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本,精制作 ——从电影《光荣的愤怒》中看中国小成本独立电影的生存境遇

   

小成本,精制作 ——从电影《光荣的愤怒》中看中国小成本独立电影的生存境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600亿[来自网络“2016年中国电影总票房”],中国电影市场正处在高速的产业化进程中,相比《美人鱼》、《湄公河行动》、《长城》、《澳门风云3》等大成本投资、明星云集、炮口对准票房的娱乐商业片,一些中小成本的电影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只能在进口大片与国产大片的夹缝中艰难求存。本文就小成本电影《光荣的愤怒》为例,以“独立电影”为主要切入点,对中国中小成本独立电影的发展状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从而阐述我对中小成本电影发展现状的一些看法。

      受好莱坞类型电影的影响,在对电影类型进行划分时,我们习惯分为喜剧片、动作片、爱情片等。但随着电影商业化的发展,对于电影的分类,又多了一种形式,即商业大成本电影和中小成本电影。2006年上映,由曹保平执导的《光荣的愤怒》正是一部小成本电影,这部由吴刚、王砚辉等主演的剧情片,讲述了走马上任的村支书叶光荣,下决心为百姓除去黑井村四个无恶不作的兄弟的故事。这部影片是即2001年处女作《绝对情感》之后,曹保平老师执导的第二部影片,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我最喜爱的亚洲影片奖”,并入围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 来自百度《光荣的愤怒》获奖记录],可见口碑名气双丰收。但这部影片的投资只有270万[ 来自网络搜索“《光荣的愤怒》总投资”],相比2016年12月上映,投资10亿[ 来自网络搜索“电影《长城》总投资”]人民币的《长城》来说,确实是冰山一角。再看与它同年上映的《满城尽带黄金甲》,总投资达3.6亿[ 来自网络搜索“《满城尽带黄金甲》总投资”],这样一部低成本、小投资的电影,就其艺术性而言,并不比有着宏大故事背景、明星云集、高科技视觉效果的商业大片差。电影故事情节很简单,熊家四兄弟在明,光荣在暗,通过明暗位置的转化,制造了电影的紧张局势,带动观众的情绪。《光荣的愤怒》是一个对中国社会现状带有犀利批判色彩的电影,甚至很多观众在看过这部电影后,一直都在怀疑,这样一部敢迎面痛击社会诟病的作品是怎么通过审查的?现阶段,中小成本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被大片淹没和掩盖,被所谓的“粉丝经济”吞噬,他们的作品在电影这个大众媒介面前为何显得那么无人问津?他们并不缺乏精湛的电影技法,他们痛击社会,直面现实,为何我们不去电影院花钱买票支持一下呢?

     

小成本,精制作 ——从电影《光荣的愤怒》中看中国小成本独立电影的生存境遇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上个世纪中期的好莱坞,电影产业被包括“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等8大电影公司所垄断,一部电影拍摄的运作遵循步骤严谨的“制片人制度”。这种“制片人制度”的目标完全瞄准市场,期望获得最大的利润。于是,一批电影人摆脱“八大电影公司”的控制,自筹资金,甚至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 对于独立电影的定义有着多重多样的界定,但这个舶来词在中国集中反映在中小成本电影上面, 而这个舶来词在中国最早被提及,并且冠名,与第六代电影导演群体特殊条件下创作的作品密不可分,甚至成为第六代电影导演的标签。如张元的《妈妈》、王小帅的《东宫西宫》、管虎的《头发乱了》等。到后来,宁浩的《疯狂的石头》,贾樟柯的家乡三部曲《小武》、《站台》、《任逍遥》,李扬的《盲井》,曹保平的《光荣的愤怒》等相继问世。其中,《光荣的愤怒》尤为典型,它由曹保平自筹资经,自编、自导完成,可以说是一部货真价实的独立电影,这些小成本电影虽然没有商业大片在各院线热映的光鲜亮丽,但这些电影为中国电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些独立电影导演们一路走来,斩获各大国际电影节大奖,他们的成就深深烙在了中国电影的荣誉柱上,他们的电影语境与关注点,是独特的,是犀利的,是划时代的。

