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的塬

三原的塬_第1张图片


三原史称“甲邑”,古称“ 池阳”,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

三原北部多塬,台塬遍布,沟壑纵横。因孟侯原(也叫天齐塬)、 丰原(也叫清丰塬)、白鹿原(也叫万寿塬)而得名。

现今的人们不分“塬”和“原”,胡然八然地追求市场利益最大化,把塬上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倒是忘记得一干二净,圈地建园,筑墙盖房,估计再有几年,更是一塌糊涂,无从说起了。

三原自 北魏 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60多年历史,素有“衣食 京师、亿万之口”美誉。可见其影响力之大和富足程度之高。

三原北部三条土塬以沟壑相隔,历经清浊二峪冲刷,自北向南延伸至泾渭平原腹地。相比塬上的自然条件,塬下水土肥美,实际为富足之地。天干地贫的塬上,风土人情,大同小异。走过了塬上塬下,也就基本了解了三原。

清丰古塬自北而南,背靠爷台南望泾渭,可远眺秦岭;隔清浊二峪,相望西东二塬。

秋来天高云淡,冬至风劲霜严,春归鸟语花香、盛夏绿树掩映。伫立远看,视野开阔,南山之巅,云合雾散;嵯峨夕阳晚照,红霞满天则是清丰塬上独特美景。

丰塬上比较有历史的村子,自南部塬头的翟家堡子、焦家村(今称焦寅村,来源于焦家村与寅王村的合并)一路北上孙村(即:新兴镇)周边的牛安、柏社、东西两段和东西独冢……至今,相对东西沟边硷畔也算是比较兴旺发达。现在人们常说的新兴塬就是清丰古塬。

塬上的经济发展和北高南低的地势相反,因越往南部越接近关中平原腹地,也就形成了南快北慢的整体特点。在塬上,北女南嫁非常普遍,于是,“出门的姑娘顺坡跑”多年以来都没有改变婚嫁潮流。

每年正月初二,是当地约定俗成的女婿给岳父岳母拜年的日子。上午早饭前东沟坡上走路的、推自行车的、开农用三轮和小汽车的络绎不绝;背大娃,领小娃,怀里抱着木犊娃,如同赶集逛庙会的一样:新衣新帽新气象,新老女婿排成行。一家的外甥三五成群,几家的媳妇结伴而行都是常有的事情。吃过午饭太阳落山时,则清一色的顺坡而下。

从三原县城的裕原路一路北上,经东里、东沟沿路盘旋而上,登临古塬。一路北上,塬上风光尽可一览无余,此路向北可达小丘、照金。

如今的丰塬村落,大多集中在这条路的东西两侧,如有闲暇,走东逛西,只要不下坡,即可探究丰塬人家的风土人情。沿途有李靖故居、清凉寺、张家窑、柏社地窑、东西两段、上下狼沟、南北两宋家、惠家秦汉宫遗址等人文村落景观,其中柿树巷、辘轳把、半坳、坳底、长坳等诸多地名趣事和革命老区心字地区的红色印记也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一探究竟。

来到八百里秦川“白菜心”的三原县,游览了城隍庙、古龙桥、周家大院,品尝了蓼花糖、热油糕,咥饱了千层油饼、疙瘩面,不妨一路北上,欣赏台塬风光,闲适随性,游走于塬上人家,农家小院,田园风光,自是不同。

新时代的新农村也离不开一碗连锅面,历史传承的风味小吃也抵不住一碗搅团,荞面饸饹包谷糁糁才是金不换,旧事趣谈,口口相传;礼节、讲究,分寸火候,仪式、传统,流传千年,看关中古风还得爬坡上塬。

不是塬上人,不知塬上味。爱三原,更爱古塬;三塬之中,独爱丰塬。生于斯塬,长于斯塬,沧海桑田,古塬不倒,此情绵绵。


三原的塬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原的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