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丝绸之路漫记(四):金张掖的大佛寺

重走丝绸之路漫记(四):金张掖的大佛寺_第1张图片

出了银武威,下一个绿洲是金张掖。当地的小伙伴告诉我们,祁连山每隔一一段距离就形成一个绿洲,如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敦煌这么一直过去,而每两个城市之间便是茫茫的戈壁。后来鉴于我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有人要求停车,这短短的停车间歇,让我们调侃了一下,“原来绿洲是因为这个形成的啊!”大家在车上忍不住大笑。

关于张掖的相关历史地理知识,粗粗概括一下大概如下:张掖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东邻武威地区,西连酒泉地区,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战败匈奴后始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而得名。张掖为历代中原王朝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张骞、班超、法显、唐玄奘等都曾途经张掖前往西域,隋炀帝更是于公元609年在张掖曾召集西域27国君主使巨,召开了“万国博览会”。张掖境内有黑河水灌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为全国重点建设的商品粮基地之一,物产丰饶,古称“金张掖”,后改名为甘州,有“不望祁连山上雪,错将甘州当江南”之佳句。至于张掖境内的黑河支流,有“弱水”之称。我个人认为此“弱水”与“三千弱水”应该没啥关系,前者为特指,后者为泛指。

张掖有很多著名的景点,如丹霞山、大佛寺、木塔寺、镇远楼、马蹄寺、山丹军马场等等。晚上我们就很幸运地住在镇远楼(鼓楼)旁边,开窗就可以看到。夜色下的木塔寺闪着黄色的光,像极了金张掖的写照。

第二天早上推开窗户看到祁连山的雪峰,更是欢呼雀跃。

不过最令我兴奋的是大佛寺。因为之前我在电视上看了一个纪录片,是关于卧佛的,当时记得最清楚就是发生灾难之时,老百姓们躲进卧佛的肚子避难,没想到,我们这次真的可以看到这个肚中空的卧佛了,这是一次始料不及的相遇。

进了门,过了牌坊,第一眼看到的是古旧的建筑。l老师告诉我们这些古建筑的点滴,我看到窗棂上的雕花,细微精致,入木三分,古代匠人的技艺都是深刻到骨髓里面去的。大佛寺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原名迦叶如来寺,明永乐九年(1411年)敕名宝觉寺,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敕改宏仁寺,因寺内有巨大的卧佛像所以叫大佛寺。大佛寺内并无僧人。

这卧佛是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像,也是国内最大的室内卧佛。他安睡在大殿正中高1.2米的佛坛之上,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约4米,脚长5.2米。大佛的一根中指就能平躺一个人,耳朵上能容八个人并排而坐,可见其的庞大。佛像的眼神最为传神,似睁非睁,似闭非闭,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也许这就是涅槃的真谛吧。他的眼神,无论从哪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你,千万别做亏心事啊,头顶三尺有神明,你做什么,佛祖都在看着你呢。卧佛身后还塑有他的众多弟子,个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根据介绍卧佛的肚子的确是中空,老百姓可从后面进入卧佛进行避难,果然是庇护老百姓的慈悲心肠。

佛寺两侧廊房塑有十八罗汉,左后则屋顶盘着一条金龙,张牙舞爪。殿内四壁有壁画,内容有天龙八部、二十诸天、《西游记》、《山海经》等等。最与众不同的是《西游记》的壁画。解说说,在张掖这个地方,孙悟空的评价并不如猪八戒、沙和尚的高。在佛寺的壁画上,我们可以看到猪八戒、沙和尚在拿着兵器和妖精鬼怪们争斗,而孙悟空则是在观音面前下跪请菩萨去帮忙降魔伏妖。孙悟空处于壁画左侧一个非常不显眼、不重要的地方,而猪八戒和沙和尚英勇抗争的形象则处于非常显要的地方,这跟我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有所区别。


重走丝绸之路漫记(四):金张掖的大佛寺_第2张图片

在大佛寺藏经阁博物馆里,我们看到了明英宗颁赐的六千多卷佛经(部分),经文保存完好,其中以金银粉书写的经文最为珍贵。寺后还有一33.37米高的土塔,其一、二层台座四隅各建一小塔,风格十分独特。

大佛寺除了有很多动人的民间故事,例如南宋最后一个皇帝的传说,周围还有名扬西北的山西会馆,还有牛肉小饭、搓鱼儿面、炒炮仗等当地名小吃,真是太可爱的佛寺了!出了大佛寺,发现门前的一只石狮嘴里不知给谁塞进了一团橙色的毛线,小胖同学说,这就叫做“看个毛线”,让人捧腹大笑。


重走丝绸之路漫记(四):金张掖的大佛寺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走丝绸之路漫记(四):金张掖的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