      首先,他们关注的话题更偏向于个人、小群体、社会底层边缘人物。影片《光荣的愤怒》,故事就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黑井村,人物的设置和性格特征也是底层农民的真实写照,人物名称的设定也非常接地气。如黑井村村上小饭馆的老板土瓜,村民们反感却极具正义感的一身好功夫的愣头青狗卵,村支书叶光荣,村长熊老三以及他的兄弟等,像曹保平这样的独立电影人更多的去关注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刻画他们日常,对社会诟病进行拷问,《光荣愤怒》中村上滥用职员,以权谋私,小山头主义是这个社会存在的。

      其次,他们的电影语言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带走浓厚的社会批评性。叶光荣在这部电影里是黑井县黑井村的村支书,他和在村里一手遮天的熊家四兄弟势不两立,但是表面上唯唯诺诺,完全一副和事老儿的样子。熊家四兄弟手眼通天,上勾结县里和警察局,甚至也立刻腐化里刚来的新县长,下欺压村民,运用手中权利和身边鹰犬欺男霸女,无恶不作,村民私下称其为“四人帮”可以看出,腐败不仅仅在高层,在基层也普遍存在,对于基层社会普遍存在的巧取豪夺,官官勾结欺压百姓现状,导演也迎头痛击,毫不避讳。在终于借着一次熊家兄弟强抢村外妇女的机会,村支书光荣借着县里下的指示的招牌,联络可靠村民,希望通过一次性的“抓熊计划”,彻底地把熊家四兄弟的黑势力彻底从村中铲除掉。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身为村长的熊老三精明过人,逃过被当场捉奸不利局面,反而得到光荣具众闹事的把柄,突下狠手,准备反咬一口把光荣等人解决的当儿口,以新县长为代表的县领导班子,带领公安局大队突然从天而降,彻底地根除了熊家恶势力。正义必然战胜邪恶,对于社会腐烂皮肉的治疗,还是需要有叶光荣这样的人来挑起大梁,勇敢献身的。

      最后,对叙事结构、影像风格有着实践的创新,善用黑色幽默式笑中带枪。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更够抓住观众的情感,观众的感情随剧情的发现有始有终。尤其叶光荣,让人感觉非常有趣,还有狗卵、木瓜,这些性格迥异的人物设置,为影片增加了更多笑点,后来“捉熊计划”实施过程中,叶光荣小心的排兵布阵,也让人感觉非常有趣。影片叙事结构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以黑色幽默来增加影片的趣味性,在“哈哈……”大笑的同时,枪口对准了这个社会存在的不干净的东西。

      小成本,精制作。中国小成本电影在进口大片和国产大片中艰难喘息,电影产业的发展是那么的不符合电影发展的客观规律,真正迎合观众口味的,反映底层、边缘人以及社会真实的影片在当下电影产业里,显的格格不入,步履维艰。有钱就是大片,就具有商业价值,没钱就是小片,就应该归到小众一边,因此,稍微有点儿成就的导演就往大片挤,一旦成为大片的导演,就再也不会为先成本电影发声,院线更是只盯着大片上映,小成本电影能享受到“一日游”就很不错了。的确,电影是一个产业,它的本质是商品,因为投资额的限制,演员、制作、场景、特技等无法与商业大片相抗衡,商业地位边缘化,虽然有“以小博大”的成功案例。如2006年,有宁浩导演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但在整个电影产业里,仍处于劣势,让电影更具使用价值,为小成本电影买票,我们中国的电影生态才会更加平衡,因为即使“小成本”,但“精制作”。

小成本,精制作 ——从电影《光荣的愤怒》中看中国小成本独立电影的生存境遇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成本,精制作 ——从电影《光荣的愤怒》中看中国小成本独立电影的生存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