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改重在立行

《荀子》言:“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做人如此,施教亦然。在信息发达的今天,即使是偏远地区也不缺乏先进教育理念的引导,缺乏的是把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能力,这份能力源于孜孜以求、默默耕耘的教育情怀、源于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源于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创新精神。实践的智慧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学习中质疑、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在践行中提升。

一所位于革命老区、有着优良传统基因的学校——甘肃省静宁县阿阳实验学校,如同当地闻名中外的“静宁苹果”一样,在一片贫瘠偏远的土地上结出了教学改革的累累硕果,成为教育之林中立足本土教改的“佳品”。

这所学校的师生深知“知易行难,行胜于言”的道理,“知行统一,躬身力行”,“让每一堂课有收获,让每一天有改变,让每个人有成功”。这种“做出来才是好样子”的朴素信念,如火炬接力,又如薪火传递,激励着阿阳实验学校每一位教育人积极探索着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改革之路。

阿阳实验学校所倡导的“六环节教学策略”是导入明标、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展演展讲、训练检测、小结反思。这“六环节”只是引导、规范教学行为,并不强制老师每节课都严格执行。在学校最醒目的地方悬挂着“好学校看教师,好教师看课堂,好课堂看学生”的横匾。显然,他们把“学生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中心,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重心,体现了 “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课堂”的学校内涵发展方向。有形式但不拘于形式,这种教改的态度是求真务实的态度,也是当前学校教学改革必经的历程。

对于“模式”问题,笔者曾发表过《教改模式,不能简单拿来》的短文,指出:反对建构“模式”与追逐“模式”一样,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模式”可求不可“贪”,“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极其缓慢的过程,非一时一校就能完成。对于外来经验,不能“拿来主义”,旨在解决问题,应结合校情,创生实践智慧。“深改”课堂的特征,是追寻教学规律,回归教学本质,为此,需要抛弃建构“速生模式”的幻想,跳出改造“流程和环节”的窠臼,发掘出“模式”之后的基本元素,“立足细微处,引发大变革”,从“轰轰烈烈的课变”走向“静悄悄的革命”。

深度研究课堂内涵,就会发现不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现代教学,“问题、活动、评价”是教学设计的基本元素,我们把它称为“课堂教学的三块基石”。没有这“三块基石”,教学方法则无从实施,教学组织、教学过程就成为空中楼阁。课堂实践告诉我们,效果最好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应该学什么、怎么学、我学会了吗”。问题、活动、评价的实质是课堂学习“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三者结合,才能实现课堂真正有效的目标。何以为此?课堂教学的内涵使然。何谓教学?教学即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课堂活动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课堂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问题。问题解决的怎么样?教学活动是否有意义、有价值?这就需要评价作支撑。事实上,教学评价也是一种活动,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三者俱全,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贯彻教学思想。阿阳实验学校的“六环节教学”正是基于以上三点所进行的教学改革。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阿阳实验学校以“立行”作为自己的校魂,这种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让我们深受感动之余,更多了一份钦佩! “行百里者半九十”,愿阿阳实验学校坚持、坚持、再坚持,你们教改的硕果一定会更醇厚、更甘甜!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改重在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