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成长》摘录

将人看成物的疗法永远无法成功。如果他们能尊重她,将其看成一个真实的个体,体会她的现实生活,他们就有可能化解来访者这种致命的孤独。

罗斯杰的关键点:

1.个人中心perseon-centered

2.治疗关系:公情、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

3.每个个体内在都有自我实现的趋势

4.会心小组encounter groups,是解决人类冲突的强有力的工具

《论人的成长》摘录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真正的倾听,可以让我与被倾听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当你心理处于压力状态,有人真正倾听了你,并没有附带任何评价,没有尝试分散你的责任,也没有想改造你,这种感觉真的极好!

当我努力将最深层的自己、内心最私密的地方、内心世界、吐露给别人的时候,他却根本没有理解,我有多么绝望、多么自闭。

我会允许我的成员或者子女称为一个独立的人,与我有不同的想法、目的和价值观吗?这种允许他人与你完全不同的行为成就了他人的自由发展。

像喜欢落日一般喜欢自己身边的人。爱一个人不是为了控制他。我们不敢接受或者给予爱是因为害怕,害怕背后的动机,害怕为了控制,害怕被控制。

当我们对接受和给予爱的恐惧越来越少,我们喜爱别人的能力会增加。

一个人被充满欣赏地喜爱,而不是占有式地喜爱,就会绽放和发展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个体的内在存在大量的资源用于自我认知,改变自我概念、态度以及自我导向行为——只有提供清晰的氛围,促进心理上的态度,这种资源才能被发掘出来。

最近生活中我最珍惜的经历都会包含相当程度的冒险。

我放下所有的责任,除了照顾自己。对我来说,这是个非常不寻常的感觉:舒服的不负责任,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

活着的含义包括把握机会,做一些不确定的事情,以及应对生活,改变的过程就是生命。如果我很稳定、保持不变、静止不动,那么对我来说就是生不如死。所以我接受生命中的迷惑、不确定、恐惧、情绪的高低起伏,因为这些是流动的、复杂和兴奋生活的代价。

我珍视和珍爱你,因为你跟我不同。

【个人中心取向】

生命是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过程。无论刺激源自内部或者外部,环境有利或不利,生物的行为都是朝着维持、加强、繁衍的方向发展,这是生命过程的本质,贯穿生命的始终。

【共情】

共情:准确地、带有情绪色彩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照系,就好像你就是他,但又永远不失去“好像”状态。如果失去“好像”,这种状态就变成认同。

共情的进一步概念:进入他人私密的感知世界,并感觉无拘无束,时刻敏感的感知他人心中变化的感知意义,不做任何评价,不要揭开他未曾察觉的感受---这太有胁迫性。需经常与他人核对你对他的感受,并从回应中得到指引。作为他内心世界值得信任的伙伴。

对共情治疗师的要求:需暂时抛开自己的价值观,无偏见的进入他人世界。需极具安全感,不会迷失于他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中,可以随时自然的回到自己的世界。

共情的治疗师敏感的指向来访者在特定时刻体验到的“感知意义”,以帮助来访者聚焦于那个意义,并将其进一步引申为完整的、不受限的体验。

治疗师最重要的品质是:尽可能敏锐准确地从来访者的角度理解他。一个治疗师内部整合得越好,其共情水平也越高。

共情使来访者感受到与世界建立连接;接受者认为自己得到重视与关心,觉得治疗师接纳本来的自己;共情具有客观性特质,不应有任何评判性。

我们需要他人来认可我们的存在,共情提供了人们所需的认可,认可一个人是具有同一性和价值的独立个体。

【孤独】

孤独的两个要素:一是个体与自我、体验中的机体出现疏离,机体感受到体验中的一种意义,而意识却由于害怕得不到他人的爱与接纳,而牢牢抓住另一种意义;二是缺乏与自我对话,无法使自我的意识表象与自我深层体验部分形成有效沟通。

人类的早期,为了得到对自己重要的他人的关注,个体会忽视或否认自己的体验,他所属的社会群体倾向于以相同的方式看待生活与体验。他选择放弃最深层的自我,呈现出持续的、受尊重的、被认可的自我。

作为一个人,有时yao反对他的父母,有时要抵抗社会压力,这会是痛苦的、代价很高的,有时甚至是可怕的。但这极为可贵:成为自己值得付出巨大的代价。

【团体】

重视深层次的亲密性,可以帮助我们成长,鼓励我们在社会上生存。我们在形成团体的努力中失去了私密的自我,然而这让我们形成更深层、更坚实的自我意识。

在合适的心理氛围下,人们值得信赖,富有积极性、创造力与影响力,能够自我激励,会释放出无法想象的潜力。

【迷失自己】

我意识到我变成了他想要的样子,而不再是本来的我自己。我意识到我发火的原因是我不知道如何忠实于自己的真实情感。

个体的自身体验及其意义被否定,逐渐把父母的意图当作自身体验,她开始不相信自身体验,自我价值感逐渐下降,最后认为自身体验或自己毫无价值感。但这一切在她取悦的人看来是一切正常。最终她的机体开始拒绝,她试图重新找到自己,但无能为力,她需要帮助。

她发现自身的一些体验在社会、父母、爱人的角度看来是有害的,但她自己看来是有益的。她把评价的权利从别人那里收回。当压抑过久的、被否认的自我体验大量冲出来,她感到害怕与挫败、痛苦与愤怒。她开始让自身体验告诉自己意义,而不是把意义强加在自身体验上。她开始喜欢与自我交流,与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友好相处。她可以更自在的与人相处,开始敞开心扉,喜欢他人。最终她学会了完全的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谐相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人的成长》摘录)