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现在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APP,甚至我一把年纪的老爸老妈都学着用起了微信,还偶尔发个朋友圈啥的。对我们年轻人来说,微信更是一种连接的纽带,很多以前好久没联系的同学朋友,都能通过微信,微信群联系到。每天刷朋友圈,也成了我们消磨业余时间的一项重要的活动:点评下,点赞下,默默看下……反正,这也是一个了解朋友们近况的窗口,毕竟手机天天带着,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感觉。
前两天一个朋友来找我,说她很焦虑,感觉她和原来的同学差距好大。他们进的公司,有的发展,是她比不上的,而她只是一个小小的会计。特别是这几天,一个在意大利读研后留在那边工作的高中同学通过微信找到她,希望她帮忙找一些国际会展中心的信息,她同学所在的意大利公司想要过来参展。这让她更加深受刺激。然后,想到自己之前把英语提起来,学了一段时间,又抛下了。感觉自己总在受到刺激之后才反思,陷入了深深的自责。现在的工资只够自己糊口,这更加重了她的自责。其实我知道,她只不过因为考研考了两次,但都没有成功,所以进入职场晚了一点,步子比别人慢了一点而已。是有这种可能,她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者说是缺点,让她在过去的学习也好,生活也好,受到了一些挫折。但是,我想说的是,放过自己,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
人有差距是正常的,我们需要正确对待这种差距。这种差距可能是先天的,人家爸爸就是王健林,你爸爸就是你爸爸,你想咋地?就像北京高考状元说的,他们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或者可能是后天的,人家就是刻苦努力,或智商极高,读名校进名企,顺便嫁土豪娶白富美,而自己则一直挣扎在生活的困顿中,不知哪日能够翻身,这也是一种煎熬。
特别是现在一刷朋友圈,扑面而来的都是某某某同学在碧海蓝天处享受沙滩碧波,人家蜜月旅行游览的是欧洲古堡,登的是阿尔卑斯雪山;要么就是各地出差,飞机伺候,高端会议,大佬合影。而自己每天则是拖着一身疲惫,挤着地铁,在街边的小店简单对付一顿后,悻悻地回到自己简陋的出租屋,甚至想发一条朋友圈,最后犹豫再三还是觉得太LOW逼,还是悻悻地删掉。瞬间,眼泪都想掉出来,为什么自己这么失败?而这种深深的挫败感,loser的感觉,深深地占据了心底,然后最后演变成自暴自弃,一个人默默蜷缩在角落,可能想到和TA的争执,可能想到在工作中受到的委屈,可能想到一些若有若无的不幸和那些虚无缥缈的如果。这时候,人们往往通过食物、购物等等等等,来填满自己内心对自己的失望。这个在《自控力》这本书中也有介绍,在我们承受伤感和压力时,释放的多巴胺会激活我们大脑的奖励系统“大吃一顿,喝酒,抽烟,购物,玩游戏”等。但是,通常可能这些正是你想极力摆脱的东西,这时候这种短暂的快乐往往会让你陷入更深的烦恼,不断地让你偏离你想要走上的轨迹。如果朋友圈真的让你感觉那么糟糕,那么关闭一段时间也挺好。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让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更加露骨直接,微信朋友圈将“同辈压力 ”(Peer Pressure)无限放大了,甚至延伸成为了“朋友圈压力”。但是不仅仅是朋友圈里的同学朋友,还有互联网上应接不暇的90甚至00后创业者,还有很多成功颜值高学历高的双高博士、海龟扑面而来。在生活中,再低头看看自己,确实面有惭色,几乎无脸活在这个世界上。说实话,能活到今天,多亏了自己脸皮厚。当初大学毕业,没考上研究生,错过了找工作,感情上又遭遇了挫折,天天跟着老妈在自己的胡柚大棚里跟着乡亲们搬了额几个月的货,被自家大伯白眼说:“读书有什么用!”当时,真的觉得自己低到了尘埃里,那时我其实也很迷茫,自己的出路在哪里?那时候,爸妈就安慰我说,二十几岁正是走懵懂运的时候,不要着急。的确,跟当时的同龄人相比,自己确实很失败,要啥没啥,关键是看不到未来。甚至在多年之后,我已经是研究生了,但是还是逃脱不了在门口洗电瓶车时,同学开着卡宴和我打招呼的那份尴尬。其实,人家也只是初中毕业而已,更何况他也是白手起家,辛苦拼出了这份事业。更别说同届同学里已经有出了两本书的作家,而时至今日自己也只不过是魔都万千上班族中默默无闻的一员,与这些身价不菲的或者功成名就的同学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是,这真的这么重要么?
