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件事我相信家长们肯定亲身经历过,如果没有孩子的,那至少也会有所耳闻。
教育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谈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涉及作业,鸡飞狗跳,呜嗷喊叫”。当然这里的作业可以等价代换成各种事情,必须学习,比如磨人。即“不磨人时,母慈子孝,连搂带抱;一磨人时,鸡飞狗跳,呜嗷喊叫“。
米妈带着小米去餐厅吃饭,吃了一会后,小米显得不耐烦。妈妈一再温柔和小米说要坐在凳子上,保持安静,可是小米却想在地上跑一会。终于,小米肆无忌惮的大哭了起来,米妈也手忙脚乱,一边给旁边人赔不是,一边瞪着小米,凶着说不许哭,丢不丢人。
这种熊孩子的情境的确让广大家长都头痛不已,呜嗷喊叫不仅不能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变得安静,反而更加影响其他人。很多人抱怨,孩子太小,怎么讲道理都不听。其实,不是孩子不听话,是家长没有把握好和孩子间的关系,家长要承担主要责任的。你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有的时候听话,你们之间可以有效的交流。为什么有的时候你说什么孩子都不听,完全是一个磨人的“熊孩子”呢?
其实小孩子一般不会无缘无故的哭闹的,家长想要他们乖,需要一些谈判技巧。想让孩子在公共场合不哭闹,你需要了解和孩子谈判的第二个姿势——了解你的孩子,了解你和孩子间的关系。
一般人第一次看到这儿都会觉得不可思议。我的孩子,难道我不是最了解的吗?我与孩子,难道不是父子母子的关系吗?这有什么好想的呢?其实不然。一般情况下,我们是想当然的选择了我们与孩子的立场,并按照这个立场来和孩子交流。比如上面的例子中,母亲对于孩子,自然而然的把自己放在一个强势的位置,语言语气都是那种“你得听我的”式的说教形式。正确理解你和孩子间的关系,才能达成有效的沟通,你和孩子的谈判才会有效。
人和人谈判,会出现3种关系,一种是处于强势,一种是处于均势,一种是处于劣势。不同形式下运用不同的策略,才能达成谈判目标。家长和孩子间的交流也是一种谈判,所以能分清这3种关系非常重要。
经典电影《教父》中,有一场戏是教父的好友在租的房中养狗,被房东禁止,而教父帮助他这个朋友进行说情(谈判)。他首先和房东说,你看这个人多可怜,有条狗陪他,他不会那么孤单。房东不为所动。接着他又进行了第二策略,说愿意代付房租,并且一次性缴纳半年。其实这个建议很打动房东,所以房东显得犹豫不决。最后教父离开时说,你和邻居打听打听我是谁。当房东打听到教父的名号时,他不仅免了房租,而且狗还随便养 。
这里教父用了三个手段,一是共情,二是利诱,三是用权力威逼。从结果来看权力最有效,利诱次之,共情效果最弱。但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谈判,可不能因此请下定论。因为你和孩子的关系,可不是一锤子买卖。
强势的权力
很多家长使用权力管教孩子,古时候有棍棒教育,现代文明些,结果变成了开篇例子中的呜嗷喊叫。权力一般都是处于强势的一方进行使用,弱者会迫于权力进行服从。管教孩子,权力有时很好用,但其实这种手段最差。不仅是因为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副作用,而且家长其实是无法长时间保持自己权力的。教父的权力不是自己赋予的,而是其他人赋予的。家长对孩子的权力,是孩子赋予的。他能赋予,也能收回权力。
在孩子小的时候,孩子所有的行动需要家长的保护,他们当然会赋予家长最大的权力。但随着他们逐渐长大,他们认识世界不断增多,他们更希望自己控制人生,会收回自己赋予家长的权力。家长不自知,自然会造成了对彼此之间关系认知的偏差。仔细想一下,这种情况的最高峰应该就是青春期了。父母往往还认为自己可以完全控制孩子,而孩子却完全的想控制自己的路,结果矛盾由此而生。
用权力教育孩子虽不可取,但是也必不可少,可以把它看做安全的守门员。因为权力的效果见效最快,在危机时刻,以保护孩子为第一要素时,必须使用权力作为手段。
均势用利诱
利诱是家长管教孩子的另一大利器。比如对开篇在餐厅大哭的孩子,有的父母可能会哄着说,宝贝,不哭,妈妈奖励一块糖吃。这就是利诱。
但是,靠这种物质上的的利诱是下下策,不是家长和孩子谈判的长久之计。因为维持这样的谈判结果,家长需要不断扩大利益,才能吸引孩子服从。总有一天,家长会拿不出足够满足孩子的利益,孩子就会把长时间欠下的委屈连本带利一起还回来。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情感上的诱惑更有吸引力,具体方法以后会逐步展开。
利诱,其实是一种建立在谈判双方在平等关系上的谈判策略,这种策略的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赢。共赢很容易,宝宝能在公共场合不哭闹,大人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公共场合吃饭、聊天或者做其他事。如果和孩子谈判成这个样子,那么就该算共赢了。
注意,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是平等关系。千万不要忘记我们的主题,是在平等二字。平等意味着家长和孩子的权力对等,要互相尊重,这里尤其指家长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只有你把孩子放到和你同样的位置,你们才是平等关系,你才能进入他的视角看问题,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和感受。
如果一个成人被要求关禁闭,这个人可能会感觉非常难受。有的人可能会坚持1个小时,有些人2个小时,不排除有人能坚持很久,当然这是实验情况下,受试人知道这是一个测试。如果一个人被困在电梯里,没其他人发现,不知道什么时间被解救(变相禁闭),这个人会承受莫大压力,有可能在短时间虚脱崩溃。
对于孩子,你让一个2~3岁的孩子坐在凳子上,什么都不干,听你和别人聊天,那不是关禁闭是什么?成人能坚持1个小时,那么对于孩子5分钟就是极限了。只有家长了解了这个平等的关系,你才能知道孩子不是非要哭闹,而是他们没有了可以做的感兴趣的事了。了解这个需求,你就可以适当使用利诱的方法了。
弱势求共情
最后说共情。无论你是不是弱势一方,当你使用共情策略时,你就是弱势一方了。因为共情策略就是让对方体会你的感受,来完成你的愿望。你已经把决定权交到了对方手上。如果强势一方有过类似共情经历,或者有不影响起最终收益时,更能收获其他东西(比如收获自信,展示能力)。很多情况下,他们也不介意实现弱势一方的请求。
对于孩子,共情手段也很重要,家长需要适时的认输,肯定孩子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这样他们会从内心中获取满足,获得成长,而且能达到家长和孩子谈判的目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家长使用共情策略时,孩子已经被你推向了强势的一方,这时你需要担心的是孩子能力能不能展示出来,因为这是他收获自信的途径,被认可以后会很开心,更主要的也是他产生同理心的过程,有了一次好的共情时刻,下次孩子面对同样问题会表现的更棒。
就像上面说的,不同时刻,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随着孩子的年龄,你们所处的场合不同不断变化。能判断出你们间的关系是你能有效谈判第二个基础。下篇,我会开始介绍与孩子谈判的技巧,欢迎大家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