首先相信中国教育,然后尽己所能去改善它,中国教育才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真”意味着,书中的这些故事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社会中发生了,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有信心并且踏踏实实地去争取、去改变,整个教育环境,就会像童喜喜书中描述的那样,就会让书中拼接起来的希望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曾用6天的时间捐赠了一个故事,结果让30个失学的女孩回到了校园”
“文字工作者+教育公益者”,这或许是对童喜喜最完整、最准确的概括。
2002年,童喜喜用6天的时间写完了《嘭嘭嘭》,这是一个写满爱的故事,书中,女孩儿和她的隐形朋友一起完成了一段关于友情和亲情的心灵历程,这个爱的隐形故事感动了每一个读了它的人。那时的童喜喜并不富裕,却把这本书的全部稿酬捐献给了旨在帮助失学女童的“春蕾计划”。6天的时间,童喜喜捐赠了一个故事,结果让30个失学的女孩回到了校园。2004到2009年,童喜喜又用5年时间写出了《影之翼》一书,这是她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本书。“想象一下,当一位读者能够为你写出6万字的书评时,当一个国家一级作曲家免费把你书中的音乐谱成曲子,然后由电台主持人为你录成歌的时候,你骄不骄傲?”说着,童喜喜脸上掩不住的激动与自豪。作品首印的2万块钱,童喜喜以她认为最值得的方式,捐给了新教育。
《新教育的一年级》,童喜喜再次践行了她“爱新教育胜过一切”的誓言。每天早晨5点半,她就起来开始创作,坚持每天两个小时的时间,保证至少一篇小说的完成,其他时间她都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公益事业。这一次,童喜喜再次将这套《新教育的一年级》的50%毛利及50%版税捐赠给了新教育基金会。
改善教育环境,使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一直是童喜喜坚持和追逐的信仰。她谈到,类似于世界级儿童文学作品《窗边的小豆豆》的故事,其实早早就在中国的土地上发生过,之所以一直以来被埋没,就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有影响力的人来将它们写成文章并进行传播,“如果这次我写得比《窗边的小豆豆》差,那绝对是我的责任;如果我写得更好,那并不是我的骄傲,我只是真实地记录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生命里需要期待,期待自己,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成为自己。”
著名学者、新教育发起人之一的朱永新教授评价说:“喜喜是一个做公益做到不自量力的人。”童喜喜对于善、对于教育的热爱和追求胜过爱她自己,她不断地完善和追逐自己心目中的儿童文学,努力地去做一名“新孩子”。“生命里需要期待,期待自己,相信自己,挑战自己,成为自己。”童喜喜认为,你期待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一定能从此发现自己生命中的潜力,然后相信自己,不断挑战,终究会成为一个你自己都不相信的人。
“老师们的高压生活是普通人所难以想象的,每天从早到晚,围绕着学生、家长、班级团团转,各种各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却又似乎如出一辙,压抑、烦躁是多数老师工作中经历的常态。”童喜喜坦言,她曾一度害怕自己不热爱这个世界,因为当她不热爱这个世界的时候,可能就会选择结束。但正是因为有了身边这群优秀“种子教师”的存在和陪伴,她才能从中汲取无限的希望和力量,如此,才有了这套新书,童喜喜相信,通过这套书,她可以帮到这些教学一线的老师和同事们。
儿童文学作家 | 教育专家 | 资深公益人 | 童喜喜著
《十八年新生》
童喜喜最新作品
真实人生 传奇励志
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副主席张明舟 独家推荐:“童喜喜和她的伙伴们对教育、对教师、对儿童的深切关爱和超人般的努力和实践,使我阅读期间数次哽咽甚至落泪……”
京东网、当当网现货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