我还是想厚着脸皮说,比昨天的自己过得好才更重要。而不是一个在意大利的同学找你,你就想到你没完成的出国梦。后面还会有读研出来的同学找你,创业的同学来找你,买了房子的同学找你,他们都会让你感到焦虑,这时候你每每想到当初要是出国了,会如何如何?要是考研成功了,会如何如何?要是创业了,会如何如何?……永远都在悔恨,永远都在设想,永远没有行动。你梦想做一个画家,可惜你已经二十几岁了,同龄人说不定已经办了几个展览;你计划做一个工程师,可能你的同龄人已经是技术专家,而你才蹒跚起步;你雄心满怀地想做一个事业有成的人,可能你的同龄人早就已经小有建树,在自己的领域风生水起。我们羡慕别人的书画才艺,我们羡慕别人的专业素养,我们羡慕别人的事业有成,而我们只是在担心,在焦虑,在犹疑,而没有行动!
在平时生活中,有时和朋友闲聊,总会聊到软件待遇好,心向往之。因此,大家内心不免蠢蠢欲动,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做自己原来做的工作,毕竟做自己擅长的也是一种好的选择。不过也有一些朋友,自己业余学习,甚至辞职去专门学编程的。有一次闲聊,便问一个朋友,人家从本科20岁不到就开始学,你现在学会不会太晚一点?他说不会的,本来也有点基本的基础,自己学习能力还可以,前期进步很快的,后面多写代码,到时候找个工作没问题,再过几年就是一个有丰富经验的程序员了。确实如此,人生是一场长跑,你又何苦急于在现在就分出胜负呢?就算所有人都越过终点,你比在起跑线的你早已经跑出了那么多的距离,难道这不值得欣慰么?
或许,真该给自己灌一碗迷魂汤。不要在纠结于过去,不要苛责自己,放眼于将来,顶住世俗的闲言碎语,在角落里向阳生长,也许也会走懵懂运。记得《三傻大闹宝莱坞》中有那么一句台词“一出生就有人告诉我们,生活是场赛跑,不跑快点就会惨遭蹂躏,哪怕是出生,我们都得和3亿个精子赛跑。”我们都跑赢了三亿选手参与的比赛,难道还怕下半场么?
最后,引用一首小诗。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个小时,
New York is 3 hours ahead of California,
但加州时间并没有变慢。
but it does not make California slow.
有人22岁就毕业了,
Someone graduated at the age of 22,
但等了五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but waited 5 years before securing a good job!
有人25岁就当上CEO,
Someone became a CEO at 25,
却在50岁去世。
and died at 50.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
While another became a CEO at 50,
然后活到90岁。
and lived to 90 years.
有人依然单身,
Someone is still single,
同时也有人已婚。
while someone else got married.
奥巴马55岁就退休,
Obama retires at 55,
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but Trump starts at 70.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Absolutely everyone in this world works based on their Time Zone.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
People around you might seem to go ahead of you,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some might seem to be behind you.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
But 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own RACE, in their own TIME.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
Don’t envy them or mock them.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They are in their TIME ZONE, and you are in yours!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
所以,放轻松。
So, RELAX.
你没有落后。
You’re not LATE.
你没有领先。
You’re not EARLY.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
You are very much ON TIME, and in your TIME ZONE Destiny set up